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针灸”理论的乡村空间更新路径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孔村镇高路桥村为例
《文化产业导刊》2020第2期
《基于“城市针灸”理论的乡村空间更新路径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孔村镇高路桥村为例》
作者:范晨 山东大学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空间更新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多种因素。文章在对?城市针灸?理论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试图将?城市针灸?理论引入乡村,结合孔村镇高路桥村乡村空间更新实践,提出?机体把脉、识病断症、施针治疗?三步走的物质更新与文脉传承相协调乡村空间更新路径,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城市针灸;乡村空间;高路桥村;更新路径
具体而言,乡村空间"针灸式"更新的实现路径分为机体把脉、识病断症、施针治疗三个步骤,三个步骤循序渐进,缺一不可。首先,机体把脉是根据乡村脉象判断乡村整体情况,需对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和空间建设情况进行现状分析和综合评估。其次,识病断症是对乡村空间中存在的障碍进行梳理总结,以确定施针的关键穴位。最后,施针治疗是在关键穴位有效介入新元素,以达到疏通障碍, 促进乡村空间气血畅通的目的,从而实现乡村空间整体的有机更新。
四、基于“城市针灸”理论的乡村识病断症
图3.高路桥村空间布局图
《基于“城市针灸”理论的乡村空间更新路径研究——以山东省济南孔村镇高路桥村为例》
作者:范晨 山东大学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空间更新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多种因素。文章在对?城市针灸?理论进行系统阐述的基础上,试图将?城市针灸?理论引入乡村,结合孔村镇高路桥村乡村空间更新实践,提出?机体把脉、识病断症、施针治疗?三步走的物质更新与文脉传承相协调乡村空间更新路径,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城市针灸;乡村空间;高路桥村;更新路径
目 前, 国 内关于"城市针灸"理论的研究文献较少,现有研究多聚焦于城市空间,应用领域多为城市老城区、历史街区、老旧住区等个案实践,而较少涉及乡村空间。乡村空间更新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多方面因素,如何将"城市针灸"理论引入乡村空间更新实践,探寻一种物质更新与文脉传承相协调乡村空间更新路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城市针灸”理论的背景和内涵
二战后西方国家采取的大规模推倒重建式城市更新策略,致使城市出现中心衰败、文脉破坏、风貌雷同等问题,这些问题引起了西方城市规划学者的深刻反思。简"雅各布斯主张城市再生应该从剧烈的、迅猛的变化转化成持续的、渐次的、复杂的和温和的变化。[1] E旻"舒马赫指出城市建设工作的首要任务是恢复某种平衡,在尝到了普遍盲目崇拜巨大规模的苦头后,必须强调小规模的优越性。[2] 这些思想都为"城市针灸"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1982 年,西班牙城市建筑师莫拉莱斯在巴塞罗那城市更新实践中提出的小尺度、渐进式介入的"城市针灸"理论。"城市针灸"理论最早虽然是由西方国家提出,但是其与中医针灸疗法的精髓具有共通性,即二者都强调通过最微小的外部干预来获取最大化的效 益。具体而 言,中医针灸疗法是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 体, 讲 究"辨证论治", 即当有机体存在病症时,可以通过刺激体表穴位的方式,疏通经络,调整气血和脏腑功能,使得肌体得到最大的调理。"城市针灸"则是通过对城市特定空间的小尺度干涉,使周围环境发生变化,进而带动更大城市区域的激活和更新。
二、乡村空间“城市针灸”更新实现路径
近年来,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在快速推进过程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大规模拆迁重建、乡村空间破坏、特色文化流逝、千村一面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试图将"城市针灸"理论引入乡村空间更新实践,将乡村视为一个有机整体, 在乡村陷入衰退时,要在尊重乡村空间原真性和不破坏乡村历史文脉的基础上,通过保养肺腑,疏通经络,对关键"穴位"施针等方式,进行小尺度介入和改造,以点带线,以线连面, 带动乡村整体环境改善,激发乡村内在活力。
“城市针灸"理论应用城市和乡村空间特征对比
三、基于“城市针灸”理论的乡村机体把脉
高路桥村位于济南市平阴县孔村镇西部山区,紧靠县道 154 石姜线。村域面积较小,共有 70 户,总人口220 人,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要经济来源。
乡村空间建设现状。高路桥村整体空间格局完整,村域西部主要为生活空间,建筑密度大,不同时期的、各种类型的民居建筑共存。乡村道路以水泥路面为主,主路尽头为乡村公共空间健身广场。村域东部主要为生产、生态空间。北侧为独特的沟壑地貌,沟底为高路桥村特色农产品种植区,四壁建有蘑菇洞,洞内主要种植杏鲍菇。谷底整体地势平坦,主要种植平阴本土食用玫瑰。南侧为宽阔山地,为玉米、小麦等粮食种植区和蚂蚱养殖基地,景观视野开阔。
历史文化资源分析。高路桥村历史文化资源可以概括为"一桥、一树、一圣人"。一桥为"高鲁桥",该桥为石拱桥,始建年代难考,据清代《平阴县志》记载,高鲁桥由高柴后人和弟子出资修建,位于古齐国通往鲁国的要道,相传就是在这条道路上迎来鲁国至圣先师孔子。一树为"千年楷树",该树树龄约两千余年,是目前所知全国最大的楷树,传为高柴亲手所植,楷树不仅是孔子精神的化身, 也是高柴尊师重道的形象写照。一圣人为"高柴",高柴政治才能卓越, 曾在多国为官,其品行甚佳,以尊孔孝亲著称,被后人尊称"忠孝双全, 寿圣儒贤"。
四、基于“城市针灸”理论的乡村识病断症
图 1. 高路桥村总平面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乡村空间形态逐渐出现空心化分布状态。乡村空心化导致乡村空间结构和功能衰败,活力丧失,亟待更新。通过对该村现状的实地考察和调研走访,发现乡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脏腑不调。高路桥村虽然是拥有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传统村落,但是却没有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内核进行挖掘提炼、有效开发。建筑风貌虽然呈现多样化特征,但部分传统住宅因为乡村人口流失,长期无人居住,处于荒废状态,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文化遗存呈点状分布,由于地方政府和村民对乡村的历史文化遗存价值认识不足,现阶段多为碎片式保护,而缺少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思维,致使乡村历史文脉面临被割裂的风险,乡村整体特色风貌不够突出。
其次是经络阻滞。高路桥村整体空间结构定位明晰,从西至东依次为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但是所有空间都存在功能单一、活力不足等问题。如何对各个空间的主要功能进行有机更新,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让高路桥村融入孔村镇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中,吸引本村青壮年回归和外来游客进入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此外, 高路桥村道路系统不够完整,缺乏连接性,多为单线和尽端式道路,未能有效连接各个空间。道路两侧无人工绿化,植物随意性强,缺少观赏性。
其次是经络阻滞。高路桥村整体空间结构定位明晰,从西至东依次为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但是所有空间都存在功能单一、活力不足等问题。如何对各个空间的主要功能进行有机更新,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让高路桥村融入孔村镇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中,吸引本村青壮年回归和外来游客进入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此外, 高路桥村道路系统不够完整,缺乏连接性,多为单线和尽端式道路,未能有效连接各个空间。道路两侧无人工绿化,植物随意性强,缺少观赏性。
最后是穴位不通。高路桥村关键穴位点有五处:一为村入口,该节点缺少标志性乡村景观;二为健身广场, 此广场虽为村民公共活动空间,但互动性、文化性弱,缺少相应配套设施; 三为楷树台,树体有明显被锯过的痕迹,亟需采取专业保护措施;四为蚂蚱养殖基地,该项目为高路桥村精准扶贫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村民就业,但是目前尚未成立专业合作社和形成规模效益。五是高路桥,虽于1980 年被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该桥处于废弃状态,周围杂草丛生,未能采取有效手段进行保护。
五、基于“城市针灸”理论的乡村施针治疗
乡村空间更新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多种因素。通过前文对高路桥村历史文化资源和空间建设现状的综合评估,以及高路桥村乡村空间问题的梳理,确定了以下施针治疗方案。
图3.高路桥村空间布局图
首先,传承弘扬儒家文化,挖掘提炼乡村"家文化"内核,以保养机体脏腑。高路桥村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应大力弘扬儒家思想中"家文化"的优秀传统,以家风文明促乡风文明。具体而言,高路桥村乡村文化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开拓乡村儒学主题研学游,与孔村镇绿泽书画院、杏坛遗响等旅游项目形成联动, 融入孔村镇全域旅游发展大格局;二是乡村主路两侧的建筑立面统一粉饰彩绘高柴故事,在凸显乡村特色风貌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宣传儒家文化; 三是改造家文化影壁,影壁在传统民居中具有驱恶辟邪、祈福纳祥之意, 在新时代语境下 , 亦要将影壁文化注入家文化内涵,促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乡村空间可持续地弘扬。
其次,更新乡村空间格局,完善路网系统街巷绿化,以疏通机体经络。一是高路桥村乡村空间格局根据新的文化主题和功能的植入更新为一核两带三区:一核是以儒家文化教育为核心业态的中心区域;两带是休闲娱乐观光带和乡村民俗体验带;三区是指儒学教育区、农事体验区、休闲娱乐区。二是完善村庄路网系统,通过清除障碍、消除死角的方式将原来尽端式道路优化为网状交通系统,从而实现乡村游览路线的有机循环。三是实施乡村街巷绿化,乡村绿化的目标是在保护整治原有绿地的同时,以经济实用为主要原则,选取乡土花草树种, 以点带线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多级绿化景观。
图4.高路桥村入口大门
图 5 . 高路桥村高路桥
最后,探寻空间触媒点,建设乡村重要景观节点,以激活机体穴位。高路桥村共选取五处作为乡村空间触媒点。一是在村入口建设标志性景观,有效凸显高柴故里——高路桥。二是将健身广场改造为杏坛广场,广场中央新建孔子讲学雕塑,并修建文化长廊,形成功能齐全的公共休闲活动空间。三是改造楷树台,楷树台由石头垒砌而成,根据景观营造粗细相间原则,采用细腻的青石板铺砌场地,并放置石桌石椅,构建小型交流空间。四是建设蚂蚱体验棚,用于青少年生态研学教育。五是重新修缮沟底通往高路桥的石阶,清除高路桥周边杂草, 裸露出岩石,打造成为石头景观。通过对五处关键穴位的精准施针,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实现高路桥村空间整体的有机更新。
结语
本文将"城市针灸"理论引入乡村,以孔村镇高路桥村为实践对象, 创新提出"机体把脉、识病断症、施针治疗"三步走的物质更新与文脉传承相协调乡村空间更新路径,有效实现了小尺度、渐进式、低成本的乡村空间有机更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