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国际机场启航 揭秘"海星"建设领域五大领先特色
俯瞰青岛胶州,一只巨大的呈放射状的“海星”盘踞于此,美丽而又壮观,这便是取代青岛流亭机场,于近日正式转场运营的胶东国际机场。该机场是山东首个4F级机场,开航投运后,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29.8万架次的需求,打造了国内首个集航空、铁路、公路、城市轨道等多种方式于一体的“全通型”综合交通枢纽。
作为山东首个F级机场,在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哪些领先技术呢?记者采访了青岛胶东国际机场的参建方之一的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一公司项目负责人。该建设单位承建了航站楼指廊范围内A、B、D指廊的电气工程、给排水工程、通风空调工程以及弱电和消防预留预埋工程等施工内容。
“海星”璀璨,五大特色
青岛胶东国际机场是世界首个采用了集中式单体五指廊造型航站楼,一期以“海星”形象为造型,关联青岛地域文化;远期将以“齐”字为总体造型布局,展示齐鲁悠久文明,是首个高铁地铁零换乘机场。
新机场以“智慧机场、绿色机场、特色商贸、人文机场、综合交通”五大特色为主导:以“物联网+机场”模式打造具有九大智慧与六大体验的“智慧机场”;以科学规划能源利用打造“绿色机场”;引入“O2O”商业模式,聚集日韩国际品牌发展“特色商贸”;引入艺术展会的运营模式,结合广告及标识系统集中体现青岛地域文化特色,打造传承城市文化的“人文机场”;以“快速连接主城区,便捷服务半岛地区”为规划原则,将高铁、城市轨道引入机场并在地下设站,全力打造立体化、全通行、零换乘的综合交通网络。
技术创新,绿色供能
开工伊始,由于工程面积大,单体之间距离超过5公里,从预留预埋到设备安装1400多天的日夜坚守,每天2万步是中建安装项目团队的日常。
作为国内首批建设独立能源中心的机场,能源中心通过A指廊管廊空调管道与航站楼连通,为整个航站楼提供冷热源。在宽度仅2.5米的综合管廊内,安装两根尺寸为DN900的管道,对于管道的运输和安装都是极大的考验。
为此项目团队进行了一系列的工法创新应用。比如项目团队编制《可挠金属导管的成品保护》QC成果,提高了可挠金属管的成品保护,避免了大面积返工。另外项目团队编制的《放热焊接技术在接地施工中的应用》工法,大幅度降低接地电阻,保证了设备的接地的可靠性。
目标突破,科技引领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为了实现高精度深化要求,项目部决定工程施工全程采用BIM管理,将管线进行综合排布,并根据三维模型测试各系统管线是否碰撞,导出关键部位剖面图。而最为复杂的地下综合管廊,由于采用BIM技术进行提前策划排布,实际施工比原计划提前了12天。除此之外,项目部还将工程管理信息采用现场二维码管理的方法,将各专业技术交底制作成二维码在现场主要施工区域张贴,方便作业人员查阅,也为项目技术人员检查各项工序提供了便利。另外项目部还利用二维码进行劳务人员管理,进场安全教育合格的人员在安全帽上张贴二维码,方便直接查询劳务人员信息。
远于谋略,筑力启航。胶东国际机场将成为青岛市以及胶东半岛综合交通的新“引擎”,也将成为我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新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