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2022  建筑  2023  /峰会/  文化产业  /佟涛/

践行海绵城市理念 青岛李沧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

践行海绵城市理念,推进东部18平方公里区域建设,新建城市绿道10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

李沧:城市品质“内外兼修”

山间蜿蜒的小道盘旋在树荫之间,各色林木成片栽植、色块相接,市区最大“海绵”山体公园——十梅庵公园美若油画,一旁的青岛梅园“梅花清香淡淡颜”的画面逐渐铺开;温暖的春风吹绿了李村河畔的垂柳,也吹皱了静静流淌的河水,呈现“水清鱼欢”“人和景美”的和谐景象;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颜值”上升、更加便利,居民高兴的表情洋溢在脸上……

2016年4月,青岛市通过竞争性评审成功申报为全国第二批海绵试点城市,试点区位于李沧区西北部,面积25.24平方公里。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的李沧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彻底消除水体黑臭、内涝积水等突出问题,逐步改善水生态和水环境,提高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水平,达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建设目标。去年,青岛市海绵城市试点工作在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组织开展的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中,获第二名佳绩。

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让青岛城市品质迈入新境界。作为青岛主城区的李沧,“海绵”的效应在持续发酵。秉承城市是人民的城市理念,李沧始终坚持生态宜居,深度融入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环境品质,塑造城市风貌,增强城区魅力,奋力打造宜业宜居宜身宜心的现代化国际创新型中心城区。

“海绵+”提升颜值气质

“‘海绵’改造让我们这个老旧小区的环境大变样。不仅雨天不积水了,小区的基础设施等方方面面都提升了。”这几天,在李沧区楼山街道翠湖小区的北湖边,不少居民正带着孩子沿着木栈道散步,76岁的居民石先生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翠湖小区位于李沧区楼山南麓,总面积27.3公顷,由107栋多层建筑组成,有居民5031户。这座已建成十余年的小区既有其他老旧小区普遍存在的宅间空间拥挤、功能性差、停车难、植被退化严重等通病,也有地形高差大、土坡坡度陡、内涝积水、改造难度大等特殊性。生活品质提不上去,一度让居民有怨言。

“参照居民意见,我们对小区进行了海绵改造,为小区增加了透水铺装4.3万余平方米,新铺沥青路面约8000平方米,整治绿化面积约8.6万平方米,改造排水管道1000余米,建设下沉式绿地及雨水花园约2.5万平方米,新增停车位近500个。”李沧区城市管理局市政科工作人员马克帅介绍,利用海绵城市理念科学合理的蓄滞雨水,让小区的基础设施和景观效果得到了较大改善,居住环境和群众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

践行海绵城市理念 青岛李沧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

李沧区御景山庄小区内进行了海绵改造。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李沧西北部25.24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将老旧小区改造与片区品质提升作为切入点,像翠湖小区一样,共有98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推行“海绵+”模式,系统解决群众关心的小区内涝积水、停车难等问题,增加市民休闲活动和城市绿色空间,惠及居民约6.3万户。

以国家海绵城市试点为契机,李沧“十三五”时期共新建山头公园11座、口袋公园41处,新增绿化面积23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45%。治理河道24公里,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750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0.5万户。

今年,李沧将践行海绵城市理念,推进东部18平方公里区域建设,实现基础功能提升、居住环境改善。

以绿色理念绘生态底色

每到春天,十梅庵梅园都成为市民赏花踏青的常去之处。伴随着梅花的阵阵幽香,一旁的十梅庵公园也游人如织。

十梅庵公园占地面积80.9公顷,最高海拔208.3米,最低处39.8米。如果从空中俯瞰,园内景区可分为三部分。东部为“禽鸣苑”,中部为滨水景观,西部为“青岛梅园”。其中,中部的四清水库与羊栏顶水库相连,形成滨水景观。岸边水生植物郁郁葱葱,亲水木栈道俨然而立。走过一段块石小径便来到悠然之处;水中小亭任游客驻足。野鸭在荷叶间嬉戏,荡起的水波在花瓣上拂过。

践行海绵城市理念 青岛李沧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

风景如画的十梅庵公园。韩星摄

但此前,十梅庵公园山体区域存在大量菜地,裸露渣土堆、废品收购站等,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山林面貌破败不堪。园区内道路失修,缺乏配套公厕和停车场,功能性严重不足,周边居民对公园改造的需求日益强烈。李沧区顺应民意,及时启动了十梅庵公园改造工程。

李沧区城市管理局园林科工程师袁刚玉介绍,十梅庵公园改造建设内容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增设雨水花园、植草沟、生态旱溪、台地花田等雨水利用措施,修建登山园路、新增健身休闲广场和儿童活动区、配备健身活动器械、设置景观小品、完善照明、绿化补植、景观亮化及完善附属设施配套等。按照“自然保护、生态修复、低影响开发”的设计原则对山体公园进行生态修复和全面整治。

十梅庵公园的改造印证着李沧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化为生动现实,折射出李沧对于城市品质内外兼修的态度。今年,李沧将坚持见空造园、见缝插绿,新建黑龙江路两侧等口袋公园3处、城市绿道10公里,更好满足群众休闲健身需求。完成老虎山公园整治,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着力打造绿色生态城区。

提升城市品质,顺“民意”汇“民智”

聚力城市品质提升,带来的不仅是城市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回应了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城市品质,如何让政府的决策更符民意、更贴民心、更接地气?今年1月份,李沧区组织召开了2021年区办实事筛选共商会议,针对前期征集活动中反映热度较高、呼声最为集中的居住小区综合治理、交通出行和教育体育等10类问题,选取居民代表召开共商会议。

现场,李沧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以及各街道、各部门负责人,与居民代表面对面交流,进一步听取居民对2021年区办实事项目的意见,解惑答疑。其间,居民代表围绕身边最“急难愁盼”的问题畅所欲言,李沧区相关部门积极回应,有的现场予以解答办理,有的将吸纳体现到实事项目中。

践行海绵城市理念 青岛李沧新增绿化面积10万平方米

李沧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基础上,今年,李沧将“美丽李沧新画卷”刻入城市品质改善提升坐标,将加快推进北王、庄子等5个安置房项目建设回迁,圆2000户居民安居梦。继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升级,建设城市微更新项目2处,新增供热50万平方米。鼓励有条件的小区加装电梯,切实解决老年人上下楼难题。据统计,截至目前,李沧区已完成65部电梯交付使用,3部进入施工阶段,5部正在进行前期手续办理,3部正在申请,通过充分发挥居民“共助、共融、共惠、共享”,努力推动更多老楼实现加装电梯,助力老旧小区换新颜。

同时,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李沧区建立城市云脑数据中心,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实现规划30号线等4条道路竣工通车。推进唐山路打通一期工程和太原路立交建设,积极改善铁路北站片区交通环境。

海绵城市国家标准“青岛造”

全市已累计建成海绵城市230余平方公里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实施《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基础术语》。据悉,这是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管委会、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市技术标准科学研究所等我市有关单位联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主导起草的,加上此前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设施分类》和正在制定的“设施运行与维护规范”,这是目前国内首套海绵城市基础国家标准,表明我市在海绵城市标准化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以青岛市标准化研究院为主的标准起草工作组,先后对青岛中德生态园首条“海绵道路”生态园九号线及富源二号线、北京亦庄博大生态停车场、亦庄X35地块多功能调蓄设施、北京建筑大学城市雨水与水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展实地调研。同时,标准起草人员还多次与青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专业技术人员,对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中所涉及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维护管理整个过程中相关的技术和主要术语进行了研讨。经过近5年的艰苦努力,低影响开发雨水控制利用相关国家标准终于发布实施。

2016年4月,青岛市入选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截至今年3月底,全市累计建成包括试点区在内的海绵城市230余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