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文化产业导刊 》青岛编辑部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艺青岛 > 岛城故事 >

一卷皮尺一个厂 青岛小伙手工打造"老爷车"年销售额近千万

来源:青岛新闻网   时间:2020-09-15

【青岛新闻网独家】

文/李倍 图片、视频/张力伟

你能想象一名英语专业出身的文科生,靠一卷皮尺,一年能造出300多台老爷车吗?今年39岁的袁德强不仅用行动告诉你这事可行,他还凭借销售“复刻”老爷车让工厂的年营业额近千万元。

在袁德强的“造车工厂”里,有停产半个多世纪的“大众T1面包车”、世界上第一台“奔驰”车,以及蒋介石的座驾“帕卡德汽车”,这些售价几十甚至上百万的珍藏级老爷车,在袁德强这里几万块钱就能买到。他造车5年,能做出上百款老爷车,这技能源自于10年前给父亲买的老年代步车。这辆坏了修、修了坏的电动车,让袁德强逐渐摸透了汽车结构和机电原理,并通过经验积累,他在自家楼下为客户“焊”出一辆电动“火柴盒”餐车。

如果不是“火柴盒”餐车市场受到挤压,袁德强也不会走上“复刻”老爷车的道路,因为简单、好看而“复刻”出的大众T1面包车让袁德强一炮而红,成了“中国复古车第一人”。

袁德强的造车“秘诀”是一卷皮尺,通过皮尺对真车的测量,他就能造出一台尺寸、样貌、内饰分毫不差的“仿真车”。如今,袁德强造出的老爷车已超过2000台,其中大部分产品远销欧美发达国家,深受外国客户的喜爱。袁德强说,他以后的“小目标”是开个复古车展览馆,把自己做的车都陈列出来,“我想让外国人看看,要论制造业,不管是造车还是造什么,咱中国人没有干不了的事儿。”

年产300台 他能“敲”出三轮车也能“焊”出美式重卡

袁德强的复古车工厂在靖城路上很显眼,因为门口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复古车模型。进到厂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已停产半个多世纪的大众T1,如果不是袁德强介绍这辆车的制作工艺,还真是很难分辨出真车和“复刻”品的区别。

这间超过2000平米的工厂里,除了大众T1,还有世界上第一台“奔驰”,第一台“宝马”,厂区最里面,停放着一台蒋介石当年的座驾“帕卡德汽车”。这台车不仅能开,还能播放音乐、亮起车灯、按响喇叭,尽管这台车距今已有84年的历史,但经过袁德强的精心打造,它得以“穿越”到我们面前。“这台车是横店影视城定制的,用来拍戏,撞击镜头里真车的‘替身’。”

做复古车近5年时间,袁德强“敲”出过小巧玲珑的比亚乔三轮餐车,也“焊”出过各式各样的轿车、面包车,就算是造卡车也不在话下。说起最得意的作品,要数他2018年造出过的美式重卡,这辆酷似“擎天柱”的卡车长约8米,高约2.5米,宽约2.2米,整车是工人们历时两个月纯手工打造完成。客户订这辆车是做餐饮零售用,因此无需动力系统,光是这个“车壳子”就卖出了近20万的高价。

“动力的话,我们主要是以电动为主,现在初步可以实现燃油,但受到国内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我们的产品多用于美陈道具、或是餐车。”袁德强说。现在他的工厂每年可以生产超过300台复古车,年营业额近千万,客户遍布世界各地。

他造复古车的精髓全靠“皮尺” 每辆车都是纯手工定制

客户慕名而来,订单量源源不断,这说明袁德强做的复古车口碑不错。“很多客户都是拿着图片上门找我,一开始也担心我做不好,后来看到作品就知道了,下次他还会来找我。”袁德强说。

做好一台复古车,仅有图片就够了吗?当然不是。“看图是第一步,你要知道你得做个什么,之后就是量尺寸。”袁德强说,尺寸是做复古车里非常重要的一步,要么有真车,要么有模型。说到这,袁德强掏出一个皮尺开始给我们比划,车体长宽高、车门长宽高,以及车玻璃、轮胎、方向盘的大小,这些数据都是靠一根皮尺得来的。数据准确吗?袁德强收起皮尺,“都说量体裁衣,尺子量出来的就是最准确的数据,绝对大差不差。”

接下来就是找零配件,比如灯、玻璃等。因为原版开模的价格高昂,袁德强会先从现成的车上找类似的零件进行打磨。“复古车没啥工艺,有时候一台凯迪拉克老爷车上的零件,可能就藏在咱们现在的拖拉机上,这也是一个知识的积累,所有车型都得了解的很透。”袁德强说,“那如果实在找不到的,就只能开模定制。”

找齐零配件才能开始“造车”,从底盘到车身框架到喷漆,袁德强和工人都是纯手工打造,“说白了就是自己焊呗,我还是那句话,老爷车的样式简单,做工也不复杂,以我们现在的工艺,差不多两三天就能造出一台来。”袁德强说,“客户定制的需求都不同,我们也是一车一例,没法流水线生产,只能‘handmade(手工制作)’。”

以袁德强现在的技术水平,是不是马路上跑的只要他想要,没有做不出的?“当然不是。”他说,“80年代之后的车就很难做了,因为工艺越来越复杂,科技感也越来越多,如果每一样零配件我都单独去开模生产,再手工打造,那你在我这买车的钱,说不定能在4S店买两台,甚至三台。”

老年代步车领他“入行” 在自家楼下“焊”出火柴盒餐车

懂汽车结构,懂电路布线,懂机械原理,袁德强是不是相关专业人才?“我是学英语专业的,你要非说在这方面的天分,那应该是我父亲和爷爷以前都是修自行车的,我从小耳濡目染,这些修车工具就是我童年的‘玩具’。”

袁德强说,他念英语专业纯属“意外”,那个年代信息相对封闭,再加上父母之命难违。但迈入复古车圈,英语专业可以说为袁德强立下了“汗马功劳”。

“2010年,我在网上给父亲买了一台电动的老年代步车,但因为技术不成熟,开开就坏,坏了就修,修的次数多了,人家不上门了,就打着电话教我修。”袁德强说,电动车修得多了,简单的汽车原理、机电原理让他摸了个大概,自己还能对这台电动车进行简单的改造。

之后,袁德强常聊的QQ群里有个网友想让他给自己造一台卖小吃的电动车,于是,袁德强在自家楼下的院子里造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台“车”。“四方四正的一个盒子,像个火柴盒一样,卖了2万块钱。”袁德强说,“当时造这台车时,最大的困难就是我不会做转向灯,人家的转向灯打开是嗒嗒嗒闪亮的,我的常亮,后来经过我的一番钻研,知道了闪光器这个原理,这台‘火柴盒’那人到现在还在用。”

用5万块钱破釜沉舟 他复刻的“大众T1”一炮而红

尝到甜头的袁德强开始制作售卖“火柴盒”餐车,但很快,随着潍坊、德州、临沂等餐车厂家开始大批量生产同类型餐车,袁德强的生意遭受到严重“挤压”,曾长达一个多月没有一个订单。“收摊”是无奈之举,但袁德强不想就这么轻易认输,“想有市场,就得与众不同。”因为学过英语专业,他知道国外有“Food Truck Festival”,也就是餐车节文化,同样都是餐车,看看外国人的餐车做成什么样,他决定去外国网站上碰碰运气。

“我就搜索American啊、car啊、food truck这些关键词。”很快,袁德强在外国网站上搜出一款“面包车”。他认为这车看起来技术难度很低,外形比较可爱,经过改造可以成为餐车。“这不就是咱的长安面包‘变异款’嘛,这个简单,就它吧。”

选定目标后,袁德强开始研究这款面包车的各种零配件,有些零件需要开模定制,由于开模的量少,要价很高,但袁德强清楚,这辆面包车是他唯一的出路,如果不成功,那就只能“卷铺盖关门”。于是,他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情拿出5万元积蓄投资这台面包车的零配件开模。让他没想到的是,就是这5万元钱为他“敲”开了复刻老爷车行业的大门,并为他带来过千万的年营业额,因为他复刻的这辆车不是普通老爷车,而是早在1967年就停产的,大名鼎鼎的大众T1。

他最想做复古车展览馆 向全世界彰显“中国制造”

做出大众T1,让袁德强成了“中国复古车第一人”,这之后,大到“擎天柱”原型美式重卡,国产解放大卡车,小到面包车、比亚乔三轮餐车,他都能做得惟妙惟肖。因为中外文化差异,袁德强的订单中多数是国外订单,他做出的产品远销欧美发达国家,他对此引以为豪,认为这是在向全世界彰显“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力量。

如今袁德强的造车技术已经炉火纯青,手摇玻璃、前窗开合、转向灯闪亮、喇叭鸣笛等都可以与真车1:1还原。即便如此,他依然专注于提升品质,今年春节过后,他将年前做好的上百台车进行了“回炉重造”。“我站在客户的角度,审视我的作品,以前只知道赶订单,现在有时间可以推敲产品,看看哪里还不完善,也让以后的工艺更加精益求精。”

餐车文化起源于欧美,不少外国客户对袁德强做的餐车从最初的深表怀疑,到后来都赞不绝口。说起以后的小目标,袁德强直言想做个复古车的展览馆。“咱们国内有很多收藏老爷车的大咖,他们的车都是真车,我想展览的是我自己做的这些老爷车,让这些汽车的‘祖爷爷’们能更多的呈现在大众面前,也让外国人看看,要论制造业,不管是造车还是造别的,咱中国人没有干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