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国际邮轮港区重大课题项目获文旅部批复支持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批复支持青岛国际邮轮港区开展《推进青岛国际邮轮母港消费设施建设及场景提升总结和模式探索》重大课题项目,并给予专项资金支持。青岛是北方唯一入选城市,标志着青岛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跻身全国先进行列,将填补国内特别是北方区域邮轮消费升级系统性研究空白,为我国邮轮母港消费升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此次课题落地,是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今年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若干措施》关于“推动国际邮轮母港消费设施建设,打通从船上到岸上的消费场景”等相关部署要求的重要成果。在国家和省市文化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指导下,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制定专项工作方案,聚焦“设施升级、业态丰富、场景贯通”三大核心方向,全力推进邮轮母港从“交通枢纽”向“文旅消费地标”转型,打通从船上到岸上的消费链条,让邮轮母港成为激活区域文旅消费新引擎。
2015年5月29日,随着天海“新世纪”号邮轮的汽笛响彻胶州湾,青岛国际邮轮母港正式开港运营,开启青岛“邮轮城市”建设的新篇章。如今,在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核心区、“三区互融”典范区等战略加持下,这一区域正拔节生长。
自2023年青岛在北方率先实现国际邮轮成功复航以来,青岛邮轮旅游保持强劲复苏态势。2024年引进4艘邮轮来青运营21个航次,接待出入境旅客7.1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五,恢复速度位居全国第三;2025年邮轮运营全面突破,在全国总运力下降、复航港口增多的情况下,引进5艘邮轮来青运营近30个航次。4月,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青岛开启中国海岸巡游首站,创青岛邮轮母港单日出入境旅客新高。5月“爱达·地中海”号提前关舱,9月基本售罄,上客率领跑国内市场;7—8月“蓝梦之歌”号邮轮运营9个航次,丰富暑期产品供给。访问港航次今年达9个,创历史新高。3月“欧罗巴2”号搭载近500名国际游客到访青岛,带来本年度山东最大欧洲入境团。8—11月“招商伊敦”号带来约5000名北美游客,助力青岛高端入境旅游消费。截至9月底接待邮轮23个航次,出入境旅客7.8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8月19日,中国首艘悬挂五星红旗的豪华邮轮“招商伊敦”号与具有青岛基因的“蓝梦之歌”号邮轮并肩停靠青岛邮轮母港,堪称“国际品质”与“本土活力”的精彩对话。作为国内首艘且目前唯一悬挂五星红旗、由中国自主经营管理的高端邮轮,“招商伊敦”号自带“高光属性”。从8月至11月,它以每月2次、共计8次的频率到访青岛,不仅成为青岛邮轮史上访问次数最多、频率最高的邮轮,还带来了山东年度最大北美入境旅游团。而“蓝梦之歌”号则满是本土亲切感,凭借对日韩特色航线的精准开拓,多个暑期航次早早售罄,其受欢迎程度,从游客登船时的期待笑脸中便能读懂。双邮轮同靠,不仅是青岛邮轮产业活力复苏的生动缩影,更藏着这座港口以优质服务为邮轮市场注入的强劲动力。
在邮轮航次和旅客人次连连攀升的同时,邮轮上下游产业链同步加快发展。落地首个国际邮轮公司区域总部——上海蓝梦国际邮轮青岛公司,控股上市文旅企业——凯撒旅业,引进国内邮轮旅游头部旅行社——北京恒信国旅,在邮轮维修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首次承修“梦想”号大型邮轮,获批建成运营国内首个邮轮母港保税库——青岛国际邮轮有限公司公用型保税仓库。邮轮经济的突破发展为进一步优化“邮轮+”消费生态打下良好基础。
/ 探访 /
港区启动区进入建设收尾阶段
作为第四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战略优势尤为突出。地处胶州湾东岸、青岛市核心位置,陆域面积约14平方公里,包含青岛港老港区、历史城区、台东片区“三大区域”,既坐拥百年港航底蕴,又联动成熟城区消费生态。其中,大鲍岛文化旅游休闲街区,整体招商率近90%,年客流量1765万人次,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如今的邮轮港区正以“日新月异”的建设速度兑现发展承诺,现代化高楼集群加速崛起,港区启动区已进入建设收尾阶段,17个重点项目同步推进,计划2026年全面投入运营。
港区的地标建筑——世界之眼入选“十四五”国家级综合客运枢纽重大项目,通过发展旅游集散服务、海洋主题IP、品质特色餐饮等多元业态矩阵,打造集文旅艺购、滨海乐活、潮玩聚场于一体的“未来滨海生活体验中心”,将引入I GO SURFING室内冲浪、米其林餐厅、芮尔电竞等品牌和业态。
集装箱部落(一期、二期),集文创展示、艺术LAB、风味美食、时尚运动公园、活动展览等多种特色体验业态于一体。数字海洋国际客厅,定位为海洋活力文旅和RCEP跨境电商综合体,未来将配置邮轮港区新展厅、多功能会议中心、文旅体验商业、海洋文化产业等板块,助力青岛国际邮轮港区航运贸易、金融服务、多元消费、文化体验等服务单元,打造城市海洋文化标签,计划引入沃尔玛全球电商及追风冰上世界等项目。
山东港口航运金融中心定位智能航运金融中心,构建以山东港口为核心的全产业链生态圈;邮轮港区航运中心,定位为环海港航中心,布局航运贸易、创新金融、产业服务三大产业,以优质产业集聚高消费能力群体;同时港区大力发展甜蜜经济,设立母港婚姻登记点,依托港区重点项目发展婚拍、婚庆、婚旅等业态。
/ 延伸 /
加速推进
“邮轮+”模式创新
放眼如今的青岛国际邮轮港区,一座融合产业、生态与生活的“国际港城”正加速成型。港区周边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地铁2号线西延段国际邮轮港站开通运行,无缝连接青岛北站、胶东国际机场和五四广场等重点景区;港青路、港通路等市政道路实现通车开放;港区内公交线路开通超10条,交通路网与产业载体的协同效应逐步显现,逐步建设起一座融合产业、生态与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港城。
“发展邮轮经济,不能只停留在‘运客人’,更要延伸产业链,打造‘产业集群’。”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青岛正从“港口运营”向“产业发展”转型,重点突破邮轮运营、物资供应、人才培养等领域。如今的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早已超越“码头”的单一属性,成为青岛名副其实的“城市新地标”。
从首航时的探索起步,到跻身中国邮轮产业发展“第一梯队”,成为东北亚航线网络的重要枢纽;从4.1平方公里的百年老港,到以世界眼光谋划、按国际标准建设的未来新城——可以说,青岛国际邮轮港区用十年完成了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华丽转身。它不仅见证了青岛“大船时代”的辉煌,更是撬动城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点。
“我们将以此次文化和旅游部重大课题为抓手,加速推进港区建设与‘邮轮+’模式创新。”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系统总结母港消费设施建设及场景提升成熟路径,形成可推广的“青岛打法”,不仅助力青岛邮轮母港成为东北亚文旅消费升级样板,更将为我国从“邮轮大国”向“邮轮强国”迈进提供有力支撑。
本版撰稿 青岛早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文超 通讯员 王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