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山路寻一段"青岛往事" 中国电影院焕新亮相
【青岛新闻网原创】
(记者 宋波鸿)
自1931年建成后,她便矗立成中山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今,她是打开“青岛往事”的一扇门。她是中国电影院,在经过内外改造后,近日焕新亮相。
7月22日晚,随着首届“上街里啤酒节”盛大开幕,那个印象中热闹熟悉的中山路重回人们视野。而随着人气的回归,中国电影院的讨论热度也随之上升。“往事不仅可以回味,也可以回放”,一句话道出了电影艺术的魅力,也同样道出了中国电影院之于青岛的一种意义:她是青岛城市时代变迁的守望者,也是“青岛往事”的回望者。希望通过她串联起相关的人文历史,让更多的“青岛往事”成新篇,成新章,成新蓝图的美好底色。
来到中国电影院,你会发现,除了翻新外立面,增添了全新的夜间亮化设置之外,中国电影院内部同样完成了蜕变和翻新:一楼、二楼增添了全新的影视文化展区,包括中国电影院的前身背景、历代变迁样貌,还有中国影史以及在青岛取景拍摄制作的影片展示。这里几乎变身成了一个同时兼具现代化影院功能的电影主题博物馆,并时时刻刻展现着青岛这座“电影之城”的独到魅力。
“影、剧、城”文化新据点
中国电影院位于中山路上,这栋90多岁高龄的老建筑已经成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并成功入选第一批山东省优秀历史建筑,近百年来见证着中山路的发展和变迁。
“这将是这座与众不同的电影院的一大特色。来到中山路,肯定需要文化娱乐活动,在这栋见证中山路近百年历史的文物建筑里,看一场电影就会成为不少人回到中山路的市民、游客的选择。”中国电影院里的工作人员介绍。
本次中国电影院完成的内部装修改造,同样讲起了有关电影、电视剧与青岛这座城市的动人故事,作为我国首座由中国人全资打造的影剧院,用沉淀的历史重塑今日的变迁。
早在1931年12月25日影院开业当天,放映的第一部电影就是在青岛拍摄、张石川导演、洪深编剧、胡蝶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拉开了青岛电影历史新的一幕。时至今日,“中国影院的历史新开端”等鲜明标签,将让中国电影院成为青岛一个全新的文化新据点。
“青岛往事”新地标
还原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情景,全新改造的中国电影院一楼大厅内,珍贵的电影海报着重突出影院的年代感,就像一道光影之门,让人一下沉浸在那个历史时空里,展开一场穿越时空的情怀之旅。
沿着楼梯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左手边的墙上,装饰的是“山东大戏院”的历史招牌以及电影院的一系列老照片。在漫长的时光里,青岛与电影相伴相随,而中国电影院就像是一位记录着城市文化风采变迁的老者,守护着中山路,守护着独属于青岛的光影记忆。
据介绍,早在筹备时,这栋老建筑被命名为青岛大戏院,落成前正式定名为山东大戏院。由于历史时局原因,影院也几易其名,曾经有过“国际剧场”“中国剧院”“中国影剧院”等名称,最终在1986年正式定名为“青岛市中国电影院”,并一直沿用至今。
曾经它珍藏在每一代青岛人的记忆里,如今,作为“青岛往事”的新地标,它将继续陪伴着每一个人的戏梦人生。
据介绍,市南区目前正着力构建青岛往事文化品牌,中国电影院作为重要的文化载体,将举办中国人第一家电影院情境复原及系列影展沙龙活动、“跨越百年瞰览青岛”光影刻录展、“百年回响岁月印记”老照片静态图像展、“青岛往事”主题下延展光影市南•电影系列艺术沙龙等系列活动,激活文化的价值基因,构建岛城文化自信,形成广泛的品牌社会效益、长效的产业经济效益。
“电影之都”新场景
众所周知,青岛的“电影之都”之名已享誉世界,而中国电影院恰恰成为了“电影之都”青岛历史城区里的新场景,在青岛老城区,在中国电影院,你完全可以寻找到一份来自青岛“电影之都”的专属味道。
在翻新后的中国电影院二楼休息区,消失已久的录音机、见证历史的珍贵胶片,以及吟唱至今的黑胶唱片等老物件,无不诠释着一座“电影之都”的岁月印记和片场时代感。
“在青岛的历史城区里,你同样可以追溯时代的点滴,老物件背后的情怀还有逝去的年代感,一个诠释时代岁月的沉浸式空间,可以让观众影迷游客体味那个时代的百态风情。”工作人员介绍,另外,在二楼的多媒体影片体验区,运用现代的多媒体设备,围绕在青岛不同历史时期的相关电影作品,展示青岛城市与电影行业的发展史。
陈列的多台胶片放映设备,同样充满了年代感,曾为观众带去舒适观影体验的同时,更为中国电影事业发展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穿梭在影视历史之间,观赏着《流浪地球》《外太空的莫扎特》等等最新在青岛拍摄制作的票房大片,似乎青岛“电影之都”名片越加清晰锃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