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青岛“剧本杀” 年入百万与血本无归轮番上演
日前,一则黑龙江新增1名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连续3天玩剧本杀”的新闻,让众多网友重新开始审视“剧本杀”行业。
从2016年登陆热门综艺到成为现象级线下社交活动,从单纯的读剧本玩角色扮演,到换装沉浸式体验,再从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实体店到与文旅、民宿业融合——作为近年来悄然流行的社交“新宠”,“剧本杀”在“Z世代”年轻群体中有极高的参与度,并逐渐形成了一条清晰的产业链。
凭借 “让玩家惊喜的剧本故事和有趣丰富的线下体验”,“剧本杀”门店数量迅速增加。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线下 “剧本杀”实体店数量增加至3万家左右,而青岛“剧本杀”店面的数量也有数百家。记者探访也发现,数量剧增的情况下,也因“剧本杀”行业尚未形成规范的管理,从上游的剧本创作,到下游的店铺经营,岛城的众多从业者们依然在摸着石头过河,年入百万与血本无归的剧情轮番上演。
沉浸式社交游戏火起来不同剧情体验“不同人生”
在敦化路的大融城三楼,一家名为戏门町店内,不同的房间被装饰成欧式、古风、日式等不同风格。其中一间工业风格的房间内,玩家们面对面坐下,在DM(“剧本杀”主持人)的带领下细细地研读着各自扮演角色的剧本。
他们面前的桌子上,摆着用于记录关键信息的笔和纸,还有一桌子零食和尚未开包的外卖午餐——桌上几名“老玩家”知道,这次是五六个小时才能玩完的剧本,把饭桌搬到“剧桌”上,才能保证这一下午玩得更加充实。
“最近一段时间几乎每个周末都组一局‘剧本杀’,有时玩得不过瘾,一周组两次。”被朋友带着参与“剧本杀”,今年22岁的郭林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已体验了十几个剧本,从当初对“剧本杀”闻所未闻的“小白”成了“组局达人”。这一天,他们尝试的是一个推理难度极大的“进阶”剧本。
“非常‘烧脑’,长时间的讨论也没有理出思绪。 ”郭林说,这类剧本让他非常享受,“不只在剧本里体验角色人生,重要的是不断接近‘真相’过程中的紧张与刺激。 ”
在青岛大学附近的一栋写字楼,也聚集了多家“剧本杀”门店。大三学生小魏兼职其中一家店的DM(剧本杀主持人),附近高校的学生、公司员工是他接待的主要客户群体,小魏说,也有不少学生会“上瘾”,每周末都会带朋友来的。
“这个游戏的独特之处在于帮助玩家‘重启’人生,了解、感受和进入不同的身份。 ”小魏说,“剧本杀”是只能玩一次的游戏,每一次剧本杀都有不同的故事体验。
具体来讲,不同的人从“剧本杀”中获得的东西也不尽相同。对于推理爱好者来讲,他们更享受推理解谜的过程,享受灵感乍现那一瞬间的内心满足;而有的人则单纯希望从游戏中释放压力,玩一玩情感本,动情地哭一哭,宣泄现实的烦恼和不快。
剧本和MD是核心让用户忘记现实沉浸于角色
记者在“大众点评”搜索“剧本杀”门店信息,截至目前数据显示,在青岛有数百个相关搜索结果,其中居于“人气榜”前列的均是带有“沉浸式”实景体验的门店。
“2019年还只有200家,现在在正常运营的有近1000家了。 ”岛城一家名为“十三档案”的“剧本杀”创始人董庆贺说,“剧本杀”引入国内的时间不长,但线下“剧本杀”已经历了几次迭代,从单纯的剧本围读式破案,到实景场馆角色变装的沉浸式玩法,再到如今,已经演变出各类新形式。
线下“剧本杀”主打的沉浸式体验,让玩家体验不同的人生。“有些男生会特意选择古风剧本中女性的角色,也有些女生会扮演男性侠客。 ”董庆贺介绍道,“开始前我们会引导顾客忘记自己,结束前我们会提醒顾客不要把感情带入现实,甚至有些体验很好的剧本,需要一段时间才能从角色中走出。 ”每一场游戏都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让玩家荡气回肠。
形式固然是新鲜有趣的,但“剧本杀”却不是光靠形式就能让挑剔的玩家买单的,说一千道一万,“剧本杀”的核心永远逃离不掉“内容”两个字。“包括DM(现场主持人)的引导和好的剧本才是核心。 ”董庆贺说。此外,对于“剧本杀”的从业者来说,演技也是必不可少的。
据了解,目前,从内容上划分,国内的“剧本杀”分为“硬核本”(以推理为核心,难度较大)、“还原本”(借助推理还原故事,往往具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欢乐本”(情节诙谐幽默,注重欢乐体验)、“恐怖本”(注重渲染恐怖氛围)、“情感本”(通过动人的情感故事打动玩家)、“阵营本”(玩家被划为不同阵营进行对抗)与“机制本”(在剧本中设置游戏环节,以其为玩家赋予能力,推动剧情)等7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