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文化产业导刊 》青岛编辑部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优秀的你,快到“强基计划”的碗里来!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1-05-28

       听过“强基计划”吗?如果你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又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那一定要好好考虑下这项计划。

  简单来说,这项计划是自2020年开始的一项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的探索与尝试。试点高校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确定招生的学科与专业,尤其是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优秀的你,快到“强基计划”的碗里来!

优秀的你,快到“强基计划”的碗里来!

  36所高校试点,选拔两类人才

  目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36所高校被纳入“强基计划”试点。从各校发布的招生简章看,招生对象一般分为两类,一是综合素质优秀的学生,二是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

  前者主要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试点高校按在各省份“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一定倍数确定入围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考生参加统一高考和高校考核后,高校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最后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进行录取。 

  后者则面向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主要指在高中阶段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等5项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中任一科目获得全国决赛二等奖及以上奖项的考生。其参加统一高考后,由高校组织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对考生进行严格考核,达到录取标准的,经高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报生源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委员会核准后予以破格录取。

优秀的你,快到“强基计划”的碗里来!

优秀的你,快到“强基计划”的碗里来!

  不是自主招生2.0版本

  许多人将“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相比较,认为“强基计划”是自主招生的2.0版本。

  对此,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认为,“强基计划”不是自主招生的升级版。“强基计划”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已经跳出招生的狭隘范畴,着眼于国家对人才的战略需要,贯通国家急需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两阶段。

  “强基计划”鼓励支持高校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单独编班,实行导师制、小班化培养,并与原有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统筹考虑,探索建立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同时也鼓励国家重点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国家重点技术攻关单位吸纳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研究,探索建立结合重大科研任务的人才培养机制。

优秀的你,快到“强基计划”的碗里来!

清华大学校园景色。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清华大学“强基计划”五大书院中,日新书院侧重基础文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致理书院强调基础理科学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探微、未央和行健3个书院则分别对接化学生物学、数理基础科学和理论与应用力学3个专业方向。

  上海交通大学2021年对“强基计划”招生培养作出改革,打破专业的边界和学制的壁垒,学生在大四可以提前选修研究生课程,学业优秀的学生能获得免试直升的资格进入到博士阶段深造,并在4年内完成博士学业。

  中国人民大学实行阶段性考核与动态进出机制,依据学业成绩、课外研学情况、综合素养、学术导师意见等综合考核,达不到考核标准的学生退出“强基计划”,转入该专业或相近专业对应的普通班级继续培养;同时新生入校第一学年后,也会在普通班学生中选拔适量优秀者进入“强基计划”。

优秀的你,快到“强基计划”的碗里来!

  重视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

  作为一项招生改革试点,“强基计划”的考察重点,从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评价体系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高考成绩和校测成绩共同构成综合成绩,那么校测重点考察什么?不少高校设置了学科基础素质测试、综合素质考核和体育测试,旨在全方位对学生的学科基础、综合素质和身体素质进行考核。

优秀的你,快到“强基计划”的碗里来!

长沙考生健美操“一字马”动作庆祝高考结束。新华社2020年7月9日发(辜鹏博摄)

  据介绍,上海交通大学去年的校测综合面试环节中,主要关注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等。

  由此可以看出,未来的创新人才选拔和人才综合评价方式改革 ,更强调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而这绝非拔苗助长的应试教育可以实现。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钟秉林认为,“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合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注重综合评价;改变自主招生考核成绩注重学科知识考查的做法,指导高校探索建立基于能力考察的笔试面试、实践操作,注重能力本位等,体现了立足中国国情,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考试招生制度的政策导向。

优秀的你,快到“强基计划”的碗里来!

  出品人:赵承 监制:邬焕庆 统筹:吴晶、林晖 记者:胡浩 编辑: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