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商融智 合作共赢
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开幕
1万余名嘉宾线上线下共商合作共谋发展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7月15日讯 据大众日报消息,夏夜的青岛,海风习习、华灯璀璨,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众商云集、群贤荟萃。在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喜庆氛围中,由商务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今晚开幕。1万余名各界宾朋相聚线上线下,共叙友情、共谋发展,共同谱写合作共赢的崭新篇章,携手开创跨国公司与中国的美好未来。
7月15日,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在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开幕。傅学军 摄
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于2019年10月举行,习近平主席向大会致贺信。本届峰会延续首届“跨国公司与中国”的主题,旨在落实习近平主席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指示要求,搭建跨国公司与政界、学界对话的高端平台,凝聚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广泛共识,全面提升新发展阶段与跨国公司的互利合作水平。
本届峰会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有关国家和地区驻华使节、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商协会的热烈响应。来自全球390家世界500强企业和517家行业领军企业的领导人,15个国家驻华使节,有关国际组织和商协会、专家学者代表,国家有关部委和山东省、青岛市有关负责同志等参加开幕式。
峰会期间将举行主题沙龙、闭门会议、分论坛、跨国公司路演、城市路演以及交流对接活动、会见活动、组委会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围绕峰会的重点议题,还将举办跨国公司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财富百年企业、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开放联动、跨国公司与新发展格局、致力双碳目标加快绿色转型等多场分论坛。为更好放大峰会效果,将在同期、同地举办2021新动能·青岛展洽会,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新起点 新机遇 新未来
——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开幕侧记
7月15日晚,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步入峰会时间。
时隔两年,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终于得以再度开启大幕。两年间,全球经济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逆全球化趋势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正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背景让这次峰会更加意义非凡。1万余名各界宾朋相聚线上线下,共叙友情、共谋发展,共同谱写合作共赢的崭新篇章,携手开创跨国公司与中国的美好未来。
对于此次峰会,他们期待已久。在这里,跨国公司进一步凝聚共识。后疫情时代,中国的大发展将为全球经济带来红利和机遇,跨国公司将不断深化与中国的合作,在更大空间内谋求共赢。
对于未来,他们寄予厚望。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以及“十四五”开局一系列新规划,让跨国公司看到了与中国更多合作的契合点。面向低碳经济、绿色能源、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合作,他们已经跃跃欲试。
对于落地布局,他们已经积极行动。不论线上参会抑或是线下参会,不论新面孔还是老面孔,参会嘉宾纷纷以兴奋之情谋划合作。用不了多久,一个个新的项目就会开花结果。
“信心满怀”步入峰会时间
拿着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发出的“邀请函”,嘉能可集团首席执行官加里·纳格尔,惠普首席执行官恩里克·洛里斯,美国IBM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CEO包卓蓝……上千家跨国公司领导人以线上或线下方式“齐聚青岛”,在一场场思想碰撞中,凝聚起共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广泛共识。
他们在新起点上看到了合作共赢的新未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格局的影响,继续在青岛举办的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通过搭建跨国公司与政界、学界对话的高端平台,以实际行动向世界发声:中国将继续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
“中国发出的信号是明确的,对外开放、改善营商环境、消除贸易壁垒以及其他政策措施,对于确保跨国公司在中国蓬勃发展,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支持和贡献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李勇表示,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为进一步探讨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以及国际合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机会。他认为,这些积极的趋势将增强跨国公司的乐观情绪和信心,使它们坚信中国是跨国公司投资的首选。工发组织将支持跨国公司从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受益,也支持中国保持全球供应中心的地位。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强劲反弹的全球贸易让世贸组织总干事恩戈齐·奥孔乔-伊维拉在疫情阴霾下看到了国际贸易的新趋势。她透露,即将发布的世贸组织2021年世界贸易报告的初步估计显示,在2020年下半年与新冠肺炎病例较少的国家有着良好贸易关系的地方,其经济恢复速度明显更快,中国就是当前所有新冠肺炎病例较少国家中最大的贸易国。恩戈齐·奥孔乔-伊维拉指出,中国一直都是全球贸易和经济复苏的重要因素,在再全球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蒙牛集团执行总裁李鹏程是第二次参加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借着峰会举办契机返回家乡的他,对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有着特殊的情感。“得益于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经济全面复苏、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时期重启,可谓意义非凡。作为一家国际化的民族乳企,蒙牛将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在将庞大的国内市场做强做优基础上,夯实全球供应链、提升全球价值链、不断扩大海外市场,为中国乳业赢得更大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李鹏程说。
“当全球多地依旧遭受疫情影响时,中国取得的很多成绩都值得骄傲。我们看到,从去年开始,中国很多产业都在复苏,有的已经达到疫情之前的水平。”开利商用冷冻亚太区董事总经理陆申认为,在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与跨国公司领导人齐聚一堂畅谈未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给跨国公司带来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以新零售为例,过去一段时间,中国新零售的快速发展,给整个食品零售行业带来了巨大改变。这对跨国公司而言,就是机遇所在。”陆申说。
“热情洋溢”看好中国机遇
看好中国投资机遇,抢抓中国发展机会,深耕中国未来市场,是跨国公司领导人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深刻变化的时刻不约而同的抉择。
峰会开幕式上,商务部研究院发布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新格局孕育新机遇》研究报告显示,发展中经济体已经取代发达经济体,在吸收跨国公司投资中占据主导地位,而这其中,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FDI)占发展中经济体的比重持续稳定在20%左右,日益彰显出强大的“磁石”效应。
跨国公司领导人在开幕式致辞中对“中国机遇”表现出的热切期待,再次印证了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加强。
曾来青岛参加过首届峰会的韩国希杰集团会长孙京植在致辞中回忆起当时与其他跨国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情景,他表示至今仍然记忆犹新。27年前首次投资中国,就落子青岛,如今,他更期待未来分享中国开放发展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我们看到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取得的成果,也清楚地知道中国正在推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是为了扩大内需、深化改革开放而采取的战略举措。中国在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方便外资企业在中国开展更加积极的生产经营活动,对此我们表示真诚的感谢。”他表示,“我们对中国面向未来的产业变革进程非常关注,中国在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未来产业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我们愿意追随这一发展趋势,制定一系列相应的发展计划。山东一直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哨基地,我们希望全球企业通过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能够分享彼此的智慧和未来。”
“在国际贸易、投资和整个供应链经历重大震荡之后,我们看到全球经济正在朝着复苏的方向推进。现在是一个非常恰当的时机,让跨国公司和中国以及中国最具活力省份之一的山东之间进行合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法国电力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总裁傅楷德表示。中国对实现“碳中和”坚定而明确的态度,让跨国企业钦佩之余,也看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此,傅楷德表示,中国和欧洲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有着共同目标,这一共同目标可以作为行动力的基石。法国电力集团与中国在电力领域有着超过35年合作经验,打造中国首个中外合作海上风电项目、与大唐集团推进绿色低碳全面战略合作,未来,法国电力集团将全力支持中国能源市场改革发展以及低碳转型。
低碳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而这份挑战,是跨国公司愿意与中国携手共度的。“低碳带来的可持续发展不是锦上添花,而是切实需要。有远见的公司可以化挑战为机遇,可以弯道超车。”德国思爱普首席执行官柯睿安表示,“未来,思爱普将继续帮助企业客户重塑业务模式,转型智慧企业。”
参与中国的发展,才能踏上时代的节拍,是很多跨国企业的共识。“嘉能可的未来,很大程度上与中国能源体系的转型以及中国作为全球清洁能源技术和解决方案关键供应者的角色息息相关。”作为提供可再生能源技术所需的铜、钴、镍等大宗商品的全球最大供应商之一,瑞士嘉能可首席执行官加里·内格尔不仅表达了未来与山东企业进一步合作的积极态度,还清晰地勾勒了合作的路径。他说:“我的团队目前正在寻找原油和液化天然气供应、铝和氧化铝贸易、铜金矿和钴供应以及农产品贸易方面的合作机会,也乐于探讨物流领域的合作。”
“我们的着眼点不是五年或者十年,而是更加广阔的未来。”沙特阿美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敏·纳瑟尔表示,在开发新能源领域,阿美将加大与中国顶尖大学和企业的合作,希望能够在助力中国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助力山东未来数十年的可持续发展方面贡献一份力量。
“摩拳擦掌”加速布局中国
与首届峰会有所不同,此次峰会新增了跨国公司恳谈会、线上视频致辞等环节。在敞开心扉的交流中,广大跨国公司看到了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心,也进一步坚定了在新发展格局下加速投资布局中国的信心。
“我们外资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时候,一定需要好的国内伙伴。”在中国工作30多年的日本伊藤忠(中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池添洋一深有体会。
1988年伊藤忠在青岛开了办事处,在山东开展粮食、纺织、机电、电商等领域的合作项目,如今伊藤忠在中国各地已经拥有200多家合资公司。“伊藤忠正在推动新合作项目,而山东省是我们的首选地。去年9月,我们投资的跨境电商平台‘豌豆公主’落户青岛自贸片区。今年我们还计划和正大集团等其他伙伴一起在潍坊设立合资公司,研究日本农产品的进口。”池添洋一对投资中国信心满满。
在中国生活16年的嘉吉公司亚太区总裁安博泰,现在已经是中国的永久居民。“山东对于我们非常重要。1988年,我们建立了在中国的第一个加工厂。自此之后,我们感觉到这个地方非常有活力,经济发展强劲,而且人才非常多。我们也致力于进一步加速创新,通过创新的方式、数字化的方式来加速农业的发展,同时我们希望实现食品供应链的零碳化。”安博泰如此憧憬在山东的发展机遇。
与伊藤忠、嘉吉等百年历史的跨国公司相比,小米是一家只有11年历史的年轻中国公司。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王翔出席此次峰会前,先走访了位于黄岛区的三个小米之家。在他看来,衡量一家企业全球化的能力,能在中国市场获得用户青睐是重要的试金石。
“过去的五年,我们在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领域逐步建立起规模市场验证的有效销售与服务一体化的模式,我们称之为小米之家。今年的目标是实现中国县城的全覆盖。”王翔介绍,“作为经济大省的山东,是我们产业布局的重中之重。近几年,小米在山东的零售网络日渐稠密,截至6月底,小米在山东营业门店共计459家,相比去年的181家,达到了1.5倍的增长,目前在岗员工超过了2000人。”
尽管部分海外嘉宾因为疫情防控原因未能亲临现场,但他们仍然通过视频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共赢的殷切期盼。
“我们渴望未来更长远的时间里为中国带来价值。”美国IBM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CEO包卓蓝表示,含IT行业在内,IBM能够在金融、电信、石油和制造业等关键行业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产品和服务。过去几十年来,IBM与青岛和山东省建立了牢固的合作关系,在青岛,IBM拥有着重要的客户和生态系统合作伙伴。
“智慧就是开放,开放就是智慧。我们相信,开放创新是对我们客户的最佳策略,这也是我们在中国一直在做的事情。”包卓蓝说,IBM相信中国将为跨国公司更好地参与双循环提供更加公平、更加透明的商业环境。
美国惠普首席执行官恩里克·洛里斯同样看好在中国的发展前景。他表示:“山东一直是惠普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更加感受到山东良好的营商环境。在疫情蔓延早期,得益于中国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威海生产基地是惠普全球生产网络中第一个恢复正常运作的。惠普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可持续性的技术公司,将致力推动零碳和完全可再生经济。目前惠普正在与山东加强合作,加速实现共同愿景。”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会长克雷格·艾伦表示,虽然过去几年中美关系经历了不少起伏,但美国公司仍然长期致力于中国市场的发展。“山东以强大的制造业和农业而闻名,我们各行各业的会员公司都表示有兴趣扩大在山东的投资。先进制造业、低碳技术、医疗保健等重点发展领域,都为美国公司提供了非常多的投资机会。”(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孙欣 衣涛 杨光 周晓峰)
投资中国:跨国公司充满信心力度不减
《跨国公司在中国:新格局孕育新机遇》研究报告在青发布
7月15日,在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上,由山东省商务厅委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撰写的《跨国公司在中国:新格局孕育新机遇》研究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全面梳理了跨国公司在新发展格局构建中展现的新作为、获得的新空间,分析了新发展格局将为跨国公司创造的新机遇,提出新格局下对跨国公司的新期待。
报告显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区域格局、产业结构、投资方式等均呈现出新变化:发达经济体的主导地位出现波动式下降、发展中经济体占比逐步走高、亚洲成为全球FDI的主要流入地。全球FDI产业结构呈现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其中,制造业FDI中70%流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服务业FDI中70%流向生产性服务业,全球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在区域流向和产业流向方面均呈现趋于集中的发展态势。
中国业已形成的规模庞大的市场、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逐步健全的配套能力、丰富优质的生产要素、活力彰显的创新资源、逐步优化的营商环境,也为跨国公司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20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达到1443.7亿美元,跨国公司对中国投资信心不减、投资力度不减。
亚洲成为全球FDI主要流入地
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进入了曲折前进的新阶段,空间格局、行业分布、投资模式等都出现了新变化和新趋势。
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引资地位的“对调”。发达经济体占全球FDI比重从金融危机爆发前2007年的67.8%降至2019年的48.9%后,在2020年急速下降至31.3%;而发展中经济体吸收FDI占全球FDI比重从2007年的27.6%上升到2019年的47.3%,2020年又跃升至66.3%。其中,由于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市场更加开放、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中国吸收FDI占发展中经济体吸收FDI的比重持续稳定在20%左右。
发展中经济体吸收FDI能力与日俱增,得益于金融危机后发展中经济体发展潜力和经济活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劳动力素质不断提升,投资环境逐步改善,对跨国公司吸引力增大。
从空间格局来看,亚洲地区成为全球FDI主要流入地,占全球FDI流入总量的比重从2016年的22.8%上升到2019年的33.7%,并在2020年超过50%;而欧洲和北美地区吸收FDI流量占全球FDI流入总量的比重分别从2016年的37.1%和24.0%下降到2019年的23.7%和20.2%。
亚洲FDI流入量增长迅速的背后,是亚洲人口红利带来的强大消费市场,对跨国公司形成了较强的吸引力;产业配套体系完善,劳动力、土地、资源和能源等生产要素供给充足,成本相对较低,让亚洲成为跨国公司完善全球布局的理想投资地。
从行业格局看,制造业与服务业吸收FDI已然并驾齐驱。其中,2015年和2017年,制造业吸收FDI占比均超过服务业,2019年与服务业吸收FDI占比基本持平。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服务业发展不能脱离制造业,这也让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成为推动全球产业升级的主要驱动力量。
从具体行业流向来看,2019年全球制造业FDI中70%流向制药,焦炭、石油及核燃料,化学品及化学制品,机械装备,汽车及其他运输设备等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电气水及废物处理、金融、贸易、信息通讯、运输和仓储等生产性服务业占全球服务业吸收FDI比重的70%左右。
从投资模式看,跨国并购与绿地投资在全球的分布都呈现出高度集中的态势。其中,跨国并购以发达经济体为主,资本流入量占全球跨国并购总额的比重基本都维持在70%以上,发展中经济体跨国并购资本流入量占全球跨国并购总额的比重一直低于20%。
这并不妨碍发展中经济体成为绿地投资的强力“磁石”,成为跨国公司创建投资、新建工厂、新设分部的理想目的地。数据显示,尽管受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影响,发展中经济体吸收绿地投资金额占全球绿地投资总额的比重呈现小幅下降趋势,但仍占全球绿地投资总额的半壁江山。
在华跨国公司突破100万家
报告指出,跨国公司作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力量,充分发挥优势,成为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动力。其中,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跨国公司都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动力。
在生产环节,跨国公司推动中国产业高质量发展。2015-201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从165.8亿美元增长到390.6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25.9%,快于同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速(2.9%)23个百分点,占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比重从13.1%增长到28.3%。超三分之一制造业外商投资投向高技术制造业,超四分之一的服务业外商投资投向高技术服务业。
在流通环节,跨国公司助力中国流通现代化发展。2015-2019年,跨国公司累计在华投资设立批发零售企业3.8万家,共开设连锁零售企业门店11.7万个,外资连锁零售企业零售营业面积达到9.1亿平方米,与内资企业一道共同推动中国批发零售行业健康发展,是中国批发零售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0年中国连锁零售百强企业中,有80%以上的外资便利店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拓展了中西部及二三线城市市场。
在分配环节,跨国公司促进中国分配结构优化。2015-2019年,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实现税收总额13.9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重接近20%,有效促进中国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从户均情况看,外商投资企业户均吸纳就业人数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9年外商投资企业户均就业人数为94人,是全国户均就业人数(21人)的4.5倍。
在消费环节,跨国公司助推中国消费需求释放。跨国公司越来越注重新产品的开发投入,以适应中国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以汽车消费为例,2020年,中国市场生产的乘用车共销售2017.8万辆,其中德系、日系、美系、韩系等主流合资品牌,市场占有率分别达23.9%、23.1%、9.6%和3.5%。跨国公司以全球多元化背景、贴近中国消费市场的“双重”优势,正成为满足中国消费者全球优质商品需求的重要支撑。
除了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跨国公司还在推动中国加入国际贸易循环、参与全球投资合作、促进国际技术合作、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贸易循环方面,跨国公司是中国参与国际贸易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2020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贸易额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保持在40%左右,有力支撑中国巩固全球贸易大国地位。
投资网络方面,跨国公司是参与全球投资合作的重要力量。截至2019年底,在华投资兴业的跨国公司就已经突破100万家,世界500强公司中已有490余家在华投资。
技术合作方面,跨国公司促进国际技术合作。2015-2019年,外商投资企业技术引进费用年均保持在180亿美元左右,约占全国技术引进费用的60%,有力推动了国际技术合作。
供应链体系方面,跨国公司助力中国深度融入全球供应链网络体系。以中间品贸易情况为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贸易额中60%以上为中间品贸易,占中国中间品进出口贸易额比重约为四分之一。
跨国公司对在华投资充满信心
报告指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发展环境日趋优化,中国优势进一步凸显,营造出开放、稳定、高效的合作空间,为跨国公司在华经营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市场需求空间广阔。跨国公司纷纷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从设立营销网络分支机构,到生产制造中心,再到研发中心、地区总部……跨国公司持续在华深耕,与中国本土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与此同时,当前中国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全球营收增长的动力源,在部分跨国公司的国际业务中,中国已成为其最大的单一市场。
产业合作空间巨大。中国产业发展综合优势突出,具有产业体系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高素质人才供给充足、基础设施较为健全等方面的优势,为跨国公司在华发展创造广阔的产业合作空间。
截至2020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数稳居世界第一;铁路营业里程数位居世界第二;已拥有全球最大的5G网络,开通5G基站数超过71.8万个,实现地级市全覆盖,5G终端连接数超过两亿。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同时,中国已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区域形成了一批产业链条完善、上下游紧密协同配套的产业集群,能够为跨国公司生产经营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创新土壤肥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指出,中国创新能力在全球131个经济体中排第14位,是前30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经济体。
中国创新资源供给充分、创新应用空间广阔、创新政策支持充分,为跨国公司发展提供广阔的创新合作空间。在资金投入上,中国研发投入规模位居全球第二。2000年至今,已颁布千余条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法律、规定、意见等文件,在加强外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指导和服务、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2019年,全球市值250强的跨国公司中,已有108家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其中,至少15家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了全球研发中心。
开放合作空间广。近年来,中国持续放宽投资准入,不断完善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缩减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扩大鼓励类投资范围,清除市场准入制度性障碍。
中国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大经济体,世界银行发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3-2019年,中国的营商环境在190个国家和地区中的排名持续增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成立企业便利度”指标由2012年的第124位提升到第25位,大幅提升99位。
在新发展格局中,全球跨国公司对在华投资充满信心,中国将长期成为跨国公司全球投资的重要目的地。
中国欧盟商会《2021年商业信心调查》显示,65%的受访企业表示中国仍是其前三大投资目的地之一,59%的受访企业打算扩大在华经营规模。《中国经济与日本企业2020年白皮书》的调查显示,50.6%的在华日资企业将保持原有在华投资规模,43.2%的企业计划在未来1至2年内扩大其在华业务。中国美国商会《中国商务环境调查报告2021》显示,美国企业对在华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61%的受访企业仍视中国为首选投资目的地,且对中国向外商投资企业进一步开放市场的前景充满信心;75%的受访企业对其在未来两年中国市场实现增长和中国经济复苏持乐观态度。《德国商业信心调查2020/2021》显示,中国仍然是德企的重要投资地,96%的受访者表示将持续在华经营。(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周晓峰 孙欣 衣涛)
青报评论
用更高水平开放拥抱世界
7月15日,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隆重开幕,再一次宣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的信心和决心。
2019年首届峰会在青举办之时,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指出“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聚焦跨国公司同中国合作,既是对跨国公司发展的展望,更是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宣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营商环境只会越来越好,为全球跨国公司创造的机遇只会越来越多。”
两年间,全球化不断遭遇新的波折,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和孤岛主义盛行,而疫情冲击在让全球供应链变得格外脆弱的同时,也影响着许多国家和跨国公司的行为方式。
但中国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念从未动摇。本次峰会的举行,再一次宣示了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再一次彰显了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定遵循历史前进逻辑、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呼应人民群众期待的意志和信念。作为宣示之地和峰会举办城市,青岛也从中更加深刻地领会到在这一全新时空和发展格局之下,自身作为开放重要支点的特殊战略意义、重要使命承担。
(一)
回溯经济发展的进程,每一次波折,无不是对价值的淬炼;每一次沉浮,无不是对泡沫的扬弃。置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透过喧哗与骚动,全球化依然浩浩荡荡是无可阻挡的大势所趋。
就在不久前,被称为“世纪税改”的大变局终于进入收官阶段。全球超过130个国家和地区,明确支持设立至少15%的全球最低企业税,并确保大型跨国企业在其经营和赚取利润的地方纳税。在全球化局部退坡的背景之下,全球税改能够获得广泛支持,用事实雄辩地证明全球化浪潮的不可阻挡。
另外,全球产业链重塑,曾被许多人认为是逆全球化进程的重要表现。但专家研究发现,在以多元化、数字化、绿色化为核心特征的新一轮全球产业链重塑过程中,存在着一个鲜明的“产业链二元悖论”:一国在某个产业链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影响力,以及该国对这个产业链的完全自主可控、不依赖于对外国的进口,两个方面难以同时兼得。各国越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对外国的进口中间品贸易就越是依赖,其脆弱性越强。日本、韩国、美国的半导体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但其脆弱度排在第一名的产业也同样是电子—电气产业;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的机械制造业是强项,同样脆弱度排名第一的行业就是机械设备……
所谓的“悖论”,用全球化的眼光去审视,恰恰是“常态”。已经深深打上全球化烙印的世界经济,是不可能回到那个臆想中的过去了。
(二)
挺立时代潮头,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中国始终在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开放,始终努力把面向世界的机遇共享之门越开越大。跨国公司和中国演绎着精彩的“相互成就”,共同书写着令人信服的全球化的“中国故事”。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607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7%,较2019年同期增长27.1%。今年前5个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8497家,同比增长48.6%,较2019年同期增长12.4%。抛开新冠肺炎疫情因素,与2019年同期相比,中国引资魅力稳中有升。
中国美国商会日前发布的美国企业在中国白皮书显示,约三分之二美资企业视中国为优先发展市场,并计划在2021年增加在华投资。
中国欧盟商会调查显示,60%的受访欧洲企业计划在2021年扩大在华业务,这一比例较去年上升近10个百分点,中国市场已成为许多欧盟跨国企业全球业务的重要支柱。
“一带一路”建设更是展现出强大韧性与活力,中欧班列逆势上扬,为全球经济寒冬注入暖流。迄今同中方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伙伴国家已达140个。中国与“一带一路”合作伙伴贸易额累计超过9.2万亿美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4万列,通达欧洲160多个城市,为中外数万家企业带来了商机,为沿线数亿民众送去实惠,成为沿线国家互联互通的桥梁纽带,开创了亚欧陆路运输新篇章……
数据定格瞬间,而驱动这一切的则是中国直面发展环境深刻复杂的变化,“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选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中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发展格局,打开了中国开放的新空间。通过更大程度、更高水平的开放,通过进一步嵌入全球产业链,带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效率提升,从而打破资源瓶颈,走出传统的要素驱动型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对价值链低端的“解锁”。
更重要的是,中国国内消费超大规模红利的不断释放,为全球企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厚的利润收入。“一带一路”倡议强调的“共商共建共享”;共同搭建世界开放式、协同化、网络化平台等卓有成效的实践,则为全球化提供着新思路,注入了新范式。
正如多位海外观察人士所言,中国是推动开放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坚定的行动者。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过程中,中国将更有效率地实现内外市场联通、要素资源共享,中国的开放举措将带来更多红利。
(三)
当下的青岛,作为在新发展格局中具有独特“双节点”价值的城市,作为中国更高水平开放的宣示之地,随着新一届峰会的召开,又一次站在了历史性的关口。
要自觉地承担肩负的战略使命,青岛必须拿出勇当开路先锋的魄力,不断打破常规、不断创新突破,更坚定地踏上面向世界、扩大开放的发展之路。
一直以来,开放,始终是青岛最突出的禀赋。
回顾青岛的发展,每一次爬坡过坎,每一次能级跃升都来自于开放的引领。青岛的今天,受益于开放,青岛的未来,则需要更高水平的开放去开创。
何谓更高水平?全球化行进到今天,在新发展格局之下,更高水平绝不是自娱自乐、固步自封的自我比较,而是在世界这个共同舞台上的同场较量中做到更好。套用澳柯玛那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语,更高水平就是站上世界舞台,始终去追逐“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如何做到更高水平?
创新是核心。越是逆境,越是困局,越要创新。全球产业链正在重整,要应对其中的挑战,惟有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只有这样才有能力突出重围、占据主动,才有能力和底气去参与更高水平、更加开放的产业链条的塑造。营商环境的优化更是如此,不拿出大格局、大胸怀、大气度,用更具勇气、更具魄力的行动自我革命,上合示范区、自贸片区这些青岛开放最前沿的桥头堡,就不可能发挥出撬动全局的支点性作用,就不可能释放驱动更高水平开放的澎湃动力。
生态是基石。开放、多元,相互倾听、共治共享的生态是全球化的基石,是应对日趋极化的民粹主义、保护主义和孤岛主义最有力的武器。营造这样的生态,是全世界都面临的迫切课题,更应是青岛这座开放之城努力求解的必答题。就像这座城市倾力锻造的城市特质——开放、现代、活力、时尚一样,青岛需要创造更加宽松多元的生态,更好地汇聚人气、集聚人才、凝聚人心,让更多人近悦远来,在青岛成就梦想、分享希望。惟有如此,城市开放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能级才能不断跃升。
时间再一次开启。
在全球化进程的关键节点,在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关键时刻,在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乘着峰会的东风,青岛必须用更高水平开放开启发展的全新时刻,全力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全新篇章。(段晓东)
展洽台前,新动能澎湃新机遇涌动
2021新动能·青岛展览洽谈会上新经济企业纷纷亮相,国际资本与技术全面对接山东产业发展
15日,一早就拉开大幕的2021新动能·青岛展览洽谈会,成为本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的第一个热点。
为自家展台站台之余,泰山玻璃纤维邹城有限公司的主任工程师张莹莹饶有兴致地参观了一圈。他穿梭在氢燃料牵引车、垂直起降飞行器和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等大大小小的展品间,看见了正翻动手臂的智能机器人,也听到了自动化控制系统“弹”的悦耳钢琴曲。
2.3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线上云展500个视频洽谈室,给众多企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它们带着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带着对新市场、新伙伴的渴望相聚到这里。
这里,新动能澎湃。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跨过“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前两步,迈向“五年取得突破”这第三步的昂扬势头,就隐藏在现场:在高速磁浮列车时速600公里的速度里,也在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系统“织就”的网络中。
这里,新机遇涌动。循着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足迹,跨国公司将更多目光投向山东企业,寻找志同道合的新伙伴,发现开拓市场的新机遇。
“想了解我们产品的企业都放了名片,回去我们要挨个回访。”奔腾激光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鲁苗指了指桌上的名片盒,不到半天时间,里面就堆了十几张名片。
16市产业“代表队”亮相
产业结构是观察新旧动能转换成果最直观的窗口。在当天的展洽会上,山东省16市的产业“代表队”齐齐亮相,向外界展示了一个产业结构升级转型过程中的新山东。
传统产业在升级。山东省产业结构“偏重”由来已久,在机械制造、化工等传统产业领域占比较大。因此,传统产业升级是山东省破题新旧动能转换的第一步。
来自滨州的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展示了山东化工产业的新动向。借助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强劲势头,鲁北集团近年来涉足新能源电池领域,2019年开始生产碳酸锂电池,去年又开始生产磷酸铁锂电池。“我们主要做电池的正极材料,属于新能源电池中科技含量较高的部分。”鲁北集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公司在化工级铝材领域也研发出诸多新产品。
华鲁集团在现场展示了布洛芬片等各类新药。“我们以前只能生产原料药,但现在已经获得了16个品规的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华鲁集团所属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际贸易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生产原料药,2011年为英国公司贴牌生产布洛芬片,一直“为他人做嫁衣”,而从去年开始,新华制药首次以自主品牌“新华牌”向美国出口了布洛芬片。这是山东医药化工产业转型升级、走出国门的一个缩影。
烟台万华化学早已完成国际化布局。作为山东化工行业龙头企业,万华化学以自主研发MDI打破国外巨头技术垄断“一战成名”,现在已成为一家全球化运营的化工新材料公司,完成了烟台、宁波、北京、北美、欧洲五大研发地布局,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十余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子公司及办事处。
工程机械产业领域展现出的新势头同样惊艳。展洽会现场,山东重工集团携最新高端自主SUV、全球首款热效率50%柴油机、黄河X7高端氢燃料牵引车、中国首款纯电动推土机等“大块头”重磅登场。
伴随传统产业的升级,山东的新经济、新产业也在不断孕育。展洽会上,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智能机器人、新能源等产业领域的新经济企业悉数亮相,展示山东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新活力。
作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城市之一,明确提出到2022年基本形成新动能主导经济发展的新格局的青岛,在展洽会现场充分展示了这座城市提出这一目标的底气。
青岛展区展示内容涵盖了高速列车、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海工装备、高端医疗、基因技术、生物医药等“十强”产业特别是新经济领域的最新成果。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高速动车组、具有国际一流领先水平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海尔集团旗下盈康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肿瘤治疗用质子治疗系统。青岛惠科微电子有限公司展示了6英寸新型功率器件晶圆产品。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供应中国商飞的航空轮胎。
传统产业升级,新经济起势,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全新格局已然形成。
跨国公司的“新阵地”
“十四五”开局之年,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步入新阶段,在迈进“五年取得突破”的新征途中,跨国公司将在山东收获更多市场空间。
奔腾激光科技(山东)有限公司在临沂的生产基地2019年年底投产。“山东是制造业大省,所以我们布局北方的第一站选在了山东。”鲁苗介绍,奔腾激光科技(山东)有限公司由意大利EI.En集团和奔腾激光(温州)有限公司合资建设,专业研发制造高功率激光加工设备,应用于机械制造等领域。
“投产后不过一年多时间,去年的营收已经超过2.5亿元,今年预计至少4亿元。”鲁苗说,山东制造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是成就奔腾激光最重要的产业条件。
对于这一点,来自德国的费斯托同样感触颇深。这家提供生产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的德国企业同样看重山东制造业转型升级中蕴藏的丰厚机遇。
“费斯托上世纪80年代成功进入中国市场,伴随中国工业制造业一同成长。我们致力于把中国打造成为全球第二个‘本土’市场。”费斯托大中华业务区销售副总裁陈宏说,费斯托将继续深入在中国市场的“本地化”耕耘。
山东将是费斯托在中国市场最重要的布局点。在费斯托大中华区汽车轮胎行业经理尹树松看来,山东制造业尤其是轮胎行业给费斯托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青岛轮胎产业的自动化程度是很高的,我们跟双星、赛轮、森麒麟等企业都建立了合作关系。”
费斯托将济南市作为“本土化”的重要根基。目前在济南建立了全球生产中心,已开启三期生产基地建设。
在融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跨国公司也将成为一股不可或缺的力量。为助推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费斯托还将加速推进在5G、生命科学、新能源汽车等新经济领域的战略布局。
“我们在山东建立了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把德国的技术引入中国,成为中德企业在产业、技术方面的桥梁。”莱茵科斯特智能科技中国区常务副总经理胡成满说。莱茵科斯特还致力于产教融合,将德国先进的双元教育体系引入中国,目前在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工人培训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将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培养更多专业化人才。
在这里眺望未来
这是一个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成果、政策全面展示的平台,是一个国际资本和技术对接山东新动能的平台,也是一个国际先进制造业与山东产业的合作平台。
这届以“新格局新动能新机遇”为主题的展洽会全面展示了新发展格局下全球跨国公司积极参与新旧动能转换取得的成果、境内外行业龙头企业最新产品技术、山东产业优势及发展机遇。
这个判断来自企业热情。本届展洽会收到来自中国、日本、德国、瑞士等10个国家约700家企业的参展意向,在精选之后,最终进行线下独立展示的,世界或中国500强企业占比达到40%,包括德国西门子、瑞士西卡、思科、山东能源、山东重工、海尔、魏桥等世界500强企业。
与线下实体展相呼应,本届展洽会还开设了线上云展,设置山东之窗和企业之窗两大板块。山东之窗采用VR手段将主题展区在云端呈现,滚动更新新旧动能转换成果、项目需求、龙头企业、重点园区和双招双引项目。
企业之窗分智能制造、品质生活、科技创新三大展区,组织了近5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开展119场线上路演及品牌推广活动,搭建500个视频洽谈室进行点对点线上对接洽谈。此前,针对俄罗斯、泰国、韩国和巴基斯坦市场的4场品牌推广活动已成功举办,近300家企业线上参加活动,达成意向合作60余项。
“我们的生产设备需要升级了,正好今天转转看看,想采购一批新设备。”张莹莹告诉记者,泰山玻璃纤维邹城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玻璃纤维,用于手机主板的印刷电路板制作。目前,公司最先进的产品精度已经达到4微米,是发丝的1/20,处于世界一流水准。“最好的产品需要最好的自动化设备,企业之间是互相成就。”
在这里,可以眺望到山东产业发展的新图景,展望新旧动能转换的新未来。
Copyright 2016 - 2021 Qccia.com,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32-80772108 邮箱:qcciacom@126.com
法律顾问: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 张炳学 律师
山东文康(上合示范区)律师事务所 张宪立律师
备案号:鲁ICP备19052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