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公示 青岛16人上榜
原标题:木偶戏、指墨画……一批非遗“晋级”
日前,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的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进行公示。其中,青岛市即墨指墨画、崂山螳螂拳、胶州秧歌等15项16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晋升省级。在传承人名单中,作为多次被青岛早报报道过的新闻人物——“莱西木偶戏”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榜上有名。
一批非遗传承人晋升省级
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显示,本次晋级的青岛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还有:唢呐艺术(胶州吹打乐)传承人李树才;胶州秧歌传承人杨茂坤;即墨区柳腔传承人姜秋芝;西海岸新区茂腔传承人王本宏;崂山区螳螂拳传承人王勇;崂山道教武术传承人匡如湖;胶州市三铺龙拳传承人刘正海;西海岸新区胶州剪纸传承人王德蕊、王明香;即墨区指墨画传承人韩国栋; 崂山区海产品制作技艺(沙子口金钩海米加工技艺)传承人曲知悟;城阳区酒传统酿造技艺(寺后老烧锅酒传统酿制技艺)传承人于同刚;即墨区棒槌花边技艺(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孟宪良;胶州市胶州作古典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杨春生;市南区中医诊疗法(李氏小儿推拿秘笈)传承人李先晓。
上榜的传承人名单中,崂山区螳螂拳传承人王勇备受关注。据介绍,螳螂拳是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据目前最为原始、最为可靠、最为权威的史料民国《莱阳县志》记载,螳螂拳一脉单传至宋子德。子德秉承原创,再赋易理,传王玉山,玉山传王元乾,元乾传王勇,是为家族传承。王勇即青岛太极螳螂拳俱乐部主任,因此,该俱乐部传习的螳螂拳是一种传承有序的“原创”螳螂拳,“嫡派”螳螂拳,“太极”螳螂拳。
另外,即墨区指墨画传承人韩国栋,作为青岛秋宝斋指墨画博物馆名誉馆长,在精心研习指墨画艺术的同时,还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指墨画的传承和发展,先后培养了百余名指墨画画家,他们又活跃在全国各地的美术领域,为指墨画在当代的传播、弘扬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莱西木偶戏历史悠久
在这次晋升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中,莱西市的木偶戏传承人姜玉涛,可谓名气最大。几十年来,通过多元化传承形式,莱西木偶戏不仅得到了传承,而且很好地将青岛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了海外。10月31日,记者采访姜玉涛,倾听他与木偶戏结下的不解之缘,了解他是如何让这项非遗文化在创新中得以传承,并带领莱西木偶戏“偶”遇世界。
莱西木偶戏俗称“撮头戏”,属杖头木偶,木偶造型多数沿用戏曲中生、旦、净、丑、灵怪等脸谱,面部眼、耳、鼻、口可动,表演时讲究举功、捻功和步功,操纵时讲究稳、准、正、平,并借鉴戏剧人物的步法、跳跃、翻身、转身等表演程式。作为非遗项目的木偶戏,其传承还包括木偶制作。传统的莱西木偶戏能演出《斩黄袍》等十几个剧目,以京剧、吕剧等戏曲伴唱,京胡、二胡、鼓、锣等乐器伴奏。
据记载,清朝时,莱西木偶戏就已远近闻名。“1978年在莱西岱墅出土的身高1.93米的西汉时期大木偶,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个头最大、年代最久、保存最完好的木偶实物,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有了它才有了今天的木偶戏,莱西也因此被认为是木偶艺术的重要发源地,莱西木偶戏也被列为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姜玉涛告诉记者。
让老戏“活”起来“火”起来
2006年,莱西开始挖掘木偶戏文化,当时还成立了一个小团队,由于从小就接触过木偶戏,姜玉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为团队提供了排练场所,随后又痴迷地学起了木偶戏表演。从那时起,姜玉涛就与木偶戏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复兴莱西木偶戏,2012年,姜玉涛出资成立了莱西木偶艺术团,招聘演职人员,购置演出服装、器材、道具。姜玉涛既是老板又是司机、搬运工,既要跑市场也要登台表演……“一开始就招聘了15名演员,一年下来不仅没有收入,还花了40多万元的费用,人员几乎走光……”谈到当年的感受,姜玉涛非常凝重,但创业初期的挫折似乎对木偶艺术的后期发展提供了经验。
生存谋发展,内功创口碑,姜玉涛带领团队研究调整了发展策略,他们不再急于扩大规模和对外演出,苦练基本功、编创新剧目成了他们的日常工作。之后几年,他们通过举办木偶剧进社区、学校、敬老院等公益演出活动,演员的技艺水平逐步提高,剧团的社会影响力逐步扩大,小型的商业演出也随之多了起来,年轻的莱西木偶艺术团最终得以生存下来,焕发出新的生机。不仅如此,姜玉涛还率团拜访上海、扬州、泰安等业界同行,参观学习并积累经验,在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传统的莱西木偶戏都是配合京剧、吕剧演唱进行表演,受众多为村民,现在,剧团在保留传统剧目的同时,还针对少年儿童排演了《西游记外传》《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20多个神话剧、童话剧,经常受邀到学校演出。
如今,通过十多年的努力,莱西木偶戏又重新“复活”,常规演出剧目有30多个,木偶戏演员中有两位齐鲁文化之星。近年来,剧团编排了《农夫与蛇新传》《罗成拜师》《燕子报恩》《三打白骨精》等传统幕后剧,编创了《木偶变脸》《嫦娥舒袖》《说唱脸谱》《花好月圆》《梁祝》等人偶同台节目。2020年新创排反腐剧目《八戒当官》、文明剧《猪在证途》、战疫剧目《对决》。
走出国门讲好“木偶戏故事”
除了在表演上和剧目创作上创新,姜玉涛更注重艺术发展“走出去”。“让传统木偶艺术走进大众,让这项非遗文化在创新中得以传承,这是我们的初心。”姜玉涛介绍,根据时代特点和大众需求,他改革木偶制作工艺、创新演出剧目,在剧目中融入童话、动漫、神话等元素,让木偶表演形式更加贴近当代生活,得到年轻人的喜爱。
近年来,为更广泛地传播传统文化,姜玉涛带领徒弟们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和非遗交流会,向优秀剧团学习,取长补短;开展木偶戏演出活动,举办木偶艺术节;开展系列“送戏下乡”“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开办木偶艺术特色课程等,为木偶戏的传承及创新发展培养新人,在推动莱西木偶戏复兴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自2012年以来,莱西木偶艺术团为社区、村镇、学校送去公益演出共100多场。2017年10月,莱西木偶艺术团联合社会力量在青岛乐客城成功举办了青岛首届木偶艺术文化节,展出了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大木偶,以及古今中外木偶作品近百件,演出32场次,活动受众超过50万人次,开创了非遗文化现代传播的新模式。今年10月20日,在西藏桑珠孜区首届斯玛卓文化旅游推介活动上,莱西木偶戏《天女散花》为桑珠孜区群众带去了来自大海边的非遗享受。几年时间,“莱西木偶戏”的足迹不但遍及全国,还出访过西班牙、瑞典、新西兰、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用精彩的表演把山东故事、莱西故事讲给世界听。
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