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的青岛。刘栋 摄
经过整治的李村河。刘栋 摄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
近年来,青岛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出台了一批创新性政策措施,实施了一批生态环保重大工程,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8月18日,青岛召开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动员全市上下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会上播放了全市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通报视频,短短20多分钟的曝光片直击痛点。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等作了表态发言,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补齐短板,推动全市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得到切实解决。
锐始者必图其终,成功者先计于始。新征程开启,要保持战略定力,转作风、创一流、当排头,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共同守护好青岛的绿水青山、碧海蓝天。
形成大环保格局,实施顶格协调推进
三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了。
“十三五”收官之年,青岛生态环保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建设生态文明,事关人民福祉和国家前途。作为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环境保护注定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
18日下午2时30分,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现场气氛肃静,全市生态环境突出问题通报视频正在播放。对于部分参会单位来说,这样的场景和气氛其实是熟悉的。
自2019年9月起,青岛市启动了“每周通报、半月调度、全月考核”的大气污染防治新机制。每隔半个月,在市政府中心会议室,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就会带领市生态环境委员会10多个成员单位以及各区市、各镇街等相关负责人召开一次调度会,调度近半个月的大气攻坚工作。“新机制”下,部门“红脸出汗”成了常态,以目标促进度,以考核促提升,收效显著。
守护“青岛蓝”不能等风也不能靠雨,唯有举全市之力。近年来,青岛紧紧抓住共建共治关键路径,积极构建治污攻坚的四梁八柱。市、各区(市)全部成立生态环境委员会,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顶格协调推进和统一领导指挥,形成了大环保格局。完善市、区(市)两级生态环境委员会和各级各部门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构建“1+1+8”污染综合防治工作体系,落实“湾长制”“河长制”“湖长制”,有力促进各方落实环境保护责任。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健全大气、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实现了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生态环境保护顶层设计更加完善。
扭住改善环境质量这个核心任务,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青岛将焦点放在新旧动能转换、煤炭消费压减、交通多式联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关键领域,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额完成国家和省目标,生态环境质量全面好转。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根本性变革,青岛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加快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积极推广绿色生产,获批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试点;强化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能耗强度下降21.5%,超额完成省上下达的16%的目标任务;在全国率先印发适应气候变化城市规划,降碳工作全省领先。
绿色发展正在改变青岛的城市面貌: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湾更美。
直面矛盾,狠抓突出问题整改提升
虽然青岛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扬长不避短,大会对目前环境保护工作存在的短板和问题毫不避讳:当前,我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主要还是“还旧账”,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改变,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的难度和污染防治的边际成本越来越高,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
从突出问题和矛盾来看,全市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农业投入结构“四个结构”中,能源结构偏煤炭和石油(占60.7%)、运输结构偏公路(公路货运量占货物运输总量的70%)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压力较大,建设工地、拆迁工地、裸露土地、砂石加工扬尘问题较多,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改造还有短板弱项;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有的地方断面水质达标仍不稳定,存在月度超标现象;矿山修复治理标准不高、推进缓慢,甚至存在非法开采矿山的问题……
在大会现场播放的通报视频中,短短20多分钟的视频对我市目前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一一进行曝光,反映出污染防治攻坚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而从主体责任落实看,个别领导干部对人民群众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回应不力,政绩观还存在偏差,“重发展、轻环保”的思想仍然存在;部门之间沟通衔接不够充分,还存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情况,协作配合意识还不够强;部分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
直面矛盾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敢于直面问题,才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更长远的发展。
补短板和再提升,是全市环保大会上提到的两个关键词。补短板,是为了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再提升,是将做得好的工作再升级。前后发力,给生态环保工作带来更多的启发,让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今年5月13日至6月2日,山东省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对青岛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前不久向青岛作了反馈。抓好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不仅是一个生态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会上提出,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不等不靠,抓紧按照整改措施对号入座、主动认领、迅速整改。要提高标准、一丝不苟、慎终如始,坚决杜绝“虚假整改、敷衍整改、表面整改”,推动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我省即将迎来新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青岛要借助环保督察的机会,打好“主动仗”,举一反三、全面排查,瞄准重点问题、关键环节狠抓整改提升,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
抓住“牛鼻子”,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十四五”开局之年,“双碳”目标倒逼之下,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正在进行,为推动生产和生活体系向绿色低碳转型带来了新契机。
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在于行动。此次会议历时近两个小时,直面问题,有的放矢,由点及面,从七个方面对青岛的环保工作作出部署。
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发展之路。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协同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抓好新一轮“四减四增”工作,加快发展绿色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生态农业,健全以生态、循环、低碳、高效为特征的绿色经济发展体系,以产业的转型升级助推绿色发展。深入调整能源结构,压减煤炭消费总量,实施终端用能清洁化替代,确保到2022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5%左右。
加快打造碳达峰碳中和先行示范样板。我市作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在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城市建设等方面有基础、有优势(2018年全市万元GDP能耗基本达到欧盟标准),必须更加主动作为。加快制定我市碳达峰工作方案,明确实施路径,开展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碳达峰专项行动,加强低碳城市试点、低碳社区试点、零碳社区建设等示范工程建设,力争在国内率先实现碳排放达峰。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给未来发展预留空间,“碳达峰”不是“碳冲锋”,要坚决走出误区,对“两高”项目严把准入关,严格落实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五个减量替代”,不符合要求的要坚决拿下,在建设的要叫停、没建设的不准上。
当前,重污染天气、黑臭水体、垃圾围城等问题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集中力量打几场标志性的重大战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解决污水管网覆盖不全、雨污混流等问题,确保5年内实现城市生活污水“零直排”。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要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生态环境保护者受益、使用者付费、破坏者赔偿的利益导向机制,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离不开资金支持,要强化生态环境投入保障,在生态环保上该投的钱不能省,但也要提高效率、节约使用。
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坚决遏制新增生态破坏。积极推进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全力清查整治占用耕地挖湖造景、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等违法行为。全面推进山头公园整治,深入细致排查清理违法建筑。依法从严控制建设项目用海填海规模和占用岸线长度,促进海域海岸线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乘长风而奋起,驭大势而作为。跻身全国低碳城市前列的青岛,要利用好自身优势,继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抓住以降碳为源头治理的“牛鼻子”,纠正唯GDP倾向,探索构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评价体系,将GEP作为衡量区域生态保护成效的重要指标,争创全省、全国碳中和先行示范区。
Copyright 2016 - 2021 Qccia.com,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32-80772108 邮箱:qcciacom@126.com
法律顾问: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 张炳学 律师
山东文康(上合示范区)律师事务所 张宪立律师
备案号:鲁ICP备19052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