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2022  建筑  2023  /峰会/  文化产业  /佟涛/

“村字号”繁花点亮乡村文化振兴

龙年春节,“流动的中国”活力满满,乡村大年热辣滚烫。有关数据显示,春运总出行预计达90亿人次,将创历史新高;抖音上仅“村晚”相关话题播放量达数十亿。

逛年集、置年货、阖家团圆向来是过年的重头戏,如今,看 “村晚”、观民俗正日益成为春节新年俗。中国传统文化恒久弥新的巨大魅力和乡村文化振兴焕发出的熠熠光彩,浓缩在乡情浓郁的年俗年味里,牵绊着人们过大年的驻留脚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亘古以来,遍布祖国大地的乡村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和载体。优秀传统乡土文化镌刻着中国人共同的情感基因,塑造了国人共同的家园意识和文化乡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拥有灿烂悠久的农耕文明,必须确保其根脉生生不息,做到乡村社会形态完整有效,文化基因、美好品德传承弘扬,农耕文明和城市文明交相辉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广大农民自信自强,振奋昂扬,精神力量充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乡村文化振兴不仅能为建设农业强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能,还能激活和发掘农耕文明和乡村文化的多元价值,赋能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方面,近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作出了重要部署。2022年一号文件提出,启动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2023年一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2024年一号文件提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一号文件频频点名 “村字号”,代表着对“村BA”、村超、村晚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创新探索的肯定,也寄托着厚重的期许。近年来,“村字号”文化活动爆火出圈,充分展现了乡村文化的蓬勃活力和时代魅力。首先是农民唱主角,人人是民星,充分调动起了全员参与的热情。其次是内容接地气,身边人身边事,有特色有活力。三是流量效应强,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新平台直达公众视野,“村字号”话题频频霸榜热搜,吸引着年轻一代关注和参与。 

与此同时,乡村文化振兴的赋能效应迅速展现,成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有力抓手和流量入口,在活跃城乡文化旅游市场,拉动当地特色产品销售、特色产业升级,营造新消费体验、培育新消费业态,激发释放消费潜能等诸多方面发挥着强大的牵引作用。

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期间,全省各地640余场“村晚”上演“村村有好戏”。青岛以“家家挂红灯,户户贴春联,村村有好戏——回村过大年”为主题,推出了年味拉满的34项市级活动和820项区市活动。赶“黄河大集”、看火热 “村晚”开启了丰富多元的春节打开方式,精心准备的文化年味乡宴,带来了火爆的人气。春节假期,山东重点监测的28家乡村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232.6万人次。青岛市70家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375.71万人次,同比增长118.83%,营业收入8495.63万元,同比增长43.54%。

文化兴,产业兴。伴随着“村字号”乡村文化的繁花锦绣,乡村的多元价值正在被更多人看见、喜爱。曾经与时尚不搭边的乡村手造、匠心非遗等传统文化元素,成为备受年轻人追捧的国风新潮。有着500多年历史的王哥庄大馒头屡登央视,成为网红美食。沙子口红瓦石砌的东麦窑、西麦窑乡村民宿成为热门旅游打卡地。北宅版“掼蛋扑克”、樱花里爷司“村咖”,演绎着乡村田间慢生活时尚潮范,打造出令人向往的“诗与远方”。

乡村文化的振兴,精彩诠释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时代追求,也展现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乡土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