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青岛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北京国际设计周 ——不落幕的城市发展创新平台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18-12-29
  北京,一座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文运盛的文化古都。这里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更在今天承担起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重任。传承文化、发展文化是北京肩负使命迈出的坚实步伐,其中设计产业的发展便是这传承与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2012年,北京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由此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设计产业,正在成为首都北京创新驱动力的新引擎。
 
  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一个与北京国际设计周紧密相连的名字;北京国际设计周,一个与创意设计紧密互动的国际A类设计活动;创意设计,一个与城市更新、转型和发展紧密相关的支撑性产业;城市更新转型,则是与千万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福祉。
 
  “设计为民”——向着这个目标的道路,也短、也长。
 
  从倡导大设计理念、明确提出设计产业“北京态度”的行业盛会,到孵化设计新星、对接设计机构与客户需求的产业融通平台;从以少量财政资金撬动社会广泛投入,汇拢社会各界资源共推设计产业发展,到提供优化解决方案和创意内容,助力“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从一步一个脚印致力于北京“设计之都”发展,到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辐射至城市副中心,乃至全国多个省市,以设计扶贫、以设计兴一方水土 ……
 
  北京国际设计周,一直伴随着北京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提升,愈办愈新,也正不断刷新人们对创意设计的理解。
 
  设计行业的盛会 国际A类设计活动
 
  ■ 倡导大设计理念,提出设计产业发展的“北京态度”
 
  【面貌】
 
  2013年,在运行三年之后,北京国际设计周被在设计业界具有第三方评价影响力的国际设计专业媒体Dezeen评选为全球40个A类设计活动之一。在A类名单中并列的,还有米兰设计周、伦敦设计节。
 
  这个国际A类设计活动,有着这样的面貌。
 
  它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和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共同承办。它始终秉持“设计之都·智慧城市”的理念,致力于形成与公众互动的“展示周”、与专业互动的“交流周”、与产业互动的“交易周”。
 
  2018年9月,正是北京最美丽的季节。下旬起,遍布京城的文化创意、科技创新、商业旅游区域都弥漫着浓郁的创意设计活动氛围,中华世纪坛、中关村东城园、天桥、大栅栏、什刹海等辐射首都城区远郊的文化坐标,都不约而同地点染上蓝色的设计周标识。
 
  【数字】
 
  在这些标识的指引下,开幕活动、主题展览、主宾城市、设计周奖项、北京设计论坛、设计博览会、创新设计服务大会、非遗设计、设计之都·设计之旅、时尚北京共10个板块1000余项活动,在京津冀三地共49个分会场次第展开,展览及活动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来自三十多个国家的万余名设计师及设计机构代表参与了本届活动,吸引现场观众超过800万人次,另有国内外1.5亿人次通过网络展览、在线直播等形式关注设计周。
 
  【态度】
 
  从活动规模上看,北京国际设计周可以比肩世界规模最大的设计盛会。而它所倡导的大设计理念,所坚持和推广的设计产业发展“北京态度”,则是它能跻身国际A类设计活动的特质。
 
  每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开幕之日,同时也是设计周奖项的揭晓之日。自诞生之日起,设计周便通过“经典设计奖”等奖项的评选,彰显创意设计在社会、经济、民生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倡导 “大设计”理念,表彰为国家社会进步、文化发展、产业促进、民生改善和城乡建设等作出重大贡献的设计项目和作品。天安门观礼台、青藏铁路、红旗渠、大运河保护修复项目、王选团队设计完成的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系统……10年来,一项又一项“国之重器”评选引导设计和公众关注设计的社会价值和产业价值,突破传统平面设计、造型设计、产品设计的局限,倡导全社会把设计融合到各个行业中、融入到生活中,与技术、材料、工艺、文化等结合在一起,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奖项评选只是北京国际设计周学术态度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自诞生之日起,设计周就通过组建专家委员会,与世界设计师协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香港设计总会、北京设计学会等行业组织建立了密切联系,同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中国美院等专业高校的合作,以每年在设计周期间举办一届学术主题展览形式,始终保持在专业领域的不断提升,保证在设计领域的受关注度和影响力。
 
  同时,从2011年的《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到2018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设计四十年回顾展》,每届设计周的主题展览都对设计界的前沿话题予以回应,给设计行业带来新的启发。
 
  持之以恒的引导和引领,使得众多参与设计周的设计师开始将“大设计”视为毕生的崇高追求,北京设计周的特色,也被业界称为设计思想的“北京特色”。
 
  ■ 孵化新星,对接设计资源和各界需求,做产业融通平台
 
  【孵化】
 
  位于北二环的歌华大厦13层,对许多青年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家”。这里是歌华创意设计服务中心DSC,作为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延伸服务,该服务中心广招优秀设计师入驻,为他们提供低租金办公环境、开放的创业孵化指导,并在一楼开辟专门区域作为设计创业实验室,免费展示设计师的新理念和新设计。
 
  更前期的孵化,则延伸到高校里。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参与承办的中美创客大赛,就是挖掘、培育新一代创客的平台。通过承办三届中美青年创客大赛总决赛,歌华集团积累了丰富的中美两国优秀青年人才资源、应用技术及服务领域的优质供应商资源。通过与大赛各承办单位通力合作,正在逐步发掘大赛平台上具有潜力和投资价值的科技创新成果,同时依托歌华创意设计服务中心DSC,引进英特尔、联想、海尔等国内外大型企业进行大赛团队作品辅导和后期创新孵化,通过对接生产型企业、商业平台、专业投资基金并开展合作,提高大赛成果在北京落地转化的成功率。
 
  【融通】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的设计不仅是推动供给侧改革、拉动文化消费的重要引擎,其与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也是实体经济中最具可持续增长潜力的重要组成。
 
  历年来,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主体内容中有很大比重是推动设计产业与旅游业、商务服务业、体育、制造业、动漫、影视等领域的融合发展,设计周与北京时装周合作,共同搭建时装、时尚设计平台,以设计推动服装行业发展,协助行业品质的提升;举办创新设计服务大会,引进设计产业服务商,完善设计产业服务供应链。2018年,设计周通过举办设计博览会,为多年来的产业融通作出一个缩影式呈现。
 
  今年的设计博览会共分为五个主题展和一个平行特邀展,内容涵盖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用”各个方面,全面展示了创新设计在提升人们生活品质、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等方面的作用。在策展思路上,博览会聚焦传统工艺的现代转化,关注非遗文化的创新传承。展览不仅呈现了众多具有东方生活美学的创意产品,而且通过沉浸式体验的营造,让观众感受到非遗传承与创新的魅力。展望未来、关注当下,是设计的核心职能之一,博览会上,未来出行、智能家居、无人零售等领域的创新设计作品、智能科技产品让人耳目一新。中国文化IP及创新设计展,则携故宫文创、敦煌艺术、阿狸、吾皇、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咪咕动漫等50余家知名文化IP及相关机构闪亮登场,呈现了一张中国当代文创IP的全景图。
 
  财政资金撬动社会广泛投入 各界共同以设计赋能城市更新
 
  ■ 财政资金2000余万元,带动社会投入3.5亿元
 
  如此大规模的盛会,政府部门的投入想必不菲。其实不然,在设计周举办的10年历程中,财政资金投入已经从最初的4000余万元,下降到如今的2000余万元。
 
  北京国际设计周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化运营、多主体参与”的运作模式,借助各个领域优秀合作伙伴的力量,使设计周规模呈井喷式扩大。2018年,北京财政专项资金投入2000余万元,带动社会各方举办专业展览及设计学术交流活动投入超过3.5亿元,直接总投入资金超过政府拨款数15倍以上,有效地发挥了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作用。
 
  在实际的运营中,属于公共运行、公益性事业性强的部分纳入财政资金支持范畴;企业活动、商业性强的部分则按市场原则操作。熟悉设计周的人都知道,每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的开幕活动,都不会搞专门的晚会或演出,而代之以国内外设计师共走蓝毯、国际设计洽商交流聚会等。务实的精神换来众创众扶,众包众筹,设计周的雪球越滚越大。
 
  2018年北京国际设计周的众多活动中,由组委会直接操作的项目不足1/10,绝大多数活动来自于合作伙伴,以“众包”模式形成设计周大操作框架。作为组委会委托执行机构的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在确立活动主题、设定项目模块、制定操作方案之后,承担起项目审批、宣传推广、项目安全、志愿者服务、资金管理等公共服务职能。
 
  由于组委会给予各模块的操作资金只是补贴性质,并非覆盖所有支出,设计周组委会还制定了各模块自主寻求合作伙伴的“众筹”规则,充分发挥各承办单位的主动性。
 
  ■ 汇聚各界资源,共兴产业,共同服务城市转型
 
  飞速发展的北京,面临着产业更新、城市更新的动态调整。科学的调整结果,离不开“大设计”的助力。北京国际设计周主动出击,肩负使命,以软性节展活动为连接,以设计资源为内核,以设计服务为行动,助力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
 
  多年来,设计周与各产业平台合作,已经营造出一个具有国际创新活力的设计市场环境,吸引了奥迪、索尼等众多国际企业研发设计中心、专业设计机构和技术创新型企业及周边服务供应链落户北京。在北京部分产能外移后,把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具有发展潜力的“先进生产力”转移进来。每年设计周前后,“创意点亮北京”、“751国际设计节”、城外诚DXD设计互联中心等活动,也将创意设计资源注入传统街区、工业遗存与传统卖场,使其摆脱单纯依靠物业出租的运营模式,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提供资源支撑。
 
  2018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还紧密结合疏整促工作,整合国际国内先进设计资源,服务城市更新发展。
 
  在北京和哥本哈根两市可持续性城市规划和建设合作背景下,设计周与东城区政府共同推动的“青龙文化创新街区”已完成第一阶段改造更新任务。该项目借鉴丹麦宜居城市的理念和绿色环保技术,改造完成了总长度1220米的青龙胡同主街,包括打造城市客厅、街道地面及园林景观优化、街道立面改造、架空线入地、环卫及公厕提升等事项,目前已交付市民使用。
 
  遍布核心城区的多个社区有机更新案例,则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在法源寺西砖胡同,多个四合院院落已经开始了“镶牙式”改造。院子里各个朝向的住户,但凡愿意腾退房屋的,政府部门都会请来设计团队,将老屋改造一新并重新招商,用作社区居民可以共享的空间。大栅栏茶儿胡同12号,则请来北京林业大学师生为胡同绿色微更新设计了“月季计划”:通过种植月季再结合艺术化的攀援装置,将胡同街巷的立面变为月季花园。
 
  其余如“遇见什刹海——城市美学聚场”、“共生的天桥”、“白塔寺再生计划—暖城行动”等设计周活动项目,发挥设计的力量,在保持独具一格的胡同肌理和原有居住功能属性不变的情况下,植入艺术、设计、文创和展览展示等新的元素,着力营造传统、创意、时尚相融合的创新文化街区。
 
  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辐射至全国多省市
 
  ■ 夯实北京“设计之都”基础
 
  2012年,北京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设计之都”称号,由此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
 
  为进一步夯实北京“设计之都”基础,2018年设计周首先积极“引进来”,通过与全球各类设计机构开展务实合作,促进北京与友好城市间的深入交流。本届设计周期间发布了中丹创新中心建筑设计方案,该中心将建设成为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设计样板,为老旧城区改造、城市副中心建设等提供有关先进技术、理念的借鉴,并将设立城市可持续发展产业促进平台,带动国际设计企业在京发展,着力培养年轻一代的设计师。
 
  其次,设计周组委会计划选址通州区张家湾镇,拟将改造疏解腾退后的部分工厂改造建设为设计周主题园区,辐射带动通州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北京设计之都示范区,推动设计产业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未来的支柱产业。
 
  ■ 走出北京,以设计扶贫
 
  以设计兴一方水土
 
  与此同时,设计周也将目光投向了京津冀地区亟待发展提升的农村地区,在位于张家口分会场的涿鹿镇石堡滩村,设计周开展了以贫困山村规划设计为主的乡村扶贫活动。设计师们利用乡村院落进行空间再设计,改造成各具风格特色的主题民宿,利用创意设计推动体验型山村民宿建设,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乡村旅游等方面为百姓带来了实惠。
 
  在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之余,设计周已开始与珠海、苏州、青岛等城市合作,将设计周的优质资源、高端项目与当地的文创设计资源进行整合,围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文化创意产业升级发展、文化活动品牌打造等方向,形成城市间文化创意设计产业的良性互动。
 
  眼下,设计周组委会还以设计交流为载体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发挥北京设计之都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创新设计理念为主旨的2017设计周主题展览“合应自然”,今年成为2018年设计周海外巡展的核心内容,在意大利米兰设计周、墨西哥城国际友好文化博览会等国际知名展会上进行了展示,获得了当地舆论、社会公众、专业人士和政要以及中国驻外领使馆的关注与积极评价。设计周还将苏州姑苏区“平江路老城复兴和民生设计项目”推介到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城市馆进行展出,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