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2022  建筑  2023  /峰会/  文化产业  /佟涛/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教育创新——简析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文化特色

     《文化产业导刊》2020第1期

     《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教育创新——简析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文化特色》

       作者:冯潘宗 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教育创新——简析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文化特色

        冯潘宗,男,山东省威海人,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技文摘《教育周刊》特约编委,优秀传统文化倡导践行者,多年研究并实践高职教育创新。

       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传承优秀文化和创新文化教育,是高校研究治校方略的重要实践课题。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紧紧抓住?立德树人?的实践落地,科学处理传承与创新的融合及?知行合一?的践行,显著文化特色是以文化立校,以?明德约礼,博文创新?为校训,铸立德树人的文化之魂;以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创新引领文化产业为办学宗旨,探索教书育人的新方法新方式,以文化人而成人达己,开创优秀文化传承和现代教育创新的崭新局面。


  引子: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功利主义盛行,急功近利的实用价值取向使高校普遍重视学术、知识、技能的人才培养,而能以文化育人为特色的高校成为凤毛麟角。如何以文化人而成人达己,如何传承优秀文化和创新文化教育,是高校研究治校方略的重要课题。在此谨就不太成熟的实践与感悟,简单解析一下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文化特色,以求为高校立心,为文化立命,为莘莘学子开前程。
 
  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山东文化学院)是由大众报业集团兴办的山东省第一所专门为文化产业发展培养应用型特色人才的综合性高校。学院以人为本,以文化立校;以"明德约礼,博文创新"为校训,彰显了立德树人的文化灵魂;以弘扬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和创新引领文化产业为办学宗旨,学院被誉为"文化发展的研承高地,创新人才的培养摇篮"。学院在文化教育方面"两个创建"愿景为:创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示范基地,创建现代教育创新的实验基地。
 
  一、文化特色办学的提出和现实思考
 
  “教育"包括教学和教育两个方面:"教",教授的是知识技术,收获的是考绩与技能;"育",培育的是文化,启迪的是智慧与灵感。现在的高校普遍重"教",而忽略了"育"。现代大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 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物欲膨胀,自私自利,大多缺失人文素养。职业高校生源质量又普遍较差,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自我约束力,上课自由散漫玩手机成为常态,做人做事的能力和文化品行得不到有效的培养,有的学生甚至忘记父母养育之恩,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成为不懂得感恩尽忠, 不懂得孝亲尊师的不肖子孙。
 
  鉴于大学生的现状,山东文化学院的领导们一致认为:唯有从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着手,引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作为立德树人的切入点,让师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找到动力,发现中华文化之美,将文化自信自植于心, 并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才能凝聚起自信力和自觉性,从而达到遵守道德规范,做人做事恭敬谦让、知书达礼的功效。进而激发掌握知识与技能的欲望与积极性,激发其好学深入研学, 博览开阔视野,不断追求新高度。通过"修身""正心""诚意"而形成良好的"德行",让广大师生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不忘初心,发奋学习,砥砺前行, 报效祖国。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习主席反复强调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明确指出"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国强"。山东文化学院既然是以文化命名,就必须要把学校办成一种具有文化特色的高校,以文化兴校是义不容辞的使命和义务。我们非常赞成作家梁晓声对文化做得高度概括: 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 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由此学院制定了"明德约礼,博文创新"的校训,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办学理念和文化育人的治校精神。"明德约礼"首要就是培养规范做人做事的文化品行,追求"止于至善"的卓越境界;其次才是"博文创新"的授业解惑之道,形成"修养、自觉、约束、善良"的文化氛围,逐步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树立创新探索的精神。
 
  “心有境界行则正,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更好地培育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创新探索的精神,学院加大了对创新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努力让校园与课堂成为师生提升素养、增进智慧、培育思想的乐园,为莘莘学子提供了展示靓丽青春才情、放飞梦想的舞台。
 
  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和实践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办发〔2017〕5 号) 就提出,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目前,全国中小学做得比较好,涌现出很多典型传统文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但是在高校中,这个被教育部长陈宝生称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却做得差强人意,要么流于展现古代"四大发明"的形式,要么满足于传统文化经典讲座和举办学术论坛的理论层面,而真正能够注重知行合一去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示范性高校却很难找寻。山东文化学院率先践行优秀传统文化, 落实知行合一,打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的示范高校,开创高校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新局面。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教育创新——简析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文化特色
  山东文化学院挖掘和创新传统文化资源,按照"一体化、分阶段、有序推进"的原则,大力推进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传统美德,光大人文精神,感悟传统文化智慧,促进学院内涵建设,凝集发展合力,树立良好的学风与校风。
 
  核心内涵:倡导"大思政课"和创感教育,探索立德树人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内容、新方法。建立"孝德、感恩、爱心、奉献"为核心的道德价值观,不断提高师生的人文修养和德性素养。构建特色目标"三立三自"教育理念体系:立德、立信、立业, 自强、自修、自律,并丰富内涵内容, 不断创新教书育人的方式与方法。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教育创新——简析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文化特色
  具体外延:从环境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四个方面着手,以"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和抓手,以思政处、传统文化办公室、团委为牵头部门具体领导组织实施。
 
  1.环境文化建设方面,建立校园文化墙和文化走廊,从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刺激效果与氛围,让师生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教育。
 
  2.精神文化建设方面,主要构建特色校园文化核心理念,倡导创感教育,探索立德树人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内容、新方法。
 
  3.制度文化建设方面,出台立德树人的"四立"规范意见,从引导上下功夫,创新管理机制。
 
  4.行为文化方面,以志愿者社团为带头,落实知行合一,一日一善活动,使"成人达己""知书达礼"在校园蔚然成风。
 
  总之,通过体验式传承践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的一草一木,融入师生的一言一行,使传统文化在校园落地生根结果,凸显学院文化特色优势。
 
  三、创新教育改革的现实意义和实验
 
  传统文化内涵的创新问题,涉及理论与实践问题较多,待另立课题解析。在此着重简析的是现代文化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课题,优秀文化传承 “打底色""固本",终极目标的实现必须落脚于现代文化教育的创新。

        创新教育最重要的任务,第一是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第二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我们很赞成西湖大学校董事会主席钱颖一的话:"学习就是学会学习。你学会了学习,有了自我学习的能力,这是一笔终生财富,一辈子受用不尽。有成就的人都是终身自学者,不需要老师,永远在自学。"
 
  关键是如何去培养兴趣和培养自我学习的主动性,而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就无法奢谈创新的问题。
 
  学习的目的首先是记忆,学习方法决定了记忆方式。记忆主要有三种方式:机械记忆、理解记忆、创新性记忆。目前大多强调的是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为什么不敢去提倡创新性记忆呢"原因是学生基础太差,又缺乏学习积极性,无法去倡导创新性记忆。这是现在普遍存在的一种误区, 其实越是差生越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只要加以引导激发,其学习的潜力是无限的,有时往往会超出老师的脑洞界限。迅猛的经济发展需要"创新驱动",发展势头强劲的人工智能逼迫我们必须走向创新思维,这些都让我们认识到对现有教育体制和方法进行改革的迫切性。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教育创新——简析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文化特色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我没有特殊的天赋, 我只是极度好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创新教育改革新模式,就是要引领大脑风暴新思维,着力研究激发记忆力、专注力、观察力、思维力、理解力、创新力和感知力等各项智力潜能,颠覆传统学习教育方式,推动教育学习发生质的变化和飞跃。
 
  内涵意识:用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看待改革,做到思想先行,行动落到实处。即真正落实新旧动能转换, 关键在于知行合一。
 
  1.强化教书与育人并重。在原来教改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育人的环节,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功利性就业型向追求高素质人性化转换,国家改革的顶层设计已开始倾向人本教育的回归——尊重生命,呵护人性,追求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2.认识教育的重新赋能。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一味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 转向知书达理做人做事的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学校在让学生毕业获得一纸文凭和技能证书的同时,深化完成三大任务:引导学生找到生命的意义、生活的价值、生存的能力。
 
  3.强化教育的革新意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强化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进课堂,这是一场"心灵的、观念的、行为的革命",认识感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己化人,成人达己"的人本思想,并能率先垂范,从自身做起。
 
  教学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已经完全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了,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固本敁铸魂"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将事半功倍。
 
  目前,初级中学做得较好,成功案列较多。例如:山东省齐河三中把一些单亲、有自闭倾向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单独组建了"弘毅班",在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化下学生达到高度自觉自治,学生通过互助学习,老师定期解疑答惑,该班学习成绩从全校最后一名上升到全校前几名,毕业时竟达到 100% 升高中,其中 92% 升入重点高中。实验班的奇迹令人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巨大作用,同时也令我们深思老师的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另一个典型事例是山东省杜郎口中学,自我学习教学模式的经验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认可,学校被评为"省重点课题研究基地",全国课堂教学创新优秀学校、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具体做法:
 
  1.改变课堂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老师由主讲人变为引导组织人,变为教学目标的策划人, 变为课堂教学任务的测评人。学生则变为第一责任人,教学目标的实施者, 教学任务的落实者。
 
  2.改变课堂以教师演讲为主,转换为学生自学研讨为主。限制老师每堂课的讲课时间,主要是引导点拨启发,把大部分时间让给学生自学研讨, 学生自己当老师互助学习,乐在其中, 其乐无穷,不再有心思玩手机。
 
  3.改变定向目标教学,转换为随机目标因材施教。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特性爱好差异较大,老师只要求能够因势利导,激发其学习兴趣就是最好的教学目标,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动力,自我学习完全能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
 
  4.改变通用式人才培养标准,转换为注重特长爱好培养。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小学基础教育,不应再搞千篇一律的通用式人才培养,大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后往往是业余爱好特长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改革的方法是在通用知识技能基础上,对个人爱好特长突出者加大奖励学分,以鼓励学生特长爱好的更大发挥。
 
  四、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结合和践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大学的重要职能。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明确提出, 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固本敁铸魂敁打底色"的工程。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待人接物,行为方式怎么调整,优秀传统文化都有丰富的阐述。在这个方面发生问题,我们就会发生底色的污损,若人才底色本质出现污损, 那就决定了人才培养再出色也靠不住, 所以毋容置疑,我们必须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践行。
 

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文化教育创新——简析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文化特色
 

  知识不等于教育,知识越多未必创新力越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强烈地感受到,创新性思维的来源之一是好奇心和想象力。创新力确实需要知识的累积,关键是要变被动的积累为主动的积累,即由兴趣好奇心引导的创新性积累知识,这恰恰是我们比较容易忽视的。
 
  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由教学目标框架限定的,爱因斯坦曾经感叹:好奇心、想象力能在正规教育中幸存下来,简直就是一个奇迹。"任正非观点更鲜明:"你想要做霸主就要容得天下可容纳的东西。你们要容忍在核心网里面出现异类人。"因此, 创新教育就要敢于冲破传统教育的樊笼,大胆革故鼎新,老师要通过发现、欣赏和引导,把学生美好的内心点燃,把学习和探究的兴趣点燃,把无限的想象力和创新力点燃,这样会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完整而幸福的人,而不是一个被动学习的机器。
 
  实践证明:创新性思维不仅取决于好奇心和想象力,还与价值取向有关,所以当我们讨论创新人才教育时,它不仅是一个知识和能力的问题,也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我们之所以缺乏创新型人才,归根结底还是价值观,人生观出现了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吸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着力于"以文化人,以文传道";着眼于"启人入道,引人悟道",立德才能树人,创新教育才有扎实的根基,创新教育改革才容易成功。
 
  山东文化学院开办了"国学弘毅班",开设了立德树人大讲堂,增设了国学体验教室、感恩体验厅、传统文化阅览室、书法训练室等设施,利用学院广播电视台、宣传栏、孝道文化长廊等渠道,通过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志愿者协会等组织,开展文化宣传和各类有益活动,坚持"晨读、午诵、暮思"常态化,每天诵读传统文化经典,用雅乐、古诗词诵读等创造美好的文化氛围,长期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熏陶感化,净化学生的心灵。同时创立特色系部,特色班级,鼓励学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发挥自身优势潜能,挖掘并弘扬自身特长,让学生找回自信,力图自强,并把特长作为素质考评的重要依据,实行考评分与专业考试分数冲抵,真正把综合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新文化及红色文化的教化,让师生感悟"礼义廉耻、孝悌忠信";感悟"人无德不立,校无德不兴";感悟"厚德载物,自强不息";感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感悟"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感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感悟"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以此不断地提升师生的人格品位和智慧才情,促进学生自律、自信和自学风气的逐步形成,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树立"温良恭俭让"的文明高雅校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时代魅力,创新教育呈现出勃勃生机, 时代发展赋予教育孕育了博大的内涵棗"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 ”。(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三联书店, 1991 年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赐予我们的是人类智慧,创新教育赋予我们的是时代脉搏,让我们感悟文化的智慧,享受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