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李沧:以高质量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青岛国际院士港研究院。
■李村街道果园路小区老楼加装电梯项目交付。
■李沧区为企业、群众提供“身边办”服务。
■青岛二中院士港分校。
■百年征程,奋进李沧。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要多打造市民休闲观光、健身活动的地点,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丰富多彩。”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李沧区上流佳苑社区,与市民紧紧握手,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了解基层党建工作。
今年4月26日,省委书记刘家义来到青岛国际院士港,主持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院士专家发言和院士港有关工作汇报,与大家一起研究进一步推进院士港发展的思路举措。
亲切关怀温暖人心,殷殷嘱托催人奋进。以此为动力,李沧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用创新描绘着小康路上高质量发展的蓝图,以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新时代的合格答卷。
创新为先
院士创新特区“重塑基因”
在4月26日举行的座谈会上,刘家义表示,院士港是新生事物,前期青岛市及李沧区对院士港建设发展做了很多探索,取得一定成效。办创新的事情,必须有创新的精神。要搞清楚院士港是什么、谁来办、怎么办,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壮大十强产业,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创新制度机制,培优法治环境,强化政策保障,打造智力汇聚、学术交流、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平台。科技部门要牵头成立专门小组,认真梳理总结,广泛听取意见,拿出具体可行的办法,推动院士港优化、规范、做实。
长期以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院士港建设,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的青岛国际院士港建设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将院士港提升到市的层面建设、利用、发挥作用,打造青岛科技引领城建设的重要支点、构筑“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重要支撑。
时下,李沧区正深入贯彻落实刘家义视察院士港指示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用创新的精神办创新的事情,奋力建设“院士创新特区”,打造智力汇聚、学术交流、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平台。
这几天,李沧区200台氢能源渣土车陆续挂牌上路,这些车辆使用的整套氢能动力系统,从研发到生产,全都在当地完成。
今年的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打造山东半岛“氢动走廊”。聚焦山东氢能战略,为培育产业生态,争当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青岛国际院士港,自2017年便开始布局一条制氢、储氢,电池、整车氢能全产业链,全球聘请顶尖人才。
2019年,“同清吉湖”协同创新中心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院士发起成立,围绕氢能全产业链展开攻关,打造国内顶端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中心。院士港引进了李献国、甄崇礼等外籍院士,与钟志华院士团队联合攻关,取得氢能催化剂、膜电极、电堆、燃料电池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有望打破国外公司垄断。目前,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实验室等两个项目入选山东省“十四五”氢能产业重大示范试点。
时间拨回到2016年。当年6月,李沧区抓住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科技三会”、发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重要讲话的契机,选择毗邻青岛高校和科研机构集聚地,盘活一处因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的“闲置楼”,造就了院士港的雏形。以此为起点,李沧区不断强化人才、科技两大支撑,激发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按照基因改造、平台打造、管道塑造、幸福创造一体化思路,聚力打造青岛国际院士港,重点招引外籍院士开展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打造配置全球高端要素的新高地,奋力闯出一条全面重塑高质量发展基因的新路。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缺一不可。院士港坚持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用生态思维创发展环境,以构筑国际院士生态集群、院士技术创新(实验室)集群、院士产业发展集群、科技经典旅游集群系统工程为目标,按照“产城融合”思路,推动99.9平方公里的李沧全域转型升级。
院士港统筹推进“9个核心板块+3个协同板块+1个配套片区”的板块布局,在东部世园会核心区域布局院士工作站、院士港产业加速器、院士港研究院、院士港产业核心区试验区、院士技术论坛、院士技术创造创新银行、院士特色风情居、院士综合服务网、院士顶尖荟等9个核心板块;在中部商贸通达区域布局丝路协创中心、数字经济平台、青岛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等3个协同板块;在西部胶州湾岸线区域15.7平方公里的楼山工业区布局科教产融合园区,以院士为引领、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为主要方式,让资本、知识、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激活起来。
经过近5年的发展,294名院士签订入港合作备忘录,重点跟进其中108名院士并动态优化结构,海外院士占89.8%。建成336.9万平方米产学研载体,2020年产值达到623亿元,综合品牌价值突破300亿元。连续3年举办“海外院士青岛行”,每届均实现百名海外院士汇聚,在此基础上创设“青岛国际院士论坛”,形成广泛的国内外知名度。启用面向33个国家和地区56个科学院、工程院的“国际院士联系网络”,建立“全球院士大数据库”,广泛联系各国院士逾万名。2021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青岛探索打造院士创新特区”,将其列为全省100件大事中的第8位。
站在新起点,谋划新发展。下一步,李沧区将着力培育创新产业“硬”实力,进一步激发院士港的科技创新策源能力,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壮大山东省“十强”产业、青岛市“13条产业链”,培育更多关键核心、自主可控、广泛应用的硬核技术。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思路,大力培育智慧新能源交通、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和智能建造、中子技术、经纪人经济六大产业集群。同时,聚力优化创新制度“软”环境,通过持续深化“思想革命、质量革命、效率革命、程序革命”,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激情和能力,增加有效制度供给、培优法治环境、强化政策保障,吸纳和用好外籍(含华裔)院士顶尖人才“增量”,打造人才、知识、技术等要素跨国流动更加便利的“自由港”。
民生为本
构建幸福宜居新典范
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进行“一键报事、报修”“一键缴费”,公共区域也设置了“一键报警”按钮便于呼救;困难群体可通过家庭中的设备“一键呼救”,信息直达社区管理人员;居民可通过APP实现线上下单采购、线下送货到家……在“智慧小区”上流佳苑,科技很贴心,生活更有安全感。
李沧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实际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在李沧区的发展轨迹上,“宜业宜居宜身宜心”被镌刻进这座中心城区的坐标,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等群众最急盼最关切的难题始终被摆在最前面,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2016年以来,全区累计实现新增就业人数28.47万人,政策性扶持创业1.53万人,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6万人次,为全区1700家重点企业和119个社区“1对1”匹配人社服务专员,创新搭建人社智能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政策找人、岗位找人”,构建起智能化、立体式、全方位、广覆盖的跟进式就业帮扶体系;新建成并启用的中小学和幼儿园达27所,总投资额近30亿元,新增学位2.6万个、学校和幼儿园建筑面积36.1万余平方米;科学布局60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组建165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签约服务22万人,打造出15分钟健康服务圈,把“家人式”的健康服务送到每一位居民“家门口”……
每年办好民生实事,是李沧区长期以来始终坚持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李沧区积极创新区办实事筛选确定方式,就反应热度较高、呼声最为集中的问题,面向居民群众面对面征集意见,解惑答疑,找准解决路径。其间,居民代表围绕身边最“急难愁盼”的问题畅所欲言,区相关部门积极回应,有的现场予以解答办理,有的将吸纳体现到实事项目中。
为了让更多企业、群众享受到优质高效的“身边办”服务,李沧区深入开展“零跑腿”“四到”工作,在100%打通行政许可事项“零跑腿”路径的基础上,创新实施“政务服务+”模式,将帮办代办作为一种能够与企业群众真诚互动、更加有温度的审批服务手段,以“政务服务+管委会”“政务服务+行业协会”“政务服务+街道”为载体,将服务窗口进一步前移,激活帮办代办服务的“联动效应”“共震效应”,打造出10分钟便民利企服务圈。
品质提升
市民生活更美好
“加装电梯对我们这些腿脚不利索的老年人来说太方便了!”年初,在李村街道果园路小区3号楼一单元门前,居民纪家波接过了电梯启动钥匙。得益于“街居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多部门积极响应、建立项目推进联席会议机制,终于破除了居民意见统一难、资金筹措难、审批程序繁杂等难题,打通电梯安装绿色通道。
以“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为目标,李沧区像“绣花”一样管理城市,不断提高城市管理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推动一件件顺人心、暖人心、聚人心的好事实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改造前,宅间空间拥挤、功能性差、停车难、植被退化严重、地形高差大、土坡坡度陡、内涝积水;改造之后,通过整治绿化、改造排水管道、建设下沉式绿地及雨水花园,让小区的基础设施和景观效果得到较大改善。这是青岛市采用海绵城市理念改造的居民小区——李沧区翠湖小区的变化。随着李沧区西北部25.24平方公里成为青岛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唯一试点区域,雨水变成造福城市的“财富”,城市的“里子”“面子”都出彩。
让“新时尚”成为好习惯。每天早上八点,兴华路街道兴国路社区的智能回收机就会迎来一天中的垃圾回收高峰时段,居民输入手机号或微信扫码就可以投递可回收物,既方便又环保,还能按投递重量积分提现,居民投递很踊跃。目前,李沧垃圾分类实现348个小区全覆盖,设置分类垃圾桶点6678处,布设分类垃圾桶1.5万个,累计设置智能垃圾回收箱346台,居民小区分类收运覆盖率达100%,标准四分类桶点及撤桶并点改造完成率均达到100%;全区72条主次干道机扫、洒水、冲洗率均达100%,精细化保洁实现无缝隙覆盖。
城市品质提升,最是于细微处见功夫、见态度。2016年以来,李沧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完成98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居民约6.3万户;整治道路及背街小巷74条,整治面积约101.8万平方米;新增停车泊位11381个;金水源小区、世园美墅小区、果园路小区共24栋楼65部电梯加装并投入使用;自2016年至今,全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约728.29万平方米。
涵养气质
满城遍开“文明花”
时下,党史学习教育正在李沧区如火如荼开展。
作为区文化单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主要部分,4月23日,“书香浓情颂党恩”——2021“悦读·悦心”全民阅读启动仪式在李沧区举行,其像一位谆谆善诱的智者,引领李沧儿女在书中与圣贤对话,在书中思索人生,在李沧大地掀起全民阅读的新高潮。
据悉,李沧区每年举办近千场次阅读活动,参与读者超过10万人次,获得“山东省全民阅读示范单位”等十余项省市奖项。
李沧区全力破解文化设施缺乏和建设难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盘活存量、调整置换、集中利用等多种方式,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高端文化设施渐成葱茏之势,基层文化设施服务网络逐渐密织。打造两处现代化区级公共图书馆,涌现悦读书房、青春阅读吧、远方书栈、老兵书屋、欣悦书房、国学堂等一批富有特色的社区阅读基地,李沧群众的阅读圈更加便捷、时尚、有内涵,基本建成“10分钟文化圈”,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可延伸至居民“家门口”。
在文化服务方面,李沧区一直坚持“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模式。把一串串暖心感人的社区居民节目、一场场内涵丰富的社区晚会、一个个热闹非凡的文化消费市集,送到各社区老百姓家门口,为居民提供“对味儿”的文化大餐,为社区居民营造出浓浓的文化生活氛围,打造出一张特别的文化时尚名片。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曲艺名家新秀“送欢笑”走进李沧区专场、大学生曲艺展演、曲艺大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活动曲艺专场等演出,努力实现李沧区国际时尚城建设目标,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讲、评、帮、乐、庆”活动内涵。据悉,李沧区已连续15年将公共文化建设纳入区政府实事,近5年共计投入文化实事资金6100余万元,着力打造全覆盖、普惠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