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2022  建筑  2023  /峰会/  文化产业  /佟涛/

场景持续上新,青岛海洋文旅融合提档升级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马晓婷

  对于一座蓬勃发展的海洋城市来说,迈向现代海洋经济发展的“深水区”,文化和旅游既是精神品格与理想追求,亦是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穿透力的关键所在。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报告显示,中国消费者正从产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消费者在外出旅行方面更多追求质感和特色的旅游体验。在青岛,这一经济趋势有着直观显现:凭借海洋旅游这一强劲发展的服务消费,入夏以来,青岛文旅市场热力涌动。人文漫步、滨海休闲、海上观光、海岛度假……作为久负盛名的滨海旅游城市,山、海、城相拥的绝佳景观吸引着全球各地游客在这里饱览海洋风光、体验海洋文化、享受海洋生活。活力多彩的海洋文旅画卷成为青岛发力旅游品质提升攻坚,逐步构建山海城湾一体、城乡统筹、陆海联动、资源融通、多元支撑的旅游发展新格局的彰显。

  “文化的力量最终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文化的软实力最终可以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将这样的辩证法融汇于青岛海洋文旅融合的实践,已经结出不少生动成果。在海洋经济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重要力量的今天,加快迈向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的青岛,正着力在更多的“向海”之问中率先作答。

  优化配置

  将丰盈的文化体验注入蔚蓝之旅,游客有了更多奔赴的理由。

  纵观现代海洋经济体系,海洋旅游以巨大需求和广阔潜力成为支柱产业之一,源源不断释放着“蓝色动力”。然而,长期以来,产品单一与同质化、基础设施滞后、旅游秩序困境等,成为摆在沿海旅游城市面前的共同难题。对于青岛来说,在旅游业消费转型、产业升级、格局重构的背景下,以文旅融合提升海洋文旅开发能力,下活海洋经济“先手棋”,塑造着海洋经济和城市发展的双重优势。

  在众多海洋文旅体验中,海上旅游是青岛海洋经济的关键触发场景,而如果要给游客一个在青岛体验海上旅游的理由,离不开文化的历史底蕴和现代演绎。今天,从青岛湾栈桥码头出发,乘坐“海上巴士”畅游,“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青岛历史城区风貌尽收眼底。

  聚焦推动海上旅游高质量发展,全市旅游品质提升三年攻坚行动以来,青岛海上旅游不断传出喜讯:着力打造“海上观青岛”旅游品牌,全市谋划12条海上航线,现已开通环游浮山湾、奥帆中心至崂山太清、奥帆中心至海底世界、奥帆中心至邮轮母港等航线,青岛旅游集团创新融入海鸥、樱花、音乐等元素打造丰富线路产品,年发送游客超100万人次、营业收入超1.1亿元;青岛湾栈桥码头投入使用,“全国首创、青岛特色”的“海上巴士全城通”1号线开通运营,海、陆、轨直联的交旅融合新模式,实现公交、地铁、游船“一票通城”;青岛海洋旅游全面进入联合运营,码头、航线、售票、结算、运营“五统一”模式的实现,为游客在青岛放心体验高质量海上旅游提供了保障。今年“五一”假期以来,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八大峡区域和青岛湾区域合作运营船舶28艘,截至7月13日,累计运行13626航次,运输游客409775人次。

  另一方面,青岛还积极放大帆船之都、奥运之城等文化内涵,青岛旅游集团牵头推出奥帆中心帆船联合体验活动,引入运动帆船、豪华帆船、双体豪华帆船和单层游艇等多种体验项目,为市民与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化、精彩纷呈的航海之选,一经推出受到各地游客欢迎。近期,又启动了摩托艇联合运营的筹备工作。这些经验为下一步海岛旅游的突破奠定了重要基础。

  从“解剖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模式创新虽然过程颇为艰辛,却是催生根本性变革的必由之路。文旅融合作为一把资源要素优化配置的“钥匙”,其“解锁”难题的过程也是高效孵化新质生产力,为现代海洋经济赋能的过程。

  融合创新

  通常来说,内陆城市是海滨城市重要的旅游客源地。然而,近年来,水上运动已经驻扎内陆城市的公园、河道,凭借桨板、皮划艇等的火热,北京亮马河、成都锦城湖等成为当地年轻人眼中最时髦的打卡地。对于青岛等沿海城市来说,打造出足够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抓住这部分消费意愿较高的群体,是应有之义。

  分析今年春节、“五一”等几个主要节假日旅游消费市场的数据和结构可以发现,游客更愿意在文化、艺术、娱乐、科技等方面付出时间和支出消费。对于海洋旅游产业来说,如何更好地将这些体验与海洋相结合,呈现更多“海洋+”文旅产品,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方向。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深化旅游业态融合创新,推广“音乐+旅游”“演出+旅游”“赛事+旅游”等业态,为海洋文旅融合创新提供了可参考路径。

  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内涵,一直是青岛文旅的深耕方向。今年2月,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它由奥帆中心景区和海底世界景区创新性整合,通过海陆双航线联动衔接加速海洋旅游业态创新融合,持续激发消费潜能,提供了城市内部大体量资源升级利用的范本。成功创建以来,这里迅速成为文旅融合创新的前沿阵地。尤其是打破青岛长期缺少大型旅游演艺项目的历史,国内首部大型沉浸式航海史诗音乐剧《寻梦沧海》在奥帆海上剧场已累计演出超160场,成为岛城旅游市场的重要推动力量。

  各具特色的海洋文化节、海洋音乐会等,将海洋文化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是游客在青岛时尚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起,青岛提出打造大型演出、音乐节会集聚地,出台了支持举办大型演出音乐节会的政策。进一步放大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海洋节、青岛国际啤酒节、青岛凤凰音乐节等品牌节会的溢出带动效应,具体来说,可以这些节会为契机,提供海上运动、精致露营、海洋康养等新产品、新业态场景的便捷体验,延长游客在青停留时间,让节会流量有效转化为市场“增量”,引导产业集聚发展。

  在海洋文旅领域,数字赋能亦是重要的发展趋势,带动着新一代海洋文旅产业综合体的崛起。已于本月亮相的大型旅游演艺项目《海上有青岛》,首创全球120米直径超巨型环状机械舞台装置,设计全覆盖水循环系统、全逼真模拟海浪、超巨幕环抱式影效巨幕,期待着为游客奉上科技感十足的海洋文化新体验。

  多元开放

  剖析行业发展,随着多元化与个性化旅游需求成为文旅新动能,由陆向海逐渐成为旅游空间延展的主线,海洋成为未来旅游的重要战略空间。以文旅融合推动海洋经济升级,“开放”成为关键词。

  从场景来看,海洋旅游的“出圈”有赖于向都市旅游进一步开放场景,以培育新型消费。如青岛以千里海岸观光廊道青岛段重新梳理了海滨游览动线,各区市根据自身特色,培育发展Citywalk、Cityride等时尚文旅体验场景,13公里崂山风景道、40余公里滨海木栈道全线贯通,在鱼鸣嘴段,白天听涛品咖、夜晚骑行,民宿入住火爆。又如全市海水浴场在旅游品质提升中不断融入文旅体验,第三海水浴场设置海景休闲区,石老人海水浴场有最美书店和海景咖啡,丰富了青岛海滨休闲体验。此外,发挥青岛海洋科研优势,打造“海洋研学首选目的地”等,也成为青岛重要的目标方向。

  从产业来看,青岛正抓住邮轮旅游这一海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带动高端服务业发展。青岛邮轮母港拥有国内少有的专业邮轮码头,可全天候停靠世界最大22万吨级超大型邮轮,年接待能力达150万人次。下半年,“地中海”号邮轮、“蓝梦之歌”号、“梦想”号将陆续来青岛运营,作为黄河沿线最便捷最经济的出海通道,青岛建设“中国邮轮旅游发展实验区”的前景广阔。全省推动入境旅游的政策中,明确提出积极支持开辟以青岛港为母港,访问东北亚、东亚港口的邮轮航线,并逐步向亚太和欧美港口延伸。

  无论是场景还是产业的开放,在推动海洋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都离不开文旅融合大项目作为基础承载。一方面,青岛注重加强项目招引,明确鼓励投资建设大型文化旅游项目,打造“雁阵形”文旅产业集群,对新建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海洋旅游等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营后一次性给予项目投资主体800万元奖补。另一方面,全力推动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青岛市博物馆新馆、青岛市图书馆新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项目,为海洋旅游发展注入文化动力,留存文化遗产。

  除了做到这些“开放”,在海洋文旅发展的过程中,“讲故事”创品牌上的思维开放也不可少。《青岛市邮轮游艇帆船码头专项规划(2021-2035年)》显示,至2035年,青岛滨海岸线将形成七大码头群的总体布局,包括4处邮轮码头、53处游艇帆船码头和12处帆船下水点。这一过程中,将提升海洋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海洋文旅产品生态体系的构建同步发力,把握氛围感经济和体验经济的底层逻辑,将为海洋经济拓展出更多潜力场景。

  作为现代海洋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如何在做好海洋生态保护的前提下,以文旅融合释放更强大的现代海洋经济“链接力”,青岛文旅的更多“向海作答”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