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文化产业导刊 》青岛编辑部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三大目标、18条重点任务!青岛印发《关于深化乡村文明行动的工作方案》

来源:青岛日报社   时间:2021-08-05

为进一步巩固扩大乡村文明行动成果,大力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乡村振兴,日前,青岛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印发《关于深化乡村文明行动的工作方案》,提出18条“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深化乡村文明行动的重点任务,以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建设新家园为目标,以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移风易俗、文明培育、文化惠民为重点,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支撑。

《工作方案》提出,要深化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党的创新理论宣传,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农村、深入民心。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持续深化“中国梦”系列百姓宣讲活动,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系列学习教育。开展创业创新精神教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强农村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强化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大农村时代楷模、道德模范等典型选树,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童心向党”主题教育等。

根据《工作方案》,要深化文明实践。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加强理论传播和基层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设置文明实践网格,积极探索建立文明实践基金,加强文明实践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实施文明实践联系帮包制度,积极开展结对共建,推动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基本实现全覆盖。扎实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探索建立文明实践积分、星级认定、嘉许回馈等激励机制。大力加强志愿服务,设立志愿服务站点,搭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建立完善百姓点单、中心制单、所站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工作模式。要深化文明创建。坚持城乡文明创建一体化发展,加强区市文明城市创建,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由城区拓展到乡村,形成市、区(市)、镇(街道)、村逐级辐射带动的全域创建格局。抓实基层创建,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深化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等创建评选活动,开展“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巡讲巡展活动,深化“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打造优美环境,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进一步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水平,积极推行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广就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模式,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加强农村户外广告管理,规范广告投放行为。挖掘农村自然环境资源,打造一批生态文明示范镇。

根据《工作方案》,要深化移风易俗。倡树婚丧新风,深入推进婚俗、丧俗改革,大力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文明新风尚,推广普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婚礼堂”“集体婚礼”等形式,持续深化“摒弃婚丧陋习,深化移风易俗”专项行动,引导婚丧礼仪控制规模、降低费用。强化制度约束,加强红白理事会骨干培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章程,健全婚丧新风管理体制。开展文明婚丧宣传教育活动,引导群众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封建迷信以及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弘扬文明乡风,深化新农村、新农民、新生活培训,推广“幸福食堂”“暖心食堂”等经验做法,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倡树新风正气。要深化文明培育。倡导健康生活,深入开展医疗卫生技术下乡,普及化肥、农药等管理使用知识,加强农村传染病防治等知识普及,倡导公筷公勺,推行合理膳食、戒烟限酒、拒食野生动物等健康生活方式,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提升农民健康素养。厉行勤俭节约,开展“俭以养德、人人行动”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实施“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文明行动,深化文明餐桌“光盘行动”,建立健全制止餐饮浪费长效机制。强化法律普及,深入持久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组织开展“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乡村文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农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开展诚信缺失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建立诚信“红黑榜”制度。深化文明信用镇、文明信用村、文明信用户创建,大力弘扬诚信文化。

《工作方案》提出,要深化文化惠民。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乡村文化建设样板镇村创建工程。“十四五”期间基本实现行政村室外固定放映点和有条件的乡镇影院全覆盖。创新基层文艺人才培养机制。持续完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深入开展“服务基层、服务农民”活动,推进政府购买文化惠民演出。实施数字农家书屋工程,组建“轻骑兵式”文化文艺小分队,用好文艺汇演展演、“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等载体,让更多优秀文化产品和活动惠及农民。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实施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组织评选文化生态名镇、名村,推出一批乡村文化旅游品牌。支持农耕文化博物馆、遗址公园、村史馆等设施建设。建设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和传习点。把青少年作为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的重点群体,吸引他们广泛参与节日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