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百年里院的艺术气息
骤雨初歇,大鲍岛飘起了小提琴声。5月20日傍晚,海泊路南侧的老里院,“提琴共鸣——付尧与朋友们的音乐会”举行。小提琴手付尧和民谣歌手扈海平,专门选了“5·20”这天将朋友们请来,举办了这场小型音乐会。现场有衣着考究的企业家、艺术家,有下班后赶来的职员,有白发苍苍的老城区居民,也有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人们静心聆听音乐,感受百年里院的历史感和艺术气息。
老城区呈现出浓郁的艺术气质。这气质,突出体现在人的身上。摄影家大熊早早来到音乐会现场,还把家人也带来了。他是土生土长的青岛人,摄影工作室就在附近,非常喜欢老城区的氛围。作为青岛特色建筑,里院是由西式洋楼与四合院结合而来,是中西合璧的产物,天生就具有兼容并包的基因。在这里,无论传统文化,还是西方艺术,都没有太多违和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在老城区漫步、拍照、写生。里院更新之后,这里整洁、舒适,移步换景,仿佛走在电影和油画之中。
艺术给老城区带来了勃勃生机。与音乐会隔着一条马路,洛川家美术馆馆长刘海涛,刚刚结束一天的工作。洛川家美术馆的名字来自于著名商人孟洛川,场馆也是当年孟洛川宅邸的一部分。这座美术馆面积不大,但营业一年半以来,已经陆续做了28个展览,成为一处网红打卡地。近年来,众多美术馆、书店、咖啡馆、葡萄酒窖等落户老城区,在这里上演了一场“文艺复兴”。而这些商家一个突出的共同点就是“小而美”,虽然规模不大,却都精致、特色分明。其中,有的还“螺蛳壳里做道场”,营造集影视影像、咖啡轻食、艺术教育等于一体的小型“综合体”。这些业态与里院建筑结构相适应,有利于老建筑的保护,也给更新后的历史街区增添了诸多细节,使其更丰盈、更摇曳多姿。
艺术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品质。“长这么大第一次听小提琴音乐会,而且离着这么近,太美,太亲切了。”老城区居民张先生说,下一次还会再来听。事实上,老城区的文化艺术已经滋养了众多市民的生活。几乎每个周末,都有人从四面八方来到位于安徽路5号的良友书坊,观看艺术展或者听讲座。不远处的小红楼美术馆、1907光影俱乐部等,也都集聚了不少人气。随着以中山路为核心的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推进,未来还将有更多与文化艺术相关联的业态涌现。这些都将深深融入居民的生活,让人感觉艺术就在身边,或者就在踮起脚尖便可企及的地方。
艺术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城市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座城市的软实力。只有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度、实效性,真正尊重市场,努力优化生态,艺术才能绽放出绚丽之花。(王学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