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2022  建筑  2023  /峰会/  文化产业  /佟涛/

来最美海边美术馆邂逅中国新绘画代表人物 马轲“前奏与沉思”在青开展

  艺术家马轲个展“前奏与沉思”近日于TAG·西海美术馆开幕,展览是对马轲过往三十年创作历程的回溯,也是他迄今为止最大型的中期回顾。该展览将持续至9月8日,喜欢中国新绘画的观众可以去最美的西海美术馆,邂逅这位新绘画代表人物。

  9个单元进入马轲的“折叠时空”

  和大多数70后不同,马轲从90年代末就声名鹊起,经历了多次中国当代艺术的起伏与考验,他的绘画几经变革,却又超越代际、杰作不断,始终在绘画浪潮的前沿进行实验,成为中国新绘画的代表人物。

  “前奏与沉思”分为9个单元,以非线性叙事的方式,将叙事编织进西海美术馆的两层展览空间,以不同的视角去呈现艺术家的创作。展览展出的作品是马轲自1997年至今创作的130多件作品,包括绘画、纸本、手稿、档案、纪录片。展厅空间中错落出现的展墙,常使同一题材下的几件作品相互对望,这不仅是艺术家对传统文本的重写,例如“盲人摸象”,抑或是“西游记”,也是艺术家试图在重复中发现更多的可能性。二楼的六号展厅被划分成了三个空间,将马轲不同创作阶段的切片向大家展开,观众仿佛进入一个又一个的蒙太奇时空中,这种非线性的展览叙事也回应了马轲创作中的“折叠时空”概念。而七号展厅隔海相望的窗户与“风景的变革”单元相互映照,共同缔造了一种巨大的诗性,以及“人远天涯近”的哲思。

  跟着马轲的绘画通往梦境

  开幕当天,艺术家马轲、策展人崔灿灿,以及哲学家、学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汪民安,围绕马轲近30年的创作进行了展览同名主题对谈——前奏与沉思。

  在对谈过程中,艺术家的个人经历与其创作间的关系被缓缓道出。“西游系列”是马轲对中国传统小说《西游记》的“重写”,它回应了大历史中东西方之间漫长的交往,也成为马轲个人经历的写照。上世纪80年代父亲的艺术启蒙,90年代天津求学时苏派的影响,支教非洲时被原始的生命节奏所打动,2000年回国五年间走访中国古迹,让马轲对传统文化有了切身体验。而这也回应了艺术家所说的,“你进入的世界越大,你就越具体”。

  汪民安教授也在对谈现场分享了他的观展感受,他表示:“艺术家是很难置身于绘画传统之外的,每个流派都活在艺术家的身体当中。对于马轲的创作,除了鲜明存在的立体主义影子之外,还有超现实主义的色彩,而这种绘画的魅力在于绘画各要素间的冲突、动荡所组成的戏剧性,而马轲的绘画都有一种梦境的感觉,一种不真实,有的不真实并不通向梦境,而马轲的不真实通向梦境”。

  此次对谈也探讨了“无限的绘画”,这既是展览的开篇,也是整场展览的精神隐喻,它超越时代、现实的差异,为我们呈现了隐含在马轲各个时期的共同工作,那条始终作为创作核心动力的支点:如何达成绘画在未来的无限空间。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贾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