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2022  建筑  2023  /峰会/  文化产业  /佟涛/

莱西木偶第六代传承者展曼曼让木偶戏走向世界

  在6月19日举行的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理事会第二次会议暨青岛市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莱西木偶艺术团团长展曼曼带领团队,以其创新的木偶长绸舞《天女散花》惊艳亮相,精湛的艺术表演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来自亚洲各国的与会者驻足观赏。近年来,在以展曼曼为代表的第六代传承者不断创新下,莱西木偶戏积极拓展传播思路,深受国内外观众的喜爱。日前,青岛早报记者采访新一代“女木匠”展曼曼,听她讲述苦练木偶制作、传承木偶文化的故事。

  偶然接触让她爱上木偶戏

  连日来,展曼曼正带领艺术团成员们身着各类演出服装紧锣密鼓地排练着,为即将到来的出国演出做准备。在队伍里,展曼曼表演的木偶戏尤为精彩,不时博得阵阵掌声。

  “暑假期间,我们这里每天都有来实践体验的大学生木偶爱好者,当我们的表演赢得他们的阵阵掌声时,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展曼曼和记者聊起了她钟爱的木偶艺术,2012年,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她,本来可以选择留校工作,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接触了木偶戏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毅然选择了木偶戏表演这行,至今已整整12个年头。“当时,在博物馆看到莱西杖头木偶的造型,在木偶演员的操作下,毫无生气的木头疙瘩就像被赋予了生命一般,表演起来活灵活现,感觉这种艺术形式很有趣。”展曼曼回忆道,从小就喜欢做手工和表演的她,怀揣着好奇心踏上了莱西木偶戏的传承之路。

  “刚开始和大家一起制作木偶,我负责糊报纸。”木偶艺术分为木偶制作和木偶表演两大板块,初进艺术团的展曼曼先是做起了学徒工。然而,杖头木偶的制作极其繁琐,涉及泥塑、彩绘、木工、雕刻等几十道工序,一个新剧目,光是木偶制作至少要耗时2个月。她一边做着学徒工,一边听师父姜玉涛讲莱西木偶的故事,闲暇时,她则跟着演员们学习表演。“学习木偶表演很不容易,最考验技术的是捻功,木偶的一举一动都要靠表演者捻动杆子来实现,当初为了尽早掌握捻功技巧,我的手指捻得起满了血泡。”展曼曼述说她和木偶之间“爱的初体验”。如今的她,表演起木偶戏来出神入化,“人偶合一”。可当初,为了练好基本功,她可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勤学苦练木工制作技艺

  最初的展曼曼,只是想从事木偶制作方面的工作,然而对当时的她来说,想要制作出一个个精致的木偶并非易事。做泥塑、糊报纸、缝合……作为木偶制作的“小白”,展曼曼不仅服装做得粗糙,就连给木偶刮腻子、打磨这些工序,也没法做平整。“有时候得打磨好几遍,只能在网上学习别人的制作方法,实在弄不明白就请教师父。”展曼曼说,大多数人了解的只是木偶的表演技艺,很少知道手工制作在木偶艺术中占有更大比重。莱西木偶制作主要以木头雕刻、木工制作为主,木偶头、手都是艺人一点一点雕刻出来,骨架和撑杆都是用木杆、木条制作,完全依靠手工制作完成,既要有耐心,还非常考验手工技艺。

  “吱、吱、吱……”短暂而间歇的木旋声从展曼曼的木偶制作车间传来,那是木偶们最初诞生的地方。在车间里完成好前期的木工工序,展曼曼会带着初具雏形的木偶来到她的工作室,给木偶做造型并安装机关,比如,会转动的眼珠和会开合的嘴巴。有时候,她在工作室里一待就是一天。“给木偶化妆的时候,眉毛、眼睛都是一笔勾勒出来,这样看起来才自然。”为了避免妆容互相剐蹭,平时她会用毛巾或者特制的小口罩包好木偶的脸。在她的一双巧手下,已经诞生了数不清的木偶,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她就像是木偶们的“女娲娘娘”,每一个木偶都是她的孩子。

  从库房里平平无奇的一块木头到成为一个栩栩如生的木偶,在展曼曼的手下,要经过设计、木工、雕刻、造型、上彩妆、缝制衣服等诸多步骤,若是木偶的服装需要精细的绣工,程序繁琐的要花费数月时间。成功“出道”的木偶们会被并排挂在一个小房间里,推开门便仿佛从现实世界穿越到了一个话本世界。《西游记》里的唐僧、孙悟空,《白雪公主》里的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等经典角色在这里“排排坐”,甚是有趣。

  用创新传承莱西木偶戏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就这样,展曼曼从一个对木偶一无所知的“外行”,成为在团里“挑大梁”的团长。“别看是团长,实质上什么都要干。团里要求每个人必须一专多能,除了演员身份,还要负责摄影、音乐制作、舞美、剧本创作等。我在团里做的事情非常多,木偶戏演员、木偶制作、演出业务的联系、参与配音和舞美设计……”这些年,展曼曼随着剧团“南征北战”,表演技艺日渐精湛,舞台经验也日益丰富。而最让她难忘的是2017年第一次出国的经历。“那是莱西木偶戏第一次走出国门,也是我第一次出国。看到外国人对我们的莱西木偶戏频频竖起大拇指时,我的内心很骄傲、很自豪。”说起当时的情景,展曼曼至今仍历历在目。那次出国演出的经历让她深有感触,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好莱西木偶戏的决心。

  展曼曼始终认为,传承是木偶艺术生存的基础,创新是木偶艺术保持活力的根本。说到传承与创新,展曼曼有很多的“新点子”,比如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非遗交流会,举办木偶戏艺术节以及“送戏下乡”“非遗进校园”等活动,研发木偶玩具类产品等。根据时代特点和大众需求,剧团改革木偶制作工艺、创新演出剧目,在剧目中融入童话、动漫、神话等元素,让木偶戏表演形式更加贴近当代生活。在刚刚过去的禁毒日宣传教育晚会上,剧团自编自导的禁毒节目《我想有个家》,起到很好的社会教育作用,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展曼曼说,不论是木偶制作还是木偶戏表演,她的成功离不开师父姜玉涛的指导。在莱西木偶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的带领下,如今团员们个个身兼数职、能演能做。

  “我们今天要传承非遗,就要让非遗时尚起来。今后,我们还计划在国外设立莱西木偶继承中心,将我们的木偶戏演出国门,迈向世界。”展曼曼说。这两年,随着文化“出海”越来越热,形式新颖有趣、内容丰富多彩的莱西木偶戏尤为吸睛,以展曼曼为代表的新一代木偶戏传承人逐渐走上国际舞台。展曼曼表示,自己将在莱西木偶戏传承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用创新精神将莱西木偶戏发扬光大。

 
 人物名片

  展曼曼

  年龄:36岁

  身份:莱西木偶艺术团团长

  我要在莱西木偶戏传承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用创新精神将莱西木偶戏发扬光大。”

 

  对话

  让全球了解

  莱西木偶戏
 

  记者:从事木偶艺术十几年有哪些感触?

  展曼曼:从好奇到了解,再到越来越喜欢,现在已把木偶戏视为自己要终生从事的事业。作为莱西木偶戏第六代传承者,我认为,作为一项传统艺术,木偶戏只有秉持传承保护的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为弘扬传统文化作出贡献。

  记者:为什么要让木偶戏走出国门?

  展曼曼:作为一项非遗文化,木偶戏能促进中西方交流。通过木偶戏表演,即便语言不通,外国人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今,莱西木偶戏已经成为青岛以及山东的一个文化符号,而如何实现“海外破圈”,则是作为新一代传承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版撰稿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