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助推乡村振兴 青岛启动北方茶产业第一个“国字号”平台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26日讯 为更好发挥标准化工作对乡村振兴的技术支撑作用,5月26日下午,市市场监管局和市农业农村局在崂山区召开全市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国家茶业流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建设,并为新成立的市市场监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市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授牌。这是我市农业农村标准化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会议,有利于协调各方形成推动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的合力。
初夏的午后走进崂山区王哥庄街道唐家庄社区,村道平坦,房屋崭新,一步一景,在成片茶园的环抱之中,行人恍如画中游行“世外桃源”。这是山东省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村,通过标准化建设人居环境大大提升,同时社区通过深度挖掘生态旅游资源产业,探索出一条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发展美丽乡村有了标准,面貌焕然一新,而标准化助推乡村振兴正在发生着肉眼可见的新变化。青岛一直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2003年以来,先后承担建设了18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其中有3个是茶叶示范区,还有包括国家茶业流通标准化服务与推广平台在内的2个国家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在全国率先承担了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和全国第一批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为包括农业农村在内的人才建设探索了标准化路子。崂山区作为2015年市政府确立的标准化改革先行区,承担了国家标准化服务业试点、省级都市农业标准化试点。
在参观崂山万里江茶博物馆时,记者了解到,目前崂山茶种植面积达20000余亩,年产量1500多吨,产值6亿余元,被誉为“江北第一名茶”,崂山茶区域品牌价值已经从2010年的4.2亿元提升到2022年的14.64亿元。当天正式启动国家茶业流通标准化服务与推广平台建设具有非凡的意义,它是中国北方茶产业的第一个“国字号”平台,由青岛万里江茶业有限公司和中国标准化协会联合承担建设任务,项目以青岛茶、崂山茶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组织茶叶生产流通企业、茶叶科研机构、标准化技术机构等广泛参与,开展生产技术研究推广、市场流通、品牌推广等工作,这是新形势下从茶产业链发展中改善农业供给、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
日前,市市场监管局、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青岛市乡村振兴标准体系的通知》,对“十四五”期间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提出了要求。会上还对《青岛市乡村振兴标准体系》进行了解读,我市将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标准化工作的主攻方向,坚持绿色发展,提高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标准的供给;坚持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用标准化夯实乡村治理能力的技术基础。围绕产业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人才振兴等5个方面,重点推进乡村振兴标准化建设。(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吴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