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问题及对策
《文化产业导刊》2020第5/6期合刊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问题及对策 》
文 | 张君旭 青岛日报社
《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问题及对策 》
文 | 张君旭 青岛日报社
摘 要: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一直是学界研究与讨论的焦点。研究发现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存在缺乏约束监督与被监督双方行为的完整法律法规、网络谣言亟待治理、公权力机关在面对舆论监督时的缺位、错位现象的问题,基于此提出加强互联网相关法规的建设,完善网络实名制,发挥传统媒体优势,“设置议题”引导微博舆论正向发展,积极开启政务微博,揭开中国新媒体治理新篇章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媒体;舆论监督;问题及对策
一、前言
近年来,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一直是学界研究与讨论的焦点。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对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论监督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现实的社会及政治生活。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带来了公民法治意识和民主意识的提高,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社会问题。比如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制度都存在着很大缺陷;政府部门的不作为、个别官员的腐败行为、社会治安的恶化等问题频繁出现。社会转型期还带来了人们心理的失衡,传统道德观念遭受着巨大的冲击,个体性或群体性的抗争每天都在上演。由于新媒体的开放性特点,民众会把自己在现实社会中积压的不满情绪和所思所想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行发。因此研究新媒体舆论监督对我国民主政治及法制化进程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约束监督与被监督双方行为的完整法律法规
虽然从 1994 年开始,我国政府针对互联网就已经开始逐步制定各种法律法规,在这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已基本形成一套关于网路媒体管理与规制的法规体系。但对于网络舆论监督的专门法规几乎没有,监督者和被监督者的权利和义务界定模糊。司法在模糊的法律规定下,自由裁量权的弹性过于强大。网络监督在法律地位和权利支撑空白的情况下,只能在无限的自由奔放中寻找民意的出口,容易为“网络暴力”所累,从而带来法律上的制裁。其实并不只是网络暴力,由于法律不健全所带来的监督者与被监督者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二)网络谣言亟待治理
在社会热点事件的信息传播过程中,大多数人容易将“流言”与“谣言”混淆在一起,事实上,谣言应该只是流言的一种,并不是所有流言都是谣言。让我们通过一个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过程来分析,按时间顺序来看:事件发生之初,由于事出突然,政府相关部门来不及应对再加之信源不明,人们又急于了解事件的真相,但从正规渠道又无法获取,因此流言产生。公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往往会根据经验进行判断,并将这种判断加入“流言”中进行反复多次传播,结果事件变得越来越复杂。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政府以及传统媒体等经过多方求证,事件的真相终于水落石出,因此在开始的“流言”中还有部分信息是符合事实原貌的,而在此后的传播过程中,那些没有根据的猜测和判断甚至是恶意的造谣中伤,才应该被称为“谣言”。
(三)公权力机关在面对舆论监督时的缺位、错位现象
尽管我国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舆论监督,不断强调舆论监督在社会公共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存在的现实问题是,一些党政干部特别是基层的干部,在面对舆论监督时还是以防范和戒备为主,这是对于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而言 。
那么对于新媒体,许多干部表里不一的,他们表面上高呼要高度重视舆情,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却并不当回事,主要表现有:一是错误的将以前对于传统媒体舆论的看法应用在对待微博、对待新媒体上,由于以往有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习惯于对待媒体的批评监督,采取防、堵、封的策略,似乎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让其产生网络舆论是可以被控制的侥幸心理。二是一些传统观念使干部们视网络为洪水猛兽,从而不愿使用微博。古话说“家丑不可外扬”,一些领导干部认为自己辖区内出了坏事就是“家丑”,应该“关起门来解决”,一旦发到了网上,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扩大化和复杂化。因而造成了许多党政干部不会、不敢、不愿正视新媒体的舆论监督,甚至利用手中的公权力来对抗、打压 ,“被精神病”、“跨省追捕”的事件屡见不鲜。如微博实名认证为“《新快报》调查新闻中心记者”的网友“记者刘虎”发微博称,
因报道县委书记慰问贫困老党员会场出现九五至尊香烟的新闻引领导震怒,西安晚报记者石俊荣昨日深夜被按照上级要求停职,西安晚报同时被要求从即日起禁止出现任何监督或者涉及政府的负面新闻。当地政府这样的举措显然是不对的,不仅不利于事件的解决,而且会使矛盾激化,严重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
三、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完善策略
(一)加强互联网相关法规的建设,完善网络实名制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开始尝试实施地方性法规来加强微博管理。2011 年 12 月 16 日北京市正式公布实施《北京市微博客发展管理若干规定》,这是中国互联网发展中的一个创举,因为它既是中国微博发展管理的第一个法规,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地方政府颁布的微博专门管理规定。因此可以充分总结北京市的管理经验,发展完善我国的互联网管理法规体系。尽管有韩国推行“强性”实名制失败的前车之鉴,但并不影响实名制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网络管理措施。当然,网络实名制也必须建立充分尊重用户表达自由的基础上,并在实施过程中尽可能的保证用户信息安全。
(二)发挥传统媒体优势,“设置议题”引导舆论正向发展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手段,信息量、时效性、互动性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在长期的发展中,因传统媒体在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上能够把好关、把好度,有着严格的审稿把关制度,而在民众心目中形成的权威性、影响力、公信度,使其拥有得天独厚的舆论影响优势。因此传统媒体在常规报道和评论的同时,可以积极通过微博和网民进行交流,将媒体议题通过微博这个庞大的互动平台,直接转化为网络舆论议题,从而影响和引导网络舆论 。比如 2017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重点栏目大篇幅、大版面进行集中持续报道,着力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精心制作播出时政微视频,全网推送独家微视频 800 余条,紧跟会议议程,及时传递两会声音。其中,“舆情看板”实时与网友互动,每天根据当天的主题通过微博和腾讯CRM(客户管理系统)向敬一丹的微博粉丝和“焦点访谈”的微博粉丝们进行专题性调查,从而引发栏目 10 多万的网友与粉丝的强烈反响,所涉及的领域、范围非常广泛,对引导舆论关注大会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手段,信息量、时效性、互动性等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但在长期的发展中,因传统媒体在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上能够把好关、把好度,有着严格的审稿把关制度,而在民众心目中形成的权威性、影响力、公信度,使其拥有得天独厚的舆论影响优势。因此传统媒体在常规报道和评论的同时,可以积极通过微博和网民进行交流,将媒体议题通过微博这个庞大的互动平台,直接转化为网络舆论议题,从而影响和引导网络舆论 。比如 2017年两会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重点栏目大篇幅、大版面进行集中持续报道,着力用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精心制作播出时政微视频,全网推送独家微视频 800 余条,紧跟会议议程,及时传递两会声音。其中,“舆情看板”实时与网友互动,每天根据当天的主题通过微博和腾讯CRM(客户管理系统)向敬一丹的微博粉丝和“焦点访谈”的微博粉丝们进行专题性调查,从而引发栏目 10 多万的网友与粉丝的强烈反响,所涉及的领域、范围非常广泛,对引导舆论关注大会主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积极开启政务微博,揭开中国新媒体治理新篇章
目前微博等自媒体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特别是对社会舆论生成机制、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等方面带来的变革,无疑会给政府的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2016 年人民日报 ? 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在广州发布。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联合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微博联合制作发布了这份重磅研究报告。一同发布的还有 2016 年年度政务微博影响力系列排行榜。《2016 年人民日报 ? 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详情见文末。在政务微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着力把握以下方面:
首先需明确政务微博开设的目标和任务,准确定位并充分运用其功能。政务微博是政务信息公开的新载体;是公民参政议政的新方式;是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新途径;是党和政府与民众交流的新渠道。而且政务微博如果能够充分发挥这些功能的话,它也必将成为推动政府提高行政管理能力的有效手段。
其次应该实施集群化整合,多渠道扩大影响。比如可以把同一地区,在职能上有交叉重合的机关单位的微博进行整合,拓展其信息发布的范围及深度,增强服务性 。也可以针对突发公共事件或自然灾害设立专门账户,据报道,“在美国纽约州猪流感肆虐之际,公共卫生等部门专门在推特(twitter)上设置了以‘纽约猪流感’为名的账户,用来发布相关信息,追踪疫情,救助受害民众”。这些专门账户比一般的以某一个政府机构名义建立的账户,更具有针对性,更便于民众搜索,有利于信息更迅速的传递,也能使政府在面对汹涌的网络舆情时能够发挥集群力量,从而更好地进行评估和判断,以及主动应对。第三应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政务微博良性发展。一些政府部门虽然也开设了微博,但却没人“打理”。造成对群众的诉求回应不及时;或互动时语气生硬,官话套话多而缺乏亲和力;甚至娱乐化倾向严重,转发和政府工作毫不相关的娱乐信息等等。因此应合理配备一些专业人士,安排轮流值班,并在账户信息页公布值班人员姓名等信息,提高民众的信任度和交流感。还有必要实施微博应用绩效评估,将所开微博的民众满意度纳入部门绩效考核目标,促进全员提高重视程度,积极参与共同改进微博管理。
四、结语
总的来说,当下日益多元化的媒体环境和更为复杂的社交网络,使得旧有的行政权力的监督和管理模式不再适用。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舆论监督格局的分析和了解,我们发现,当下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获取新闻第一信息源,也直接影响了新闻舆论监督的方式,而“两微一端”成为主导社会舆论的新引擎,使得传统媒体议程设置的能力进一步下降。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需要更充分的了解新媒体环境下舆论的形成及运作机制。新媒体环境下的舆论监督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领域,也需要我们与时俱进的不断加强研究和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行政权力的监督监管的能力,适应时代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参考文献
① 专著类:[1] 匡文波 . 新媒体舆论 [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
[2] 褚亚玲 . 新媒体舆论引导力研究 [M].团结出版社, 2015.
[3] 李伟权, 刘新业 . 新媒体与政府舆论传播 [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
② 连续出版物类:
[1] 杨柳 . 新媒体舆论监督对传统媒体的冲击——以网络媒体为例说明 [J]. 文学界:理论版, 2010(8):296-297.
[2] 李骏 . 论我国新媒体舆论监督的兴起与改进措施 [J]. 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11(4):70-75.
[3] 王敏 . 从网络问责的特征与过程看新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