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文化产业导刊 》青岛编辑部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探路绿色城市建设 青岛呈现“盎然”之势

来源:青岛日报   时间:2021-07-22

一场绿色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大幕,在青岛已经徐徐拉开。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全新的宏伟蓝图中,绿色发展已然成为“十四五”规划的显著注脚。面对这场任务艰巨的世纪大考,青岛抢抓机遇,加紧制定路线图和施工表,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力争走在全国前列。

“疾足者先得”。去年年底,青岛成功获批全国首个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从更高层面上对城市发展提出了新目标和新任务,同时也意味着青岛将拥有更多“先发优势”,加快为全国绿色发展提出“青岛方案”,贡献“青岛力量”,在打造绿色城市发展样板之路上步履不停。

为了助力打赢“碳达峰、碳中和”这场硬仗,为期两年的“绿色城市”试点期,对于青岛而言时间紧迫、任务艰巨、使命光荣。能否在此期间完成从“试点”到“示范”的跨越,是对一座城市全方位的考验。“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绿色城市的构建,离不开社会化的多元参与机制、政府不同部门及不同层级间的协调工作机制、资金的投入保障机制等。

试点启动仅仅半年多时间,无论是体制机制,还是政策支持,抑或是项目载体,青岛的试点工作已经破题起势、初显成效。把“绿色城市”试点工作顶格推进,围绕绿色金融、绿色生态、绿色建造、绿色生活四大领域,着力建机制夯基础、谋长远求实效。

眼下,各方力量正厚植绿色竞争力,催发绿色城市拔节生长,全面开启“盎然”奋进之势。

顶格推进:统筹联动,“一盘棋”整体推进

绿色城市发展,绝不是简单地建几个公园,修几条路,而是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和城市发展理念,更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高质量生活的重要保障。在此实践过程中,不仅需要科学调度、精准指挥,更需要让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

“针对此次试点任务,我们突出‘扁平、精准、系统’三大重点,着力建立起一套顶格推进、齐抓共管的工作体系。”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陈勇介绍。在体制机制方面,青岛坚持把试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顶格推进,成立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挂帅,各区市政府、部门及相关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青岛市绿色城市建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试点工作重大问题。针对试点工作量大面广、涉及部门职责交叉的实际,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建立大城市更新、大城市管理两大指挥调度工作体系,切实做到日常管理模块化、工作运行扁平化,实现统筹联动一股劲、工作推进“一盘棋”。

精准施策,方能事半功倍。今年年初,青岛正式对外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点的实施意见》,青岛构建“绿色城市”的路径也随之清晰——将试点工作细化为4大类27项具体任务,内化为城市长期行为和自觉追求。与此同时,出台今年的试点行动计划,制订年度30项具体工作目标,每项均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可以说是“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一个堡垒一个堡垒攻坚”。

绿色城市建设是个一以贯之的过程,需要系统化推进。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波告诉记者,在专门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和专业机构“把脉”的同时,我市还围绕“绿色城市”试点任务,搭建政策、规划、标准、机制四位一体的制度体系,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青岛模式”。

锚定“青岛路径”:“从点到面”逐个击破

有了顶层设计,也就意味着青岛拥有了一部绿色城市构建的“基本法”。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记者采访获悉,在执行落实层面,青岛也有了明晰的路径——把握“片区、平台、项目”三大关键,着力构建一个点面结合、协同联动的推进格局。首先确定了5个试点片区,重点在环胶州湾核心区域布局上合示范区绿色城市建设发展试验区、青岛国际邮轮绿色港区试点、西海岸新区零碳先行区、中德生态园零碳园区、青岛奥帆中心零碳社区,目前各片区试点工作已全面铺开;其次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等平台,提升试点工作的智能化水平;最后紧抓项目载体,培育一批以零碳产业园、零碳工厂、零碳社区为代表的绿色城市建设标杆项目,推动产学研资深度融合、落地转化。

在“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正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针对此,青岛与金融机构、企业主体合作“牵手”,打出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多模式支持的“组合拳”。今年,我市先后开出全国首张超低能耗建筑性能保单、“减碳保”建筑节能保险保单,发放全省首笔1000万元“碳中和”贷款和首笔5亿元“碳中和”债券。目前,全市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925.34亿元。

今年以来,我市系统推进城市生态修复、海绵城市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洁取暖改造等重点工作,全面启动城区“煤改气”清洁取暖建设,开工建设城市天然气管网176公里、加氢站3座,工业余热和清洁能源供热能力220万平方米,预计2022年城区全部达到清洁取暖要求。

据悉,目前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已实现100%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今年新增星级绿色建筑标识129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226.8万平方米,全市已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6339万平方米、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面积接近4000万平方米。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在试点期间,青岛始终将“以人民为中心”放在突出位置,一体推进基础设施补短板、公共服务强功能、自然生态优环境。今年以来,全市轨道交通实现六线并网运行,运营里程达到246公里,跻身全国城市前十。启动历史建筑保护修缮10.3万平方米,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43个,惠及居民5.5万户。

未来可期: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

作为一座素来与绿色结缘的城市,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是青岛最大的本土优势。

在城市建设方面,青岛先后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国家低碳试点城市等称号,一项项殊荣为这座城市积淀着底蕴,厚植着发展潜力。可以说,在绿色低碳的发展之路上,先行先试已融入青岛的城市肌理。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梯次推进……接下来,青岛还将充分挖掘各个重点项目片区的资源禀赋优势,把重点项目片区作为提升城市能级地位的重要引擎、提升城市品质价值的重要抓手、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支撑。同时,及时总结推广典型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提升重点项目片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并逐步向其他片区推广,全面带动绿色城市建设发展工作水平整体提升。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对新的示范点做到成熟一个,命名一个,对已命名的示范点,每年进行复查验收,确保推进效果。

随着“绿色城市”试点的打响,青岛各方已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势,引领绿色低碳发展走向纵深,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和最持久的优势。“下一步,青岛将持续探索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模式,继续健全完善政策指标体系,优化做实重点项目片区,加大统筹协调推进力度,让多方力量都投入绿色城市建设发展中。”陈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