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有海风的地方阅读 书香青岛的文化共情力植入城市的角落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
书香青岛的文化共情力,若一颗馨香的种子,植入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阅读来自于书本和文字,但远不止于书本和文字,它是一种方法、一种态度。青岛的阅读品牌“书香海岸”更像一场灵魂的文艺之旅,架起一座通往海阔天空的桥梁,链接未来、链接世界。“书香海岸”所打开的阅读文化空间,将城市变成一间间广阔的“书房”,深度链接文旅场域,丰富市民与游客的文化体验,推动了青岛的文旅融合发展。
“书香海岸”所飘散的自由、文艺而智慧的气息涵养了公共的人文内涵,成为一座城市的文明标签。青岛为推动全民阅读、提升城市文化品质,亮出“书香海岸”品牌,致力打造具有学术高度、人文内涵、海洋特色、城市特质的全民阅读品牌,在沿海一线布局新型阅读空间,助力“书香青岛”建设。“书香+”的模式,让阅读为主题的各类公共文化空间沉浸式嵌入日常生活,是心灵的栖息地,是知识的补给站,是打卡的网红点,更是青岛气象万千的精神符号与文化名片。
阅读景深织就全域覆盖的阅读网络
世上最好的事莫过于读书。“海岸书香节”联合社会力量推广全民阅读,织密城市阅读网络。2024年首届“海岸书香节”举办以来,青岛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学术高度、人文内涵、海洋特色、城市特质的全民阅读品牌,同时在沿海一线布局集阅读推广、文化活动、文创展示、沉浸体验于一体的新型阅读空间,提升城市文化品质。2025年青岛市书香海岸阅读季以“书香海岸 阅见岛城”为主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如青岛市“小小阅读推广人”评选活动、“岛上书单”发布、汇泉讲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儿绘本主题分享、“书香飘万家”家庭美文诵读大赛等,为市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文化互动。
书香致远,更多美好。通过“书香海岸”联盟及系列活动,吸引了不同年龄群体参与阅读,在全市范围内营造了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众多风格独特、文化氛围浓厚的阅读空间,成为城市的文化地标和精神灯塔,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助力青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青岛的书香底蕴,源于系统性政策的持续滋养。作为山东省全民阅读示范城市,青岛始终将阅读服务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各区市因地制宜推出的阅读方案,正让“15分钟阅读圈”从蓝图变为现实。
市南区创新的“图书馆书店”模式,配置自助借还设备实现全市通借通还,将服务时间延长至晚间,彻底解决了下班族与图书馆链接的难题。“啡阅青岛”项目向咖啡馆、文博场馆等城市空间投放图书,让游客与市民转角就能遇见书香。
月上柳梢头,但李沧区的金液泉路24小时自助图书馆内灯火通明。这里是由李沧区打造的4所24小时自助图书馆之一。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方便读者就近读书,帮助更多居民打通阅读“最后一公里”,提升社区居民文化幸福感,李沧区标准化、规范化打造了这些阅读空间。
近年来,平度市“行走的书箱”全民阅读项目累计培育了千余名领读人,图书借阅量超50万册,在第三届山东省全民阅读大会上荣获“阅动山东”全民阅读创新典型案例,并获评全国图书馆文化扶贫案例,形成全民阅读“平度模式”。
“让每一本书都成为全民阅读的火种!”近日,青岛阜新路街道迎来一场与全民阅读紧密相连的暖心行动——青岛繁星助学公益服务中心向街道捐赠5000册优质图书,以图书为媒介,为社区全民阅读工程注入强劲动力。
阅读空间变身城市文化魔方
在青岛的安娜别墅,一对正在等候婚姻登记的新人,在“爱情图书角”浏览着泛着书香的经典书籍。据介绍,安娜别墅是青岛婚恋产业的“浪漫地标”,提供婚纱摄影、婚礼策划、结婚登记等婚庆产业链的一条龙服务。因此,这里专为新人们设置了爱情主题图书角;在龙马社怡堡喜剧度假区,与戏剧、电影有关的图书角则是这里的特色,其中部分英文原版图书尤为珍贵;在位于崂山区的青岛国际创新园,一座知识与文化的殿堂——崂山区图书馆创新园分馆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它既是一座图书馆,也是一家书店,这个图书馆由崂山区新华书店托管运营,不仅服务于企业园区,还辐射周边社区和高校,为这片区域带来了诸多便利,成为企业园区城市书房的典范……在青岛,阅读的火种已在城市处处燎原,书香海岸的馨香图景成为青岛亮丽的人文画卷。
“图书馆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积极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加快融合转型,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等方面不断发力。图书馆界所做的便是联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在实践探索中找到符合本馆实际情况、更多应用场景的服务模式,真正做到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青岛市图书馆馆长徐月霞表示。
图书馆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凝聚读者的优势,是推动全民阅读的主力军、主阵地,一个公共图书馆就是一所“阅读学校”。随着数字化建设工程的深入,市图书馆的各类数字化资源增长迅猛,已入藏视听文献、缩微制品、电子图书等,极大地满足了岛城居民的文献信息需求。
传统书店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时间沉淀的温度感。古早的新华书店在数字化浪潮面前,正在变身无所不能的文化“六边形战士”,成为城市经典的文艺地标。青岛新华书店在变身的过程中,正不断迭代阅读模式、创新阅读活动,借助各种新媒体社交平台,让书店的流量变为留量,用专业性和历史感,打造新价值,成为大众向往的文化新地标和文旅打卡地。
当下青岛新华书店正在展示“看我72变”的转型:书店即风景,变的不仅仅是环境,更是内涵和附加值,传统的书店正在成为阅读空间、文化讲堂、休闲场所、青年夜校、社交平台和学习课堂等文化综合体。这座新的“文化灯塔”可谓与今年阅读日的主题——“阅读:通往未来的桥梁”不谋而合。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自然与阅读的融合,在青岛催生出诸多诗意空间。中山公园深处的林荫阅读室,被水杉树环绕的童话木屋藏在云雾谷中,暖黄色灯光与咖啡香气交织,傍晚时分更显梦幻。从公园南门进入,经樱花亭沿小路前行,爬满绿藤的红色连廊尽头,便是这个藏在都市中的阅读秘境。崂山区猫头鹰城市书房则将阅读与艺术结合,馆内常年举办艺术展,还邀请名校校长、书画家等组成教育百师团开展讲座,让阅读与美育相得益彰。这些特色空间如同城市文化魔方,在业态组合中释放出无限可能。
全民参与让书香浸润城市肌理
2024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和电子书阅读量合计为8.31本,而青岛的阅读数据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城市对文化根脉的坚守与传承。
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每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这套书的第一篇就是杨叔子校长的现场演讲稿,30年前老校长呈现的深刻思想,在今天依然显得那么厚重,时刻给人启迪。那时候大学西边教室的人文讲座,真是一座难求,讲台边、过道上,甚至窗户沿都站着人。像大科学家杨振宁先生的讲座,应该还是在露天电影场,当时大概有几千人在听,我也有幸现场经历。近日杨先生仙逝,更是感触颇深。”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秦青松虽然日常工作繁忙,但翻阅枕边书却是他休闲放松的“最美时空”。《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就是他的“爱书”,每每捧起这套当年挚友赠送的图书,都会给他带来诸多与青春有关的美好回忆。“这套图书就像一座灯塔,在我人生的重要节点,无数次照亮我前行的方向。”
分众化阅读活动让不同群体都能找到共鸣。依托社区服务中心、商业街区等资源,莱西市精心打造了8处各具特色的城市书房。这些书房不仅能让读者与书籍为伴,丰富的活动更让这里充满活力,成为持续传递文化温度的空间。阅读指导、周末读书分享会、红色文化讲座、传统节日主题推广、家庭教育公益课堂、公益实践、图书漂流计划等,满足了不同区位、不同群体的个性化体验需求。李沧区的全民阅读大会上,金水路小学的同学们展演了绘本剧《曹冲称象》,用艺术形式诠释经典,现场发布的《2024年度青岛市少年儿童阅读状况调查结果》,更为精准开展未成年人阅读服务提供了依据。
跨界融合让阅读焕发时尚活力。黄县路12号的老舍故居目前是“骆驼祥子博物馆”,游客常能撞见神奇场景,一群群小学生和初中生将这里当作语文课的课外阅读课堂,让书香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毛细血管。青岛航空推出“青航阅读”服务品牌,并联合康复大学推出“青航书旅 云端漫读”主题航班,将阅读与旅行相结合,以“书香航空”新范式响应全民阅读号召,在万米高空上演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市北区公益AI智能儿童阅读馆在馆内设“亲子共读指导工作坊”“绘本戏剧工坊”,有5000余册精品绘本供各年龄段儿童阅读。
阅读的场域不只在图书馆和书店里。近日,民进市南区基层委在海誓山盟咖啡馆举办了“图南书房”第七期读书会之“从《昔烟一城梦》到《穿云织锦》”。“图南书房”是民进市南区基层委的读书品牌,通过余耕、王开生等本土知名作家引领“悦”读,解锁阅读的不同姿态。据民进市南区基层委主委邢彭昌介绍,“图南书房”自创办以来,举办过《为国争》《海味青岛》等优秀图书分享会,让作家与读者面对面零距离交流。借助这个阅读交流平台,以温情与前沿交织的内容,展现了民间文化平台在传承全民阅读、提升城市文化含量的独特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