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自然共情 让文明出游绘就青岛“颜值”
随着市民对精神产品的需求越来越突出,即便受疫情影响,在可实现范围内的自我满足规划,还是让节假日出游的氛围和形式得以施展。在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中,露营野炊等玩法可谓在青岛大放异彩,帐篷的“海洋”蔓延在草地和海岸周边,然而,背后滋生的不文明现象也逐渐凸显。
露营野炊看似潇洒,却不能任性而为。倡导“无痕露营”,老生常谈,顾名思义,就是离开时不要留下任何会给环境造成污染的痕迹。“斯斯文文的来,漂漂亮亮的拍,走了之后才知道是什么素质”、“大多数都带了孩子,极少数做了榜样”……社交平台上的声讨打脸又真实。当部分“网红”竞相斗艳时,所有繁琐的出片道具都能备齐,唯独忽略了那最不显眼的垃圾袋;当一些家长选择亲子露营,跳脱常规的带娃环境,这本该是一次最生动的素质课堂,却在大自然面前相形见绌。
文明露营、体面露营,未必是那种“氪金”的、浮夸的“精致露营”,而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内在协调与共情。
如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露营需求、怎样应对人流带来的生态环境考验,自律、约束、引导缺一不可,对个别不文明的露营者必须要敢于较真。露营热还将持续,城市居民选择这种休闲方式是大势所趋。可以尝试采取押金制模式,对制造且留下垃圾,甚至破坏了花木与公共设施者扣留押金,提高不文明的经济成本。
目前,尚有不少小众营地还未被商业开发,市民依旧可以享有不拥挤、不嘈乱、回归自然的体验。但有不少区域已开始严禁野炊露营,批量暴露的文明短板和行业乱象,或许就是压垮“免费”的最后一根稻草。文明出游是底线,因为它与参与者的利益也在密切相连。
从立足人文青岛高度上讲,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人文素养,都在以艺术魅力提升着青岛“颜值”。艺术源于生活,人们在自然中体验、感悟、提炼、加工,甚至包括不折一枝花、不损伤草地、不乱扔垃圾;艺术又高于生活,人们擅于创造、挖掘、改变、定义,适应全新的格局,装扮另一番天地。
每一次扎营就是一处落笔,打开记忆的宣纸,不应只有构图饱满的瞬时画面,身后的留白,才是人们赋予自然的最有价值的镌刻。你我都在手执画笔,绘就着文明出游的城市风景线。
信网评论员 秦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