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文旅产业发展策略及文化资源整合研究——以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为中心
《文化产业导刊》2020第4期
《南阳文旅产业发展策略及文化资源整合研究——以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为中心》
作者 :韩涛 南阳师范学院文史学院
朱意 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朱意 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摘 要: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正在致力于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和旅游立市战略的实施。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是河南省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十大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之一,从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精神文化层三个层面进行文化景观和文化活动的策划与设计,以卧龙文化为魂,统摄南阳历史文化系统中汉画文化、智谋文化、诸葛家族文化、玉文化、工匠文化、中医药文化、科技文化、衙署文化、廉政文化等文化子系统,提炼出“智谋天下,传奇卧龙”、“论道卧龙岗”、“切磋琢磨,享‘玉’南阳”、“医者仁心,中医自信”等响亮的文化符号。汲取全域游、体验游、深度游的理念,以建筑、景观、展览、多媒体数字技术呈现以及实景演出强势串联各文化要素,盘活南阳历代文化资源。将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打造为南阳城市文化的门户和旗舰,这也是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关键词:南阳;卧龙岗;文化资源;文旅产业
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目前正在致力于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和旅游立市战略的实施,把文化和旅游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南阳市是全省文化旅游资源的富集区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力区”,有条件成为河南省文化强省和旅游立省战略的重要码头。
一、卧龙岗文旅产业集聚区的总体思路
近年来南阳市文化旅游业发展势态较好,正处于文化消费需求和快速增长期,文化旅游业正逐步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支撑产业。南阳市委、市政府也确立了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和“旅游立市”战略,在这一背景下,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应运而生。它是河南省在十二五期间重点打造的十大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之一,也是南阳市委、市政府为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做出的战略选择,是南阳城市文化的门户和旗舰。
河南省十二五规划对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的目标定位是要打造文化创意型旅游产业集聚区。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借鉴其他城市建设文化旅游产业项目的经验教训,重视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突出文化形态的立体展现与交互体验,提升文化冲击力,避免只有硬件没有软件,避免千篇一律,邯郸学步,突出自身文化特色。发挥文化资源聚集效应,强化卧龙岗与白河两岸休闲带和南水北调生态休闲带的空间互通和业态互补,积极发展旅游文化、玉文化、汉画文化创意、楚韵汉风影视演艺创意、民间工艺品创意、文化地产等产业,辅助配套餐饮、住宿、购物等要素,打造文化旅游完整产业链,形成文化氛围浓郁、绿地清水相间、生态环境优美、服务配套完善的新型中心城市旅游区。
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在集聚方式上要以历史文化资源为导向,实现文化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作为物质形态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作为观念习俗形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产业集聚区一切文化旅游项目的原生资源和不竭动力,无论是核心区的“一岗”、“一祠”、“一馆”人文景点,还是非物质文化博物馆群、南阳会展中心、中国智慧论坛永久会址“草庐园”、大学生躬耕创业园等文化项目以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都离不开沉淀在卧龙岗两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离开了文化资源,文化产业就成了无本之末、无根之水。
对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与提升,有助于从总体上把握产业集聚区的文化理念、精神气质和风格特征,形成卧龙岗的独特品牌,成为南阳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知名度的代言。有助于盘活现有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集聚区内各个项目提供源头活水和丰厚滋养。产业集聚区内的建筑风格、文化设施、产品设计、演艺题材、生活习俗等等,都要从三国文化、汉文化、玉文化、儒道文化等取得灵感与借鉴元素。有助于打造南阳的文化地标,实现以文化创意产业带动南阳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从文化学角度把握三个原则
根据文化学分层理论,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面。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在历史文化资源要素的复原与呈现上要把握三个原则。
(一)精神文化层面,文化内涵集聚原则
卧龙岗是思想之岗、智慧之岗。姜子牙、百里奚、范蠡、诸葛亮、冯友兰等都是智慧的化身。汉画馆体现出汉代的思想和信仰,将三顾茅庐的历史故事、诸葛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以及汉文化淳朴厚重的文化特质进行提炼升华,通过文化创意群体的集聚,将卧龙岗、武侯祠、汉画馆、玉文化等历史文化创新提升,将现代原创作品吸纳入区内,打造强有力的文化旅游产业链上游链条,形成研发创意“水源地”,构建原创集聚力和辐射力。
(二)制度行为层面,文化形态集聚原则
卧龙岗是民俗之岗、礼仪之岗。三国文化和汉画中蕴藏着鲜活的汉魏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俗礼仪,这是文化的中层,也是与百姓人伦日用最密切的层面。产业集聚区内,通过动漫、娱乐、书画、戏曲、歌舞、音乐、书籍、影视等多种形式,采用自然、人文、科技等不同形态,把三国文化、汉文化的生活方式和习俗礼仪等非物
质文化遗产进行创意呈现、体验和传播,形成多种文化形态的聚集优势。
(三)物质文化层面,文化要素集聚原则
卧龙岗是文物之岗、藏宝之岗。习总书记指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南阳丰富的文物存量以及文化衍生品,都是宝贵的物质文化资源。卧龙岗和武侯祠是后世为了纪念诸葛亮在诸葛草庐基础上修建的纪念场所,历史悠久,积淀深厚,以诸葛草庐与岳飞手书《出师表》为代表的珍贵历史遗存遗迹成为产业集聚区的重要看点。汉画馆建设于 1935 年,是中国第一座专门收藏、陈列、研究汉代画像石刻的艺术博物馆,所藏汉代画像石堪称全国之最。将散落在卧龙岗和南阳大地的文物和遗产盘活,在集聚区内为游客重现、展示与体验。此外,卧龙岗是产业集聚之岗。走多元化产业战略发展之路,通过产业空间重构,进行食、住、行、游、购、娱等产业要素的系统配置,以及产业链的上拉下延,形成结构性产业集群效应。这些也是物质文化层面的内容。
三、以卧龙岗推动南阳历史
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提升南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南召杏花山猿人遗址表明,远在几十万年前,人类祖先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西周分封申、吕等诸
侯国,春秋时楚设宛邑,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 272 年)“初置南阳郡”。汉代南阳“俗杂好事,业多贾”,是农业发达、手工业兴盛、商业繁荣的经济中心,汉代冶铁遗址反映了当时南阳的手工业盛况。南阳还逐渐成为了儒学盛行、学术活跃的文化中心之一。两汉三国时期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发生在这里,一直处于两汉政治的核心地带。尤其两汉之际,刘秀以南阳为基地建立东汉政权,以南阳为陪都,于是有“南都”、“帝乡”之称。东汉一朝是南阳文化的鼎盛时期,中州党人匡世救弊,气吞山河;张衡发明地动仪;张仲景创作了《伤寒杂病论》。东汉末,诸葛亮隐居躬耕于卧龙岗,韬光养晦,待机而动。科圣张衡在《南都赋》里赞叹:“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而为疆。……夫南阳者,真所谓汉之旧都者也。远世则刘后甘厥龙醢,视鲁县而来迁。奉先帝而追孝,立唐祀乎尧山。固灵根于夏叶,终三代而始蕃非纯德之宏图,孰能揆而处旃 !”张衡细致入微地描述了汉代南阳的历史、山川、景色、物产、民风、民俗。鉴于南阳的地理位置优越,北魏孝文帝曾蓄意迁都至邓县,东魏孝静帝与西魏文帝都视南阳为政治、军事和经济重镇。北周杨坚认为南阳之地殷实富足,可成就帝王霸业,故此以南阳为核心,自领封地为隋国,不久取北周而代之。北宋南迁之前,李纲曾谏言迁都南阳。宋金对峙,南阳是双方交战的前线战场,抗金名将岳飞曾驻军于斯。虽屡经朝代更迭,南阳文化弦歌不绝,历久弥新。在历史的长河中,南阳的文化资源枝繁叶茂,蔚为大观。
卧龙岗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汇聚了三国文化、汉画文化、玉文化、宗教和民俗、各类非物质文化等各类文化系统与子系统,这些文化系统与子系统经过变迁、涵化、调适与整合,又可以衍生出卧龙文化、军事文化、诸葛家族文化、工匠文化、中医药文化、科技文化、衙署文化、廉政文化等文化矩阵,浓缩了南阳市几千年文明史,形成了多元文化共生的文化资源集聚格局。
(一)出山:卧龙文化积淀深厚
卧龙、躬耕、三顾、出山都是南阳强有力的文化品牌。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故智圣诸葛亮又称卧龙先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自述其辅助刘备之前躬耕于南阳,如今南阳城西卧龙岗上武侯祠内的诸葛草庐,即“三顾茅庐”故事的发生地,距今已有 1800多年历史。刘禹锡《陋室铭》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位于关中和江汉之间,作为联系南北的交通枢纽地位自汉代以后愈益突出,诸葛亮择定南阳卧龙岗作为躬耕之地,坐观天下,分析形势,待机而动,显然注意到南阳集中、交汇四方信息的优势,体现出杰出政治家、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卧龙文化就是一种厚积薄发、苦练内功、蕴藏能量、韬光养晦、运筹帷幄、待机而动的文化。
卧龙、躬耕、三顾、出山都是南阳强有力的文化品牌。据《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诸葛孔明者,卧龙也”,故智圣诸葛亮又称卧龙先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自述其辅助刘备之前躬耕于南阳,如今南阳城西卧龙岗上武侯祠内的诸葛草庐,即“三顾茅庐”故事的发生地,距今已有 1800多年历史。刘禹锡《陋室铭》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位于关中和江汉之间,作为联系南北的交通枢纽地位自汉代以后愈益突出,诸葛亮择定南阳卧龙岗作为躬耕之地,坐观天下,分析形势,待机而动,显然注意到南阳集中、交汇四方信息的优势,体现出杰出政治家、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卧龙文化就是一种厚积薄发、苦练内功、蕴藏能量、韬光养晦、运筹帷幄、待机而动的文化。
(二)岐黄:中医药文化行仁济世
中医是国粹,仲景品牌就是中医药文化最大的文化资源。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医学家,后世被尊称为“医圣”。张仲景满怀仁爱之心,行医游历各地,亲眼目睹了各种疫病流行对百姓健康和生命的威胁,也借此将自己多年对伤寒症的研究付诸实践。他博采众方,集前人之大成,揽四代之精华,写出了不朽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这是我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古典医学名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著。宋元明清时期,南阳的中医药业一直非常兴盛。明嘉靖(1522~1566)年间,南阳人民为纪念医学宗师张仲景,在其墓地修建了“医圣祠”。如今南阳市中医药文化资源丰富,在中草药种植和中医药文化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医强调身心和谐,以医术发仁心,以仁心行医道,特别是张仲景心怀仁义,胸怀天下的崇高精神,正是我们当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光辉榜样。仲景文化就是一种求善求仁、救人济世、不务名利、身心兼治的文化。
(三)琢磨:工匠文化雕出美玉
独山玉是中国四大著名玉种之一,被称为南阳翡翠,南阳市独山是主要产地之一。上世纪中叶,南阳周边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即出土了独山玉铲、独玉璜,其后历代许多考古文物及史籍都有南阳独山玉开采及玉雕工艺的内容,春秋时期著名的和氏璧就是独山玉,现存放于北京北海公园的“渎山大玉海”和河南芒砀山出土的“金镂玉衣”经鉴定亦为南阳独山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南阳有豫山……山山出碧玉”,南朝陶弘景云:“好玉,出蓝田及日南、南阳”。如今南阳师院成立了中华玉文化研究院,建成了全国第一家“中华玉文化博物馆”,率先在高校开设《宝玉石鉴赏》课程。南阳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宝玉石学会,开办有《宝玉石信息》刊物。南阳玉雕产业蓬勃发展,在全国宝玉石行业中独领风骚。南阳的玉雕工艺美术师对雕刻工艺“精益求精”的探索,对艺术品位的追求无疑就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独山玉是中国四大著名玉种之一,被称为南阳翡翠,南阳市独山是主要产地之一。上世纪中叶,南阳周边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即出土了独山玉铲、独玉璜,其后历代许多考古文物及史籍都有南阳独山玉开采及玉雕工艺的内容,春秋时期著名的和氏璧就是独山玉,现存放于北京北海公园的“渎山大玉海”和河南芒砀山出土的“金镂玉衣”经鉴定亦为南阳独山玉。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南阳有豫山……山山出碧玉”,南朝陶弘景云:“好玉,出蓝田及日南、南阳”。如今南阳师院成立了中华玉文化研究院,建成了全国第一家“中华玉文化博物馆”,率先在高校开设《宝玉石鉴赏》课程。南阳成立了全国第一家宝玉石学会,开办有《宝玉石信息》刊物。南阳玉雕产业蓬勃发展,在全国宝玉石行业中独领风骚。南阳的玉雕工艺美术师对雕刻工艺“精益求精”的探索,对艺术品位的追求无疑就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
《诗经》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琢磨是对美玉的精雕细琢,也是对人性的修养和迁善。南阳玉文化是一种厚德温润、崇和尚中、高贵廉洁、折而不挠、与天地参的文化,体现出探索琢磨、淡泊名利、专注敬业、真材实料、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四)飞天:科技文化历久弥新
南阳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务实进取的民风,为科技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土壤和精神给养。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就出现了冶铸业,两汉时期南阳的叠铸技术在当时达到了极高水平。南阳市瓦房庄冶铁遗址是两汉时期最大的冶铁中心。
东汉时张衡发明了“浑天仪”,这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推动的观察星象的天文仪器。他所著《浑天仪图注》、《灵宪》两部天文学巨著,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浑天学说的理论体系,揭示了宇宙演化、天地结构和行星运动规律。公元 132 年,他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地动仪”,开辟了人类历史上用仪器观测研究地震的新纪元(比欧洲早1700 多年)。张衡的天文学成就享誉国内外,除广为人知的地动仪外,张衡还掌握高明的机械技术,据传他还制过两件神奇的器物,其一是有三个轮子的机械,可以自转;另一件是一只木雕,能在天上飞翔。这是工匠精神的历史体现。此外,张衡在文学、历法、绘画、史学上的成就也很突出,所创作的《南都赋》应成为南阳重要的文化名片。张衡博物馆于 1986 年在南阳卧龙区石桥镇成立,著名学者郭沫若欣然写下“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敬仰”。
新野人庾曼倩是南朝著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整理的名著《算经》、《注算经》、《七曜律历》,成为我国古代天文学及数学研究上有重大影响的著作。南阳以至于后代科学家迭出,如发明家王永民、地质学家冯景兰、建筑学家杨廷宝、半导体材料专家王占国、地质学家张炳熹、选矿专家余永富、石油化工专家袁晴棠等等。自 1955 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4 年改称院士)和中国工程院1994 年选聘院士以来,全国的两院院士已达 1000 多人,至今南阳籍的院士达 14 人,占豫籍院士的三分之一。今天南阳的玉雕工艺美术师对雕刻工艺“精益求精”的狂热,对艺术品位的追求无疑就是“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南阳科技文化就是一种勤于钻研、勇于探索、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文化。
(五)政德:衙署文化资治垂鉴
南阳拥有南阳府衙和内乡县衙两座古代官衙,距今皆有 700 多年的历史。其中,内乡县衙是我国第一家衙门博物馆,1990 年成立的中国衙署文化研究会就挂靠在此处。尤其可贵的是两座衙门内的楹联饱含勤政爱民、清正廉洁、公正执法的官德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吟诵的名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就出自内乡县衙三省堂。另外还有内乡县衙东账房楹联“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大堂楹联“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南阳府衙大堂楹联“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鹜声华忘政事;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二堂楹联“召父劝农杜母兴工,南阳自古多循吏;弹琴悬镜爱莲对月,赤子从来盼好官”等等皆为发人深省的官德教科书。故此,南阳历史上涌现出了“五 羖大夫”百里奚、政治家兼商圣范蠡、被誉为“召父杜母”的南阳太守召信臣和杜诗、西汉执法公正不阿的张释之、“坐堂行医”的张仲景、“羊续悬鱼”的太守羊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以及公道体国的范仲淹等勤勉尽职、清正廉洁的廉吏形象(这些官员或为南阳籍,或在南阳任职)。南阳府衙、内乡县衙展示出古代衙署文化的基本样貌,呈现了明清衙署的建筑风格,古代衙署日常如何施政,古代官员公车、公务招待用度标准,以及楹联碑刻所蕴含的廉洁、勤政、恤民等丰富的官德思想。特别是习总书记利用衙署楹联文化对官员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发人深省。衙署文化就是一种为政以德、勤政爱民、廉政奉公、戒贪戒骄的文化。
(六)雄浑:艺术文化璀璨夺目
南阳艺术文化融合了汉文化的厚德务实和楚文化的浪漫超脱两种风格。在曲艺、杂技、戏剧、音乐、舞蹈、书法、绘画、建筑、雕刻、工艺美术等艺术各门类方面,都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作品,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汉画像石中保留有说唱艺术、舞蹈、杂技、雕刻等艺术迹象,乐舞百戏、撞钟图、击铙图形象生动,弹琴、抚琴、吹笙、击鼓栩栩如生。南阳出土的汉代“抱相俑”证明《相和歌》曾在南阳流行。南阳大调曲子,溯源于元曲中的北曲,清代乾隆年间已成熟兴盛起来。清代中叶,南阳还兴起了河南三大曲种之一的三弦书,如今在南阳流行的还有宛梆、越调、曲剧等剧种。汉代画像石中有不少百戏杂技题材,比如飞剑、跳丸、耍瓶、顶碗、弄壶,也有借助于长竿、球、桶、鼓、车和骏马等道具表演的节目,这与张衡《西京赋》中的描绘互相印证,反映出汉代南阳杂技艺术空前繁荣。南阳汉画像石和画像砖是绘画、雕刻和建筑三种艺术形式相融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淅川荆紫关古建筑群和社旗山陕会馆彰显了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在全国同类建筑中风格独特。南阳艺术文化是一种醇厚质朴、雄浑大气、浪漫自然、贴近日常的文化。
(七)汉风:楚汉文化博大厚重
南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和汉文化的荟萃之地,兼采南北,儒道并蓄。南阳在汉代是大都市,可谓“富冠海内,商遍天下”,南阳境内存在众多的汉代城址、水利遗迹证明了汉代南阳的繁荣。西汉时被封在南阳的王侯有20多人;光武帝刘秀霸业起于南阳,开创了“光武中兴”的繁荣盛世,不少开国功臣及云台 28 将多出自南阳,公主则有 7 人封于南阳,故南阳享有“南都”、“帝乡”之誉。因此,刘秀的故事应予以充分重视。
南阳汉画像石和画像砖是绘画、雕刻和建筑三种艺术形式相融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在南阳发掘出土的 50多座汉代画像石墓、数十座汉代画像砖墓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南阳的社会生活及信仰世界。位于卧龙岗龙首处的南阳汉画馆成立于 1935 年,后屡次修缮,是目前我国建馆最早、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座汉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2008 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现收藏汉画像石 2500 余块,多件藏品堪称中国艺术文化史上的无上瑰宝。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其中的人物、神仙故事、车骑出行、羽化升仙、农业生产、饮食起居、乐舞杂技等场景,直观再现汉代的建筑风格与日常生活风貌,形象记录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意识形态,历史文化内涵丰厚。
也只有在如此厚重的楚汉文化滋养的沃土上,才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 范蠡及“智圣”诸葛亮以及哲学家冯友兰、历史学家董作宾、语言学家丁声树、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作家二月河等文化名人。
南阳汉画像石和画像砖是绘画、雕刻和建筑三种艺术形式相融合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在南阳发掘出土的 50多座汉代画像石墓、数十座汉代画像砖墓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汉代南阳的社会生活及信仰世界。位于卧龙岗龙首处的南阳汉画馆成立于 1935 年,后屡次修缮,是目前我国建馆最早、藏品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座汉画像石刻艺术博物馆,2008 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现收藏汉画像石 2500 余块,多件藏品堪称中国艺术文化史上的无上瑰宝。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其中的人物、神仙故事、车骑出行、羽化升仙、农业生产、饮食起居、乐舞杂技等场景,直观再现汉代的建筑风格与日常生活风貌,形象记录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意识形态,历史文化内涵丰厚。
也只有在如此厚重的楚汉文化滋养的沃土上,才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 范蠡及“智圣”诸葛亮以及哲学家冯友兰、历史学家董作宾、语言学家丁声树、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作家二月河等文化名人。
(八)淯水:南水北调水润江山
白河是南阳人民的母亲河。岗清幽,水长流。南阳自然资源禀赋极好,蕴含生机无限。南阳“绵三山而带群湖,枕伏牛而登江汉”,地势呈阶梯状,以河流为骨架,是黄河、长江和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和南北气候的分界线,生态良好,气候宜人。资源充足,物产丰富。拥有内乡宝天曼国家地质公园、南阳白河国家湿地公园、伏牛
山世界地质公园、桐柏山淮源风景区、丹江口水库、鸭河水库等山水自然资源。南阳的自然风光和白河在历史上的繁华航运景象,明清时期南阳古城梅花寨的城市景观,呈现出古城南阳美轮美奂的生态环境。
正是缘于南阳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条件,才催生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的设想在宋代进行过尝试,即襄汉漕渠,是北宋王朝为打通中原与川蜀、岭南、湘潭之间的航运通道而实施的一项水利工程。可惜,因当时技术条件限制,未能成功。这一沟通南北的创举在当代才成为现实。
正是缘于南阳丰富的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条件,才催生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水北调的设想在宋代进行过尝试,即襄汉漕渠,是北宋王朝为打通中原与川蜀、岭南、湘潭之间的航运通道而实施的一项水利工程。可惜,因当时技术条件限制,未能成功。这一沟通南北的创举在当代才成为现实。
作为世界最大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枢纽工程所在地和核心水源区,南阳是中线工程总干渠渠线最长、工程量最大的省辖市,既迁出移民又安置移民,也是中线工程牺牲最大、淹没指标最多的省辖市。南阳在国家南水北调重大工程中的独特地位是其秀美山川和自然资源禀赋赐予的。南水北调工程给南阳打开了一扇走向全国的窗口,也激活了南阳的生态文化,凝聚为南水北调精神,即水润万物、忠诚担当、无私奉献、众志成城的时代精神。
四、结语
南阳作为豫陕鄂区域性中心城市,是豫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也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根据 2017 年 1 月 27 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批准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的通知》,南阳市应重视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保护。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处理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业开发的关系,做好城市整体设计,延续城市文脉,依托南阳盆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突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交融、古城风貌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中原城市特色。以上文化内容都可以采用不同形式和表达手段贯穿于集聚区,使集聚区内每一处景观、每一条道路、每一个角落都能体现出这些文化的要素与因子。由此,卧龙岗就可打造为智慧之岗、民俗之岗、人文之岗、产业之岗,更是文化价值提升之岗,形成文化旅游交融,产生文化价值、文化资源、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的聚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