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2022  建筑  2023  /峰会/  文化产业  /佟涛/

国际档案日来临 打开“沧口时光相册”翻看“老胶二”的流金岁月

青岛新闻网6月6日讯(记者 孙志文 通讯员 李娜)档案是延续记忆的一种方式,是关联着过去、现在、未来的信息纽带。在“6.9”国际档案日来临之际,让我们跟随“沧口时光相册”一组充满回忆的老照片,一起走进“老胶二”(原青岛第二橡胶厂)的奋斗史,感怀辉煌岁月,拨动时光齿轮。

国际档案日来临 打开“沧口时光相册”翻看“老胶二”的流金岁月

解放前,青岛橡胶厂内胎硫化车间工作场景。

国际档案日来临 打开“沧口时光相册”翻看“老胶二”的流金岁月

解放前,青岛橡胶厂胶管成型车间工作场景。

国际档案日来临 打开“沧口时光相册”翻看“老胶二”的流金岁月

解放前,青岛橡胶厂BS制胎场轮胎硫化车间工作场景。

国际档案日来临 打开“沧口时光相册”翻看“老胶二”的流金岁月

解放前,青岛橡胶厂工人为帘布刮浆。

国际档案日来临 打开“沧口时光相册”翻看“老胶二”的流金岁月

新中国成立初期,青岛橡胶厂的立式裁断机。

国际档案日来临 打开“沧口时光相册”翻看“老胶二”的流金岁月

新中国成立后,妇女成为生产主力,各个机台均有女工操作,图为女炼胶工的工作场景。

国际档案日来临 打开“沧口时光相册”翻看“老胶二”的流金岁月

1954年2月,青岛橡胶厂技术人员深入农村推广农用轮胎的使用技术。

国际档案日来临 打开“沧口时光相册”翻看“老胶二”的流金岁月

1952年,青岛橡胶厂为工人建起了托儿所。

国际档案日来临 打开“沧口时光相册”翻看“老胶二”的流金岁月

上世纪50年代,青岛橡胶厂的女工程师在为技术人员讲解轮胎工艺知识。

国际档案日来临 打开“沧口时光相册”翻看“老胶二”的流金岁月

上世纪50年代,职工自行设计发明的取胎机,提高了劳动效率,后在全国推广使用。

国际档案日来临 打开“沧口时光相册”翻看“老胶二”的流金岁月上世纪60年代初期,青岛橡胶厂技术工人在手工雕刻轮胎模具花纹。

国际档案日来临 打开“沧口时光相册”翻看“老胶二”的流金岁月

上世纪50年代,经过工人改造后的鼓式成型机。

国际档案日来临 打开“沧口时光相册”翻看“老胶二”的流金岁月

上世纪50年代的轮胎个体硫化机。

国际档案日来临 打开“沧口时光相册”翻看“老胶二”的流金岁月

上世纪50年代,青岛橡胶厂的工程师开始自行设计民用轮胎。

国际档案日来临 打开“沧口时光相册”翻看“老胶二”的流金岁月

1958年8月8日,青岛橡胶厂创建“橡胶工业学校”和“橡胶工业学院”,一期学院招生60人,分橡胶工艺和橡胶机械两个班。1961年7月,学院并入山东省化工学院(今青岛科技大学),学校1966年解散。

国际档案日来临 打开“沧口时光相册”翻看“老胶二”的流金岁月

上世纪60年代初期,青岛橡胶厂的轮胎实验设备。

国际档案日来临 打开“沧口时光相册”翻看“老胶二”的流金岁月

上世纪90年代,青岛第二橡胶厂引进了半钢丝子午线轮胎生产线。

国际档案日来临 打开“沧口时光相册”翻看“老胶二”的流金岁月

上世纪末,公司引进轮胎动静平衡检测设备。

档案是文化记忆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一卷卷档案记录了每个时代的责任和使命!这些照片不仅记录着“老胶二”的流金岁月,也记录着一代人的青春回忆,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显珍贵。

李沧区沧口街道希望通过老照片、老档案,唤起大家对“百年沧口”共同的记忆,同时也引起大家对档案的重视,在找寻“前世今生”中去了解过去、论述现在、迎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