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2022  建筑  2023  /峰会/  文化产业  /佟涛/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青岛召开 青岛文化遗产保护成果惊艳亮相

 6月19日,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在青岛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章程》修改意见,正式确认联盟由文化遗产国际合作机制转变为政府间国际组织,这是由中国发起并主导的首个区域性文化遗产领域政府间国际组织。

  联盟“朋友圈”扩容

  大会吸纳乌兹别克斯坦、马尔代夫成为联盟成员国,洪都拉斯成为联盟首个伙伴国,联盟成员国、观察员国、伙伴国总数达到20个。

  据悉,中国积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扩大联盟“朋友圈”,主动宣介联盟,推动联盟与相关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机制融合发展;积极拓展联盟“合作网”,扎实推进与亚洲国家开展文化遗产领域务实合作项目;积极建设联盟“人才库”,与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等国际组织和亚洲国家合作举办人员培训班。

  会议审议通过联盟2023—2024年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及2024—2025年工作计划,发布2023年度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资助项目15个,涉及伊朗、叙利亚、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斯里兰卡、越南、阿联酋等国家,并成立了由9人组成的联盟咨询委员会。

  会议期间,中国与洪都拉斯签署关于促进文化遗产领域交流与合作的协议。

  2021年10月,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主办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对话会,中国等亚洲多个国家共同发起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2023年4月,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正式成立。该联盟的成立,有利于加强亚洲文化遗产保护,深化亚洲文明交流,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展示青岛文化遗产保护成果

  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由国家文物局、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来自23个国家和2个国际组织的150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期间还举办青岛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以及非遗技艺体验、文创产品展示活动,展现青岛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作为本次会议的举办地,青岛城市底蕴浓厚,文化遗产保护一脉相承。青岛是中国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5万余年的人类活动史、近7000年的农耕文化史。目前,全市共有13条历史文化街区、550处文物保护单位、近20万件(套)可移动文物,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7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16项、省级非遗项目72项。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 链接 /

  清代袍服入藏山大博物馆

  6月19日下午,国家文物局接受美国公民捐赠清代袍服文物划拨入藏仪式在山东大学博物馆(青岛)举行。

  1901年,美国传教士赫士受山东省地方官员之邀,参与创办山东大学堂(山东大学的前身),被委任为总教习。这件袍服为赫士生前使用,后由其家族保管。近期,赫士曾外孙、美国公民保罗·霍利斯特向国家文物局表达捐赠意愿,并提出希望交由山东大学博物馆收藏。国家文物局尊重捐赠者意愿,将其划拨至山东大学博物馆永久收藏。

  此件清代袍服以绸为地,采用刺绣传统技法平金绣,个别纹样在金线上以彩色丝线施绣,是山东大学创办历程的珍贵实物。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周洁 钟尚蕾

  / 特写 /

  与会代表走进岛城老城区

  6月19日下午,参加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理事会第二次会议的代表,在青岛老城区沉浸式感受了一场文化遗产之旅。栈桥、安娜别墅、百年中山路、太兴里……代表们与市民和游客一起,身临其境感受青岛持续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各项实践,感受青岛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城市魅力。

  “建筑非常漂亮、宏伟,青岛在建筑的修缮和保存、保护上做了很多工作,这些都直观可见。再就是设置了集市等推动经济的一些活动,使得这些古老的建筑不但留住了记忆,还焕发了新生。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的客人,非常的热闹,虽然是老建筑,但很多人进进出出,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洪都拉斯文化、艺术和遗产部部长贝莱斯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青岛非常美,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风貌,都保存得非常好,青岛对于文化的保护、传承、发展所做的工作值得赞赏,希望青岛发展得越来越好。”

  走进中山路城市记忆馆,参会代表们跟随讲解重温人气、商气与烟火气交融的中山路百年时光。馆内的高科技和沉浸式AR、VR等体验,让他们印象深刻,尤其是《百年中山路》沉浸式影片,赢得了与会代表们的掌声。

  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 马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