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2022  建筑  2023  /峰会/  文化产业  /佟涛/

300岁古石鱼现身青岛,三大谜团仍待解!胶东国际文化客厅展出镇厅之宝

近日,在胶州胶东国际文化客厅内,由这家文化客厅出资拍回的一条重达上百斤、距今300多年历史的古石鱼,正式对外展出。由于它曾是北京一所皇家寺院的法器和镇院之宝,以及还有能消灾避祸的传说,所以一经展出就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参观和祈福。

“最近有专家来到现场,对石鱼岁数提出疑问,虽然石鱼初步鉴定为产自清康熙年间,但寺庙建成年代远在清代之前,所以对于它的制成年代仍需进一步推敲。此外,对石鱼的材质和失传原因也提出了不同看法,今后我们也将对石鱼作进一步的考证,争取早日解开它的前世今生。 ”青岛胶东国际文化客厅负责人刘琳说。

300岁古石鱼现身青岛,三大谜团仍待解!胶东国际文化客厅展出镇厅之宝

石鱼历经沧桑如同“化石”

青岛胶东国际文化客厅位于胶州胶东街道,近日,记者来到这家文化客厅,客厅北侧有一个展览台,只见一条古石鱼高高悬挂在展览台正中央一个名为“龙门”的木质建筑物当中。展台四周正围着不少人在祈福,还有一些人沿着石鱼身体不断抚摸,以求庇佑。“听说这条石鱼很有来头,还流传着很多能消灾避祸的传说,这不就过来看看,顺便沾沾灵气。”“石鱼传到现在有好几百年了,看着模样确实不一般,来看看摸摸,也是图个吉祥。”在现场,人们对于石鱼的来历议论纷纷。

记者看到,古石鱼全身墨绿色,长120厘米,平均宽30厘米,厚2厘米左右,足有上百斤。鱼头、鱼嘴、鱼须、鱼鳞、鱼尾、鱼鳍……石鱼虽然历经数百年沧桑,但这些部位依然清楚可见,形象逼真,俨然一条历经万年风霜的“鱼化石”。值得注意的是,鱼身一侧还分布着一些后天形成的小气泡,用手轻轻抚摸鱼身,非常柔顺丝滑,没有一点粗糙感,手指轻轻敲击,一股灵动清脆之音便回响在四周。

石鱼曾是清皇家寺院法器

“几年前我们听说有一家拍卖行准备拍卖这个石鱼,本着保护它的目的,我们客厅就拍了回来,现在已经成了我们的宝贝之一,以后我们会好好将它保护起来,并传承下去。 ”青岛胶东国际文化客厅负责人刘琳说,石鱼拍回来后,经过专家鉴定,初步认为,古石鱼以前曾是北京一所皇家寺院名为“钟鼓鱼磬”的法器和镇寺之宝,当初这家寺庙还专门设立了一个鱼王庙殿用来摆放石鱼,石鱼应该是清康熙年间所制,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而在清代晚期,这条石鱼曾经不知所踪。

据史料记载,从康熙到光绪200多年时间里,每位皇帝都曾到过北京这所皇家寺庙敬香礼佛。来此进香的官宦、学子、商贾、百姓更是络绎不绝。而关于石鱼的这段记载是:在寺庙西侧有个龙王殿,又称石鱼殿,殿前檐下,挂有一条石鱼,体长5尺,呈墨绿色,敲击时,能发出金石之声。

古石鱼仍有三大谜团待解

据刘琳介绍,古石鱼至今还流传着一个美丽故事,传说这条石鱼原来是南海龙王进献给玉皇大帝的神鱼,放养在瑶池里。有一年天下大旱,疫病流行,玉皇大帝就派这条神鱼下凡人间拯救百姓。石鱼广有神力,在当时的天下南七北六的十三个省里,无论哪个省发生了旱灾,只要敲击一下鱼身相应的部位,那个地方就能够下雨,人的身上什么地方有了疫病,只要用手摸一下鱼身上的相应的部位,疫病就可以痊愈。民间有“摸鱼头,平平安;摸鱼背,康康健;摸鱼腹,财富满满;摸鱼尾,好运连连”的说法。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对于古石鱼的前世今生,专家们提出了三大不同看法。一,有专家认为,根据史料,北京这所皇家寺院始建于晋朝,寺院名字也是多次更改,所以据此推断,石鱼的制成年代有可能要比清康熙还要早;二,对于石鱼的石料材质,直到现在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石鱼有可能是用陨石所制,有人则说是用位于北京和河北区域之间民间称为“鱼籽石”石料制作而成,所以材质一说也是扑朔迷离;三,石鱼曾经失踪过一段时间,但时隔数十年仍保存完整,对于它的失踪原因也是一个未解之谜。

这些传说为石鱼增加了诸多神秘色彩,或许在相关专家的进一步研究下,古石鱼身世终会真相大白。(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牟成梓 张涵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