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2022  建筑  2023  /峰会/  文化产业  /佟涛/

李鑫:传统文化的空灵绘入青岛风景

李鑫:传统文化的空灵绘入青岛风景

李鑫在创作油画。

时光在老建筑上雕琢,斑驳的痕迹,“特别契合油画的感觉”;崂山人家的屋顶,崂山的山形,崂山的大海,“点线面在这里有最好的表达”。在李鑫的油画创作中,青岛是变化而又固定的主题。

自2004年来青在青岛理工大学任职,李鑫画老城老建筑,画崂山风景,并让眼前的风景随着自己内心关于艺术的领悟,传达不同的意境,“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空灵,很容易在青岛风景里找到共鸣。”在这种共鸣中,李鑫的理论研究也同步推进,关于东西方绘画色彩、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李鑫发表了系列论文并出版专著。“后期的创作,我会进一步研究青岛的风情与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结合”。

在青岛寻找到绘画的语言笔触

“选择艺术之路,是受到父母影响。”李鑫从小学5年级学画画,高中时代就频频在中学生画展中获奖,顺理成章,他考进大学学习油画,研究生毕业后,来到青岛,在青岛理工大学任教。“毕业之前看过一些城市,最终都放弃了,青岛散发的城市魅力吸引了我。”

李鑫喜欢画风景,青岛这座看上去很洋气的城市中具有异域风情的建筑,成为他初到青岛绘画的主题。“十几年以来,我的风景画80%都是青岛。”这座城市的变化,也影响到李鑫艺术风格的演变。“来青岛之前,我画风景还是比较保守。”李鑫在专业学习时受到前苏联油画画风影响很深,而青岛大气的风格,影响了他的画面构成,“在画青岛风景的时候,我逐渐在语言上放松,不再拘谨放松,自己的语言笔触有了。”李鑫背着画架,转遍了八大关、黄县路、小青岛周边,“来青岛的第一幅写生作品就是黄县路的建筑。”时光在老建筑上雕琢,斑驳的痕迹,特别契合油画的感觉,红色和黄色为主打色调的老建筑,让青岛区别于其他城市。“后期绘画又加入了绿色、蓝色。”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在李鑫的油画里得到了充分展示。

后来,李鑫的眼光从城市老街走向山海人家。“崂山山形变化丰富,既有北方的大气,也有南方的多变,尤其是崂山的大石头带来的视觉震撼感很强烈。山下海边的渔村,又是青岛独有的一抹色彩。”于是,在李鑫眼中,崂山山里人家的房顶连缀的“点”,崂山山形构成的“线”,崂山大海铺陈出来的“面”,恰好是绘画“点线面”最好的结合。

李鑫:传统文化的空灵绘入青岛风景

李鑫绘画的同时经常在思考。

李鑫:传统文化的空灵绘入青岛风景

《太行天路》

李鑫:传统文化的空灵绘入青岛风景

《青岛老城风情》

李鑫:传统文化的空灵绘入青岛风景

《花开黄山村》

中国传统里的空灵融入油画创作

色彩、构成完美呈现之后,李鑫在青岛山海人家的绘画中慢慢追寻到精神层面。“我在思考绘画精神层面的时候在想一个问题:中国油画家应该有担当,需要在中国这片土壤上,更多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画的油画语言。”很幸运,李鑫在青岛找到了契合点:中国传统里的灵动空灵以及用笔的笔意,很容易在青岛风景里找到共鸣。这种笔意,可以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味道。

在创作实践中,李鑫的油画开始更多运用中国画的构图,“灵动,会有留白。还有中国画色彩的影响。”中国画的留白,留出了强烈想象空间,很适合表现特定景色。“冬天或者深秋,很多颜色已经消失掉了,这时候单纯的色彩反而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人的视觉会被笔意所吸引,而不是颜色的打扰,这时候画面应该更加纯粹。”于是,强烈中国色彩风格在李鑫的油画绽放,“从色彩到意境,引导了笔意。”李鑫尝试综合材料绘画的时候,也刻意把传统宣纸与水墨等中国传统文化材料引入,给画面带来全新感觉,完成了获奖作品《太行天路》。

在绘画创作中努力的同时,李鑫也从实践出发梳理理论,尤其是东西方艺术的比较方面。其中《西方绘画中色彩的表现性及其对中国绘画的影响研究》开启了艺术专业的省部级课题的先河。李鑫用三年时间,发表了几篇核心论文,还撰写了一本专著《色彩的魅力》,梳理了中国传统色彩文化与西方的异同。比如对于同一种色彩,在东西方具有不同情感色彩,“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非常喜庆,也是让人感觉充满激情的颜色。而在西方,红色让人憎恶,代表了血腥和侵略性。”反映在绘画中,“西方有完整的色彩理论体系,对光色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中国传统绘画不注重色彩,更关注墨色层次的变化。”上世纪90年代之后,东西方互相影响,李鑫如今反思的是,在当下,中国油画创作的走向,于是他开始聚焦中国当代艺术。

“意境”使绘画艺术不可取代

“中国当代艺术危机”的界定似乎是个困难的选题,它看似非常简单,就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和当代艺术作品的危机,而且正处于“危急”时刻,符合狭义上危机的所有表征。但实际它又无比复杂,涵盖了艺术市场、艺术受众、艺术体制、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空间、艺术批评、艺术观念、资本、策展人、国际影响等等多个领域,此时,它则符合广义危机的特征。所有的危机问题解决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讨论“中国当代艺术的危机”其实是从一个简单而急切的角度切入到了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系统。李鑫最新撰写的《中国当代艺术的危机》聚焦当下,试图帮助中国当代艺术梳理出发展脉络。

说起当代艺术,也绕不开架上绘画是否还有存在价值的问题。李鑫表示在多媒介冲击下,确实为架上绘画带来挑战,“艺术家不要惧怕时代带来的冲击,而是应该与时俱进。要考虑怎么能够更具创新精神,更多加入时代的印记。”李鑫也强调,架上绘画蕴含的有意境的绘画语言是不能被替代的。

同时从事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李鑫认为传承创新的担子很重,“油画在青岛有传承,我们会把这份传承延续下去。我也希望在油画绘画语言上与青岛的独特城市魅力相结合,有一个创新。”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 贾小飞 摄影 柳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