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2022  建筑  2023  /峰会/  文化产业  /佟涛/

聚焦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加快融媒创新,展现传统文化万千气象

加快融媒创新,展现传统文化万千气象

“文化传承发展”主论坛举办,研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借网络视听之风,传中华文化之美。8月24日上午,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文化传承发展”主论坛成功举办,邀请在文化传承发展研究和网络视听创作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知名学者、作家、导演等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创作者作主旨演讲。

网络视听是互联网时代文化的新业态,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生力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围绕“文化传承发展”开展研讨、深入交流互鉴,探索文化传承与融媒创新的内在联系,网络视听精品创作,正搭建起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恒久魅力的桥梁。

“艺术+科技”激活线上文艺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以“山海怡人”表达对青岛这座城市的感受。作为首位作主旨演讲的嘉宾,她带来了国话“艺术+科技”融合创新的最新探索。

去年11月,中国国家话剧院首部话剧文献作品《抗战中的文艺》首次与抖音开展直播合作,并连通12家网络平台,尝试付费演播,全平台观看达到5000万人次。在田沁鑫看来,正是“文献+戏剧+装置+影像”的方式,超越了传统剧场的限制,把艺术作品传递给更多网络观众,让戏剧从小众的线下观看艺术更新为网络视听的大众精神食粮,为中国戏剧的广泛传播作出积极探索。

“年轻人是中国网民中活跃度、参与度最高的群体,是中国网络文化传播主体,以年轻人视角互联沟通,激发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鸣,是扩大传播范围的必要途径。”在田沁鑫看来,激发年轻人共鸣,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就在论坛举办的同时,中国国家话剧院青年导演创作扶持计划第二季正在山东举办。两位青年导演的原创话剧,用当代视角和表现手法对话孔子、问道经典,对儒家文化实施现代化转译,此外,还策划了戏剧展演、大师讲堂、艺术工坊等活动,同时开展线上直播,以此激励青年艺术家亲近文化发祥地,激发创造新活力。

“中国国家话剧院将继续探索创作更多的网络视听精品,以满足观众线上欣赏文艺的需求。”田沁鑫说。

“数字敦煌”广受关注

2023年4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打造的全球首个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云游敦煌、数字藏经洞、敦煌超感知影像……近年来,敦煌文化的传承创新在国内外引发广泛关注。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研究馆员赵声良分享了敦煌以网络视听精品内容创作开展文化“两创”的实践探索。

“我们今年开始做云游敦煌的视频,通过中英文讲解短视频,效果非常好。利用网络平台向海内外传送敦煌文化节目,拿着手机在家里就可以看到敦煌。”在赵声良的讲述中,现场观众一同走入了数字化的敦煌艺术世界。近年来,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化技术,不断重塑敦煌文化在新媒体端的传播路径,基于敦煌壁画、彩塑、敦煌文献,陆续推出了《敦煌岁时节令》《和光敦煌》《吾爱敦煌》等数字创意文化产品。其中,《敦煌岁时节令》以“传承、人文、诗意、生活”为核心理念,将敦煌文化融入中国传统节日及二十四节气中,使其更具多元性。从藏经洞出土的文献中,研究人员找到相关记载,同时在壁画中找到与节气相对应的画面实行再加工、再创作,最终让传承人文诗意生活的精品创作为人们带来文化的享受和美的愉悦。

敦煌石窟艺术蜚声中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资源库,是辉煌璀璨历史文化的重要标识。赵声良坦言,希望通过开展文化“两创”,让更多的人喜欢敦煌文化,让更多人从敦煌文化中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中获得自信和灵感,创作更多文艺精品。

以传统文化注入创意灵感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网络视听精品内容创作场景搭建重要的源头活水。

提起中国动漫,孙悟空是最经典的IP之一。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最具形象代表性的孙悟空,见证着中国动画人在不断变迁的时代环境下,探索如何更好用动画影片讲好中国故事的历程。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经典美术片经过多轮的画面和声音修复,实现从高清、2K、4K等数字化的升级,满足了网络时代受众的观影体验需求。据估算,美影与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视频、B站等主流媒体视频平台持续合作,覆盖用户超过8亿,总播放数超过83亿。”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速达介绍,美影的作品已经从手机、PC、Pad小屏终端迈向数字电视以及大屏市场,实现了网络平台的全覆盖。

以更生动有趣的视听表达方式,开拓少年儿童学习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新路径,让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少年儿童心灵,是推动网络视听精品内容创作高质量发展的探索方向。

“播下种子,静待花开。”凯叔讲故事品牌创始人王凯说,这是他从事儿童网络视听精品内容创作的心态。在他看来,儿童内容创作并非成人创作的降维。要为孩子们重新梳理这些资源,并且搭建引导兴趣的认知场景。通过经典作品,让某一个年龄段的孩子获得某种特定的成长,才是这个过程真正的目的。

从中华文明星河中“摘星借光”

无论是博物馆热,还是热映的《长安三万里》和《封神》第一部,这个夏天,大众市场对传统文化的喜爱和认可,得到了充分印证。

近年来,湖南卫视芒果TV植根中华文化根脉,探索音乐综艺主题表达的新形态,无论是《声生不息·港乐季》还是《声生不息·宝岛季》,都成为以音乐促进心灵契合、增强共同意识的标杆之作。湖南卫视副总监、芒果超媒常务副总编辑、芒果TV常务副总编辑周山聚焦如何在综艺节目中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分享了长视频内容创作的探索。

“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给了我们很大的创作信心和创作底气,综艺节目要坚持以思维创新讲好文化故事,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周山介绍,《中国婚礼》《中国有滋味》等节目的成功,正是因为找到了传统文化这一青年文化记忆的最大公约数和全民同根同源的最大公约数。

著名作家、编剧马伯庸是人民文学奖、朱自清散文奖、茅盾新人奖得主,其代表作《长安十二时辰》是网络视听精品内容创作赋能文旅发展的成功案例,论坛上,他从网络视听精品与城市文化名片构建的角度展开了分享。“怎样利用地方文化创作一部网络视听精品?什么样的网络视听精品能为地方文化赋能?”这是马伯庸在现场抛出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他归纳为六个维度,即弘扬文化底蕴、提供新鲜感、总结独一无二特质、契合当下价值观、改造和重构以连接现实以及可转化性。

网络视听领域,“传统文化正流行”。“文化传承发展”主论坛的举办,通过对“文化传承发展”和“媒体融合创新”之间契合点的积极探索,掀开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美好视听生活新期待的新一页。(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晓婷)

“大视听新体验”智能视听沉浸式体验展举办,全景呈现新视听全产业链发展成果

新技术拥抱新场景,沉浸式体验受热捧

聚焦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加快融媒创新,展现传统文化万千气象

体验展现场,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专业影视机器人操作系统亮相。

在沉浸式剧场体验“观众即为演员”的深度互动,在博物馆化身“景中人”沉浸式游览,在主题乐园、个性化餐厅感受沉浸式消费的魅力……放眼国内,沉浸式体验已覆盖新型文旅消费诸多领域。8月24日,在青岛召开的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上,“大视听新体验”智能视听沉浸式体验展成功举办,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科技盛宴。

展览吸引了抖音、腾讯、金东数创、燧光科技、小派科技、克苏鲁影视科技、青岛出版集团等行业头部及新锐企业参展,在新内容、新技术、新场景、新模式四大区域,集中展示关键技术、重要设备、创新模式等在数字人、视觉智能、超高清传输、编解码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全景呈现新视听全产业链发展成果,助力构建大视听发展格局。

新技术释放新活力。虚拟现实技术的创新使用,给很多行业带来全新场景和应用,影视是重要受益行业。进入展馆,就能看到一款酷炫的大型自动化拍摄设备矗立在显眼位置,吸引不少嘉宾驻足观看。该款设备由克苏鲁影视科技研发制造,这是一家致力于影视自动化拍摄科技和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的科技研发应用企业。企业工作人员薛建玮介绍,相比传统拍摄设备,该款设备可以高速、精准变焦,实现高速拍摄下的精准对焦,还可快速装拆,给影视拍摄提供很大便利,“自动化拍摄系统目前在电影、广告、广播和电商等领域有广泛应用,未来有望扩大在教育、文旅、电商、婚庆等领域应用。”

今年以来,我国文旅市场加速回暖,以沉浸式旅游为代表的新供给越来越受游客追捧。大众点评发布数据显示,8月以来,平台上含“沉浸式”关键词的笔记数量同比增长近70%,“沉浸式”成为青岛、上海、武汉、成都等城市消费者搜索的热门关键词。

新技术带来新体验。在智能视听沉浸式体验展上,各种虚拟现实技术在文旅场景上的应用给人带来全新体验。通过6DOF交互、视频云三维重建及视频扫描等技术,还原上世纪初中国古文献的“四大发现”,让体验者在VR世界里触摸古老文明……在VR产品体验区,不少观众被深深吸引。“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仿佛穿越到过去,太逼真了,很过瘾。”来自北京的嘉宾周女士对沉浸式体验频频点赞。

戴上特制的眼镜,拉弓搭箭,瞄准显示屏幕上的靶心射出,自动计算成绩……在MR技术体验区,工作人员一边演示射箭,一边绘声绘色向观众介绍产品性能和优势。“我们这款虚拟现实产品在体育健身领域已经得到应用,目前反馈很好,市民下班后,可以在家里练习射箭,不用专门去射箭场了,非常方便。”工作人员介绍,采用MR技术,可以让用户在小空间内沉浸式体验,不仅能节省空间和时间,还能让用户体验到全新的互动感和愉悦感。

新技术带来新模式。在齐鲁嗨拍展区,影视在线服务平台吸引不少嘉宾驻足,纷纷用手机扫码小程序查看。“新技术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服务模式。”工作人员介绍,为进一步推进山东影视拍摄制作服务体系建设,减轻剧组负担和优化办事流程,山东省广播电视局推出“齐鲁嗨拍”影视拍摄服务在线平台。该平台系统梳理整合山东省16个城市主要影视拍摄基地、影视资源和服务保障等内容,用小程序形式提供移动化线上服务,只需打开手机便可一站式获取山东影视取景地推荐、创作机构、影视片场、拍摄保障等九大服务功能。

当下,政策支持、技术赋能、文化助力,使得沉浸式产业边界不断拓展、业态和产业也日趋多元化。“拥有参与感、互动感、新奇感的沉浸式体验成为文旅新业态,我们要顺应商业变革和消费升级趋势,打造沉浸式体验消费新场景、新IP。”参展的一名地方文旅局负责人表示,沉浸是手段,不是目的。与其说人们是在为新技术带来的“新鲜感”买单,不如说是在为技术营造的共情、共鸣以及体验感买单。体验展上,PICO负责人表示,要想让沉浸式体验从“网红”实现“长红”,需要尊重消费规律、市场规律,通过场景焕新、产品迭代、理念升级,精心打磨产品、提供优质服务、做强功能体验。(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德银)

130余部网络视听作品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优秀网络视听节目现场展播活动举行

聚焦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加快融媒创新,展现传统文化万千气象

与会嘉宾驻足欣赏优秀网络视听作品海报、宣传片。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24日,作为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的特色活动之一,优秀网络视听节目现场展播活动举行。在展区,展播的微电影、网络纪录片等优秀作品受到与会嘉宾的追捧。

展区设有主题主线宣传展区、网络剧展区、网络电影网络微短剧网络微电影展区、网络纪录片微纪录片展区、网络综艺节目展区、网络动画片网络音频节目网络直播节目展区6大板块,涵盖了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动画片、网络微短剧等11个类型的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共130余部。

《这十年》是主题主线宣传展区的主打产品。它以百姓视角、纪实手法,通过时空对比、场景再现,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集中展示。该片以“卫星视角+独家大数据调查+新闻故事”的方式,展开了一段时间线跨度十年的脉络梳理与故事讲述。

在网络纪录片展区,由哔哩哔哩原创的《舞台上的中国》被安排在中心位置。该纪录片分为《声乐》《乐器》《舞蹈》《戏剧》四集,聚焦不同领域,以国际视角展现中国舞台艺术,并带观众走入中国园林古镇、都市街头、草原田间等,开启深入的文化体验之旅。据了解,这部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走访了20多位中国艺术家,镜头追随他们的脚步,生动反映新时代的艺术实践,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同时,纪录片也呈现了中国舞台上更加多元化、国际化的艺术表达,既有京剧、昆曲、皮影戏等传统文化,也有芭蕾、歌剧、交响乐等西方艺术,通过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中外民心相通。

展区采用海报与电视交互屏结合的形式,展示了优秀网络视听节目的海报、宣传片等。这些网络视听作品紧扣大主题、善用小切口、选用巧视角、融合新技术、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和主题主线宣传任务,唱响网络空间主旋律,让中国故事、中国声音更具传播力和影响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许诺)

电商达人直播带货推介特色农副产品

“共享视听公益助农”活动启动

聚焦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加快融媒创新,展现传统文化万千气象

网红主播将直播间搬到展示摊位,推介特色农副产品。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讯 24日,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上,“共享视听公益助农”活动启动。青岛本地正能量主播、电商达人现场开启直播,利用网络视听渠道和手段宣传展示青岛西海岸新区特色农副产品和非遗文化,推介乡村特色资源,促进农产品流通和消费升级。

活动现场,胶南年画、麦草画等西海岸新区特色非遗项目,紫斐酒庄果酒、明月五彩文旅、大村蘑菇、海青绿茶等当地特色农副产品和涉农企业展出明星产品,吸引众多参会人员驻足。当天,多名本地网红主播将直播间搬到展示摊位,开展推介展示、直播带货,助力涉农企业强化品牌宣传、拓宽销售渠道。西海岸新区“影视新艺荟”公益助农活动负责人薛伟江介绍,抖音、快手平台也积极开展流量推送,支持此次助农活动。

据悉,西海岸新区充分发挥网络视听的平台作用,加快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开辟新天地。西海岸新区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约共建农村电商孵化中心,累计发展农村淘宝点193个,培训农村电商人员3000余人,孵化农村电商企业近百家;设立专项资金,建立农村电子商务培育中心,打造直播电商筹建、网红主播培训、直播电商产品供应链等多个板块,满足各类农产品直播带货使用;成立乡村振兴新经济协会,推动农产品的线上线下供销对接;实施农民教育培训提质行动,举办直播电商等技能型人才培训班,参训农民超过5.4万人。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全区农产品线上交易额达5.5亿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凯 通讯员 王雪)

打造视听精品,实现文艺创作百花齐放

“精品剧创新论坛”举行,业界大咖分享以推陈出新讲好精彩中国故事

聚焦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加快融媒创新,展现传统文化万千气象

新内容、新技术、新表达助力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圆桌会谈现场。

对于网络视听作品来说,近两年精品迭出的盛况超出了业界和观众的预期。从去年引发全民关注的《人世间》到今年让科幻界惊艳的《三体》,从带火了大理的《去有风的地方》到重现了上世纪80年代东北景象的《漫长的季节》,每部精品剧的出现都会引发观众热议。如何打造爆款,如何开发精品剧,如何用新技术手段呈现剧本的全貌……8月24日,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举行“精品剧创新论坛”,邀请业界大咖共同探讨。

聚焦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加快融媒创新,展现传统文化万千气象

“精品剧创新论坛”上,导演冯小刚(中)和作家、编剧东西(右一)畅谈精品剧《回响》。

论坛上,导演冯小刚、新晋茅盾文学奖得主东西就短剧《回响》展开探讨,回顾了这部作品由严肃文学创作为精品网剧的历程。在论坛下半场,来自优酷、爱奇艺、芒果TV等平台巨头的技术专家相继登台,分享虚拟拍摄、数字角色等新技术在网剧领域的运用。《三体》《唐朝诡事录》《警察荣誉》等热剧出品人齐聚圆桌论坛,交流打造精品网剧的心得。坚守本心、深处开掘、勇于创新,才有了网剧领域的百花齐放,“中国故事”的异彩纷呈。

深挖内容:导演要多看小说

本次“精品剧创新论坛”,邀来了本月刚拿到茅盾文学奖的作家东西到场,这种文学到影视的“跨界”靠的是爱奇艺出品短剧《回响》的影响力。茅奖小说的发行量不过百万级,而精品网剧的受众动辄上千万,也让东西继《没有语言的生活》之后再次涉足影视圈。《回响》的导演冯小刚在论坛上披露,拿到这本书后,女主角小宋佳一口气看了三天,直接答应出演,小宋佳也成为剧中最出彩的角色之一。冯小刚力邀作者东西担任编剧,“这部作品内容很厚实,改编成一部电影太浪费了,改编成一部8到10集的剧集正好。”东西也坦言,为网剧当编剧非常辛苦,前后修改了多次剧本。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近年来的精品网剧往往有着坚实的文学基础。深入生活,在现实的深处打磨故事,让作家用厚实的文学细节支撑起了网剧的骨架。在冯小刚看来,文学对于网剧有极大的启发意义,“影视公司很多时候在寻找好故事,而小说更注重对人的描写,它把人物放在前面,把事件放在后面。”围绕着人讲故事,让小说通过故事的入口呈现出复杂幽微的人性。冯小刚建议:“我觉得搞影视创作的导演,还是要多看小说。”

坚持创新:短剧模式,科技加持

何为网络视听精品?对于当下受众群体来说,网络视听涵盖网络剧、网络电影、网络综艺等常见消费内容,还包含网络动画、微短剧等新兴产品。一个普遍的观察是,网剧正在越来越“短”,从普遍超过20集降到12集、8集、6集,而有些观众仍然不满足,继续剪辑出30秒片段,成为短视频平台产品。短剧当道,爱奇艺“迷雾剧场”12集剧集成为标配,而《庞贝街63号》等微短剧更是成为视频平台的爆款。短剧创新,让网剧精品更加贴近观众的口味,以更快节奏消费视听产品。

模式要创新,影视科技更要创新。在论坛现场,阿里大文娱优酷技术中心总经理江文斐宣布,青岛帧享数字影棚签约揭牌仪式于8月25日在东方影都举行,这也意味着青岛多了一个技术领先的虚拟拍摄影棚。从好莱坞第一部虚拍技术剧集《曼达洛人》2019年播映,到青岛落地第一个帧享数字影棚,影视虚拍技术的扩展堪称飞速,至此青岛与北京、宁波、横店等城市一道入驻了虚拟拍摄领域的第一阵容。江文斐介绍,帧享数字影棚将以虚拟拍摄助力剧集制作,简言之,一张巨大的LED虚拍屏通过设置外太空、沙漠、海底等不同背景,就能完成演员所需要的各种表演情境,“虚拍技术可以提升拍摄效率,增强演员表演的沉浸感,还能灵活调整数字场景。”随着东方影都嵌入新兴高科技影视链条,网络视听精品项目也将相应向青岛倾斜,极大助力青岛影视产业发展。

固守本心:让一部剧五年不过时

《三体》2023年上映,震惊了网剧行业。这部作品用了六年时间启动,花费四年时间打磨剧本,如愿还原了《三体》原作的故事神韵。在“精品剧创新论坛”圆桌现场,《三体》总制片人白一骢表示,制作一部精品大制作需要三年甚至五年的时间,“如何让一个项目三年、五年都不过时,就要求创作者用自身经历和发自内心的热爱来感染别人。”《警察荣誉》总制片人、爱奇艺高级副总戴莹擅长打造各种类型剧,她介绍,爱奇艺近年来频频创新,六集短剧《平原上的摩西》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剧集单元、邀请电影导演冯小刚执导网剧《回响》等都体现了这种勇于突破的精神。影视人的本心加持,使得行业走出了低谷。

固守创作者的本心,同时也要对重点IP开展“颗粒归仓”式的开发。近年来,著名导演郭靖宇相继打造了《唐朝诡事录》《灵魂摆渡》等网剧精品,他持续投入开发这一成功IP,《唐朝诡事录》已经开发到了第四部,也是当下唯一一部出到第四部的大型网剧。《灵魂摆渡》持续出新,推出了“南洋版”《灵魂摆渡·南洋传说》,甚至还打造了同名悬疑舞台剧,邀请青岛演员于毅担纲,演遍了大江南北。从系列开发到不同体裁的开发,网剧领域的原创IP展现了多种可能。“数百年前出版的《西游记》在十年前成为中国影视界最热门的IP之一,作为当代原创剧作人,我要坚持做IP系列化开发。”郭靖宇打造的网剧“南洋三部曲”已经推出了《小娘惹》《南洋女儿情》,《小娘惹》更是在东南亚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也让精品网剧的“出海”多了一个范例。(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网络视听与青岛文旅“双向奔赴”

“网络视听与文旅”融合发展沙龙举办

聚焦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加快融媒创新,展现传统文化万千气象

活动现场,与会嘉宾和在座的听众一起分享观点。摄影 王雷

曼妙的夜晚、轻柔的音乐,海风拂过星光岛皇冠假日酒店花园草坪,青岛度假城市的活力与魅力让人沉醉。8月24日晚,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网络视听与文旅”融合发展沙龙在西海岸新区举办,这场以户外沙龙形式开展的交流研讨,将目光投向网络视听与文化旅游的“赋能·互融·共生”,推动文旅事业高质量创新性发展。

“面对大视听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青岛乘势而上、开拓创新,加快产业提质升级,积极探索网络视听与文化旅游互融互促、共同发展的有效路径。”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潘峰以青岛文旅与网络视听融合发展的最新探索,介绍了推动网络视听与文化旅游“双向奔赴”的青岛实践。

近年来,青岛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汲取视听创作源头活水。青岛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创新表达,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现代传播方式融入大众生活。正在全国播映的《节气小精灵》,上线后24小时内话题阅读量达到2.9亿。以网络视听为突破口,打造文化产业新的增长极。青岛以真金白银专项奖补措施鼓励网络视听行业创作生产高质量视听内容。截至目前,全市持有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的机构617家,占全省的33%;今年以来灵山湾影视文化产业区的33家规上影视企业营收总额4.3亿元,同比增长25%。以媒体平台为抓手,打造城市推介新窗口。青岛借助视听新媒体,加快打造音乐之岛、电影之都、博物馆之城等具有高辨识度的城市IP。今年6月,青岛以“音乐节+直播”方式举办抖音美好奇妙音乐派对,全网系列话题累计播放量超30亿,6天线上直播累计观看人次突破7亿。凤凰音乐节、艾可什机场音乐节等累计线下引流超20万人次。《天才基本法》播出期间,爱奇艺联动携程开展青岛同款取景地营销,短期内青岛日均搜索量环比上升123%。

贝壳视频集团创始人兼CEO、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常务理事刘飞的关注重点是文旅IP。他认为,文旅IP是激活城市资源的重要力量,更是城市流量的“入海口”,不懂IP、不懂内容、不懂流量,不懂做文旅IP的城市往往容易被忽略。在网络视听时代,要借助视频化手段打造文旅IP。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基础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晖从短视频应用场景下文旅产业发展现状、短视频应用场景下文旅资源的多元融合,文旅短视频的内容类型与叙事特点,短视频应用场景下文旅产业的发展策略四个维度带来分享。“媒介和我们的生活万物相连之后,形成了一种媒介的社会化,数智时代已经开启。”在赵晖看来,人人都是“云游”的搭建者。

“网络视听与文旅”融合发展沙龙通过不断探索新时代下网络视听高质量发展与文旅产业融合的新方法、新路径,不断满足人民美好视听生活新期待。(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晓婷)

一出生就风华正茂

2023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对于青岛来说是个新鲜事物。大家习惯了电影节、电视节、影视博览会,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听起来像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枯燥会议,缺乏明星和流量红人坐镇。实际上,这一峰会集中的焦点人物颇多:被众多作家、写手视为偶像的马伯庸,从电影界跨界网剧的冯小刚,等等。不过,在这个峰会上,更看重出席者“创作者”的身份,是创作了《两京十五日》《长安十二时辰》的作者,是把茅盾文学奖小说变成了网剧的导演,是把中国网剧IP推广到东南亚、把几乎不可能改编的科幻巨著变成网剧的制片人,是一个个在网络视听精品创作领域里孜孜不倦的“流量打工人”。

谈到流量,网络视听精品重新定义了数量级。一本茅奖小说可能只有上万的销量,改编成网剧就有了百万的观众和上千万的播放量,进一步剪成短视频、做成微短剧,就有了亿级播放量的可能,它还可以被改编成舞台剧、剧本杀乃至网络游戏,一轮轮开展城市推广、圈层推广。网剧还可以发行到东南亚市场——新科技的应用使得网络视频在海外播放的同时自动适配当地语言。从东方影都的国际标准影棚到西海岸的科幻协会,从市北区新媒体大厦到青岛的动画公司、网红团队,都藉由峰会推开了流量大门。

第一次在青岛落地举办,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就显示出了与这个城市的高匹配度。以“峰会”为方法,我们重新测量“电影之都”的含金量,发现青岛从软硬件设施、政策条件、网络视听人才、原创IP都需要在网络视听时代重新权衡,释放新的流量价值。以“峰会”为语境,从业者探讨网络视听的方方面面:从视频高清度的九种标准,到网络视听受众的性别分布;从人工智能在网络视听领域的渗透,到虚拍棚、LED大屏在东方影都的应用,峰会汇集了从政策制定者、项目投资人、项目主理、学界专家等全流程成员。以“峰会”为通路,青岛的影视学院、影视从业者、平台UP主以及影视机构、影视公司有了接入网络视听“主流”的途径。

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是一个充满了硬核精神和柔软身段的盛会,不论你是普通观众、内容创作者、技术爱好者还是制作人,都能在这个峰会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圆桌论坛,感受新思想、新科技、新视听的冲击力。在影视产业强势复苏、视频消费渗透千家万户的2023年,我们适逢盛会,躬身入局,看见了网络视听大时代的澎湃。(米荆玉)

元宇宙开启文旅新体验

——访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元宇宙鼓浪屿总制作人王颢哲

在今年此起彼伏的地方文旅秀中,利用技术创新打造“元宇宙第一岛”的厦门格外吸睛。8月24日,在2023年中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峰会“数实融合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元宇宙鼓浪屿总制作人王颢哲以元宇宙鼓浪屿阐释了元宇宙如何成为文旅实体产业的软实力,开启文旅新体验。

“面对大众市场,面向用户,他们不一定懂什么是引擎、媒介、算力能源,最直接触达用户的表达方式是‘内容’。‘内容’可以是一个故事、一首歌、一个赛事、一部电影、一个建筑,这都是‘内容’,‘内容’包含了文化和传递给用户的直观感受。”王颢哲介绍,在咪咕的元宇宙MIGU演进路线里,用四层理念构建元宇宙体系,分别是底座算力网络、游戏互动特点的全新引擎、全场景社交媒介、沉浸式的互动内容。

作为国内首个以世界文化遗产为原型场景搭建的元宇宙比特空间,中国移动咪咕在元宇宙鼓浪屿项目里重现了1.88平方公里的鼓浪屿实景。“无需昂贵的VR等设备,用户开启元宇宙之旅的门槛极低。”王颢哲介绍,通过咪咕视频、咪咕快游等App进入元宇宙鼓浪屿,或搜索“鼓浪屿元宇宙”小程序,就能参与上线测试,随时游览鼓浪屿的海景山色和万国建筑,领略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大力发展数字旅游、智慧旅游,创新旅游产品体系,也是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更多元更丰富更创新的元宇宙文旅场景,正在高速涌现。”王颢哲表示,元宇宙不仅是个概念,还能对行业、对用户产生实际价值。元宇宙鼓浪屿是一个创造、云游、互联的数字影城。

对于数字化趋势是否会取代实体经济这一疑问,王颢哲认为,以数促实、以数助实、以数强实、数实融合,可以催生新的发展动能。数字化并不是要替代实体经济,数字化是促进实体经济不断产生增量的创新路径。(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崔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