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青岛市“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在青岛国际新闻中心召开,市发展改革委介绍了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情况。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青岛从起初的滨海小渔村发展成今天的国际大都市,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不足3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超过1240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1527万元增加到1254亿元,常住人口规模从406万人增加到1007万人。
青岛的城市影响力更是与日俱增,1981年被列为中国15个经济中心城市之一,1984年成为沿海开放城市,1986年被列为计划单列市,1994年成为副省级城市,2016年又被定位为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奥帆赛、世园会、上合峰会在此圆满举办,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尤其2018年以来,按照“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等重要指示要求,青岛历史性地站在了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新闻发布会现场。
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速度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青岛在注重扩大经济总量的同时,持续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经济综合实力稳步增强。
经济总量持续提升。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1999年青岛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2010年突破5000亿元,2017年正式跻身“万亿城市俱乐部”,2019年提前1年实现较2010年翻番的目标。市场主体发展到180万户,较2012年增长2.6倍。
质量效益显著提升。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54亿元,较2012年增长近一倍;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6万元和2.4万元,分别是2012年的1.8倍和1.7倍。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20年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3.4:35.2:61.4。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51.1%和53.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2%,较2012年提高22.2个百分点。粮食总产量稳定在60亿斤以上。
加快转型的进度 动能转换取得新成效
以获批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区为契机,青岛持续打造以创新为主要支撑和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和“驱动器”的优势不断巩固。
创新引领作用更加凸显。青岛成为首个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双试点,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卡奥斯入围全国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396家,10家企业进入全球“独角兽”企业500强榜单、居全国第5位。青岛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等多个“国字号”创新平台落地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达到4家。
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具竞争力。青岛培育形成家电、汽车等千亿级产业链,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2个产业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引领性大项目更多落地。推动一汽大众华东生产基地、空客直升机、惠科微电子、东方影都等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十八大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3.4%。
高端要素更快集聚。法人金融机构累计达到35家,上市公司累计达到64家,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1200亿元,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2万亿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9次进入前50。人才总量超过230万人,9次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前十强,青岛获评“2020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
拓展合作的广度 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
注重发挥在新发展格局中“双节点”的价值,青岛在更加开阔的市场空间中配置资源,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
“国际客厅”成为新名片。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等重大活动在青岛成功举办,青岛已成为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国际会客厅”。
“航运枢纽”取得新成效。以青岛港为龙头的山东港口集团成立运营,青岛港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之一,2020年货物吞吐量超6亿吨、居全球第五位,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01万标箱,居全球第六位。“齐鲁号”欧亚班列直达16个国家、44个城市,累计开行1041列。青岛还两次入选国家物流枢纽。
“贸易中心”再上新台阶。青岛获批“国家全面深化服务业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2020年,全市货物进出口达到6407亿元,与世界216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往来,还与世界80个城市建立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2020年实际使用外资58.5亿美元,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截至目前,累计有167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投资设立了354个项目。
增加改革的强度 体制机制释放新红利
青岛坚持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用生态思维优发展环境,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布局,持续发起15个攻势,不断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
争取国家战略实现新突破。青岛先后获批西海岸国家级新区、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等重大战略平台,以及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等战略载体,“投资青岛就是投资国家战略”正成为广泛共识。
优化营商环境实现新提升。出台《青岛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创新推出“无感审批”“不见面审批”等业务,青岛率先建立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督促惠企政策落实机制,获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位次逐年提升。
推动重点改革激发新活力。功能区体制机制改革创造“青岛模式”。青岛成功获批国家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试验,市属企业整体混改率达到71%;获批国家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深化“三权分置”改革,99.1%的村庄完成了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促进融合的深度 区域发展开创新局面
顺应区域协调发展大趋势,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青岛努力构建合作机制完善、要素流动高效、发展活力强劲、辐射作用显著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全面起势。召开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推介大会,发起“2020·青岛·东西互济陆海联动合作倡议”,设立1000亿元规模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协同打造黄河流域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
湾区大都市建设全面推进。胶州湾东、西、北岸城区协调发展,青岛西海岸新区综合实力居国家级新区第三、全国百强区第五,蓝色硅谷进入国家战略,中山路片区、邮轮母港区、金家岭片区等转型提质,即墨撤市设区,胶州全面融入环湾都市区,平度、莱西加快崛起。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战略纵深推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6.3%,较2012年提高9.2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改善。青岛被国家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胶东国际机场建成即将启用。胶州湾第二隧道开工建设。济青高铁、青连铁路、青荣城际铁路、潍莱高铁、龙青高速等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65公里。轨道交通加速成环成网,运营里程达246公里,跻身全国城市十强。此外,青岛成为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
加大环境改善的力度 城市品质实现新跃升
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海净、水清的美丽家园,将宜人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的城市品质打造成城市最亮的招牌。
美丽青岛建设成效明显。重要生态功能区保护进一步加强,森林覆盖率达到14.5%,自然岸线保护率达到40%,自然湿地保护率达到7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海域面积比例达到98.8%,入选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2020年建成区绿地覆盖面积4.2万公顷,公园增至212个,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绿色低碳发展走在前列。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续下降,空气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成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彰显。青岛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实现双拥模范城“九连冠”。深化国际时尚城建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电影之都”称号,成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保持政策的温度 民生福祉实现新改善
青岛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持续增强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准脱贫任务如期高质量完成。全市6万多贫困人口和200个省定贫困村、310个市定经济薄弱村、10个市定经济薄弱镇全部脱贫摘帽。
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民生支出占全市财政总支出比重始终保持在70%左右。全社会就业人数最高突破600万人,登记失业率长期控制在4%以内。
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康复大学开工建设,养老床位数发展到6.8万张,每千人医疗床位数达到6.4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全国推广。教育资源供给进一步扩大,2020年全市普通高中录取率提高到68%,在青高校毕业生留青率突破50%,曾先后荣获“中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Copyright 2016 - 2021 Qccia.com,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532-80772108 邮箱:qcciacom@126.com
法律顾问:山东琴岛律师事务所 张炳学 律师
山东文康(上合示范区)律师事务所 张宪立律师
备案号:鲁ICP备190528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