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300年非遗豆面灯点燃冬奥情
威风凛凛的老虎、金光熠熠的彩凤、憨态可掬的大象……2月13日,在青岛市即墨区田横镇南芦村71岁农民孙秀芳的家里,已经摆好了大大小小30多个豆面灯,其中最为抢眼的就是两盏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雪融融”,千奇百态的豆面灯令人目不暇接。
据孙秀芳介绍,在即墨区沿海村落,每逢元宵佳节,家家户户都会用黄豆面捏灯,俗称豆面灯。作为非遗文化项目,豆面灯以黄豆面为主要原料,做灯前先用食油掺和豆面揉成筋道十足的面团,之后塑型、风干、上色、上釉,在灯盏内插上一根当地山上特有的草木,并缠以棉絮做灯芯,倒入豆油,一盏活灵活现的豆面灯就做成了。
“正月十五傍晚点亮面灯,这不仅寄托着人们浓厚的乡情,也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祈盼,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孙秀芳说。
小小的豆面灯更是透着青岛独特的“海鲜”味,扇贝、龙虾、海参等这些五颜六色的微型面灯还没有手掌心大,从外观上来看,根本无法想像是用面做成的。
北京冬奥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吉祥物“冰墩墩”、“雪融融”更是成为“顶流”,孙秀芳也借此机会做了两盏豆面冬奥会吉祥物,祝福中国运动员取得佳绩。
即墨区委宣传部新闻科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即墨沿海渔村,正月十五元宵节制作豆面灯的习俗已经传承300多年,成为当地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进入新时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豆面灯的品种越来越丰富多样,从最初的几种逐渐发展到现在的70多种,螃蟹、大虾、八带、比管鱼、扇贝、琵琶虾等青岛特色海鲜也被制作成了豆面面塑。每一盏小小的豆面灯,都承载着渔民们对渔家文化深情依恋,寄托着农家人对人寿年丰的祈盼,蕴含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表达对北京冬奥会园满成功的祝福。(编辑/王晓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