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2022  青岛  文创  建筑  2023  文化产业  /峰会/  /佟涛/

取经上海自贸区,创新创业青岛迈出坚定步伐!

这座青春之岛正用越来越快的步伐走出去,创新创业是她解锁开放大门的通关密码。

当青岛以城市中的“独角兽”定义自己,抢抓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蓬勃发展机遇,以开放思维集聚全球资源要素,培育壮大“四新经济”,打造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面向世界,青岛发出了共同投资兴业的邀请函。

打造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更有创新色彩的创业城市,是她吹响的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而随着上合示范区、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的建设,以及一系列国家战略优势的叠加,尤其在今年,一座成全四海企业家和创业者,创意创新创造的“热带雨林”,正无声无息却又迅猛地茁壮于城市的楼宇大厦之间。

这一次,镁光灯聚焦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

取经上海自贸区,创新创业青岛迈出坚定步伐!

11月5日,青岛市与上海自贸区企业合作对接交流会在上海举行。借势进博,再逢“十里洋场”,青岛带来了更具创新元素的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故事。

以创之名,“创业城市”应运而生

20世纪,青岛诞生了“五朵金花”;而站在新百年的起点上,青岛致力于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打造全球创投风投中心,更选择再度成为“创业城市”。青岛从未缺席开放发展的浪潮,更因开放和革新的决策,积累了现在丰厚的制造业等产业存量。

青岛也从未忽视自身的缺点,创新能动性的缺乏让她在过去几年信息化发展大潮中并未泛起波澜。某种角度来说,这是青岛的“二次创业”。

一直以来,青岛对于城市建设的要求都具备一种“全局观”:更高水平地融入国家战略,站上中国新一轮更高水平开放发展的“新风口”。新的发展格局也必将重新定义青岛。

承载着一系列国家重任,在“大循环、双循环”发展战略中,青岛势必要发挥其作为连接南北、贯通东西的“双节点”价值,不断为融入新的更高层次的国际大循环提供战略支撑和巨大空间。

随着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十四五”期间的产业政策成为大众所热议的话题。根据“十四五”期间的五个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我们可以发现,国家将“科技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之中,国家对于创新推动产业升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青岛选择打开现代服务业这一窗口,选择成为创业城市,选择对接上海、牵手上海、学习上海、融入上海,更选择将创新视为捍卫制造业升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这是青岛早在“十四五”之前就给出的答案,具有时代的紧迫感,更具有使命感。“十四五”的相关政策,也证明了青岛城市规划建设的先见之明。打造创业城市,恰逢其时。

青岛认为,要建设创业城市,就要快速感召、集聚各方创新创业资源,打造最优创新创业生态,鼓荡城市创业激情。

取经上海自贸区,创新创业青岛迈出坚定步伐!

尤其近一个月,我们已频频感受到青岛不断跳动的创新脉搏:

10月28日,以“创意创新·创造创业”为主题,2020青岛创新节开幕。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20城市创新创业生态指数研究报告》,青岛在今年“跑进”前十,位列第10位,较2018年城市指数提升2个名次,排名提升幅度在全国范围内排第三。此外,覆盖医药健康、信息网络、科技服务业等多个前沿创新领域的十大重点项目在现场签约落地,青岛将新增投资500亿元、新建成一个国家级科技产业园区、建设30个高端研发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2000余人。

11月7日-12日,以“聚才聚力、创赢未来”为主题,青岛将开展“2020青岛国际人才创新创业周”,推动人才、产业、资本的深度对接。

青岛正以一种创新活性越来越高的城市生态,为创业创新的企业、人才搭建开放合作的舞台。

从“0”到“1”,自贸片区创新引力尽显

在2020青岛创新节开幕式上,《青岛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创业城市十条意见》正式发布,着重构建“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奖、赛”十个方面政策支持体系。

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表示,青岛提出建设创业城市,旨在通过创业这个主题,把城市发展所需的人、财、物等各类创新创业要素更快、更多、更好地集聚起来,面向更大的市场空间优化配置资源,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发展。

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聚势而强。青岛要释放创新效能,必须要有核心产业集聚的战略赋能地来做载体。

随着全市的政策指引不断优化,创新资源不断集聚,我们把视线移向西海岸,站在“十三五”收官与“十四五”开局的历史交汇点,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正成为以新经济、新业态为发展核心的创新热土,用具有远瞻性的视角拥抱更多开放的机遇,正逐渐成为支撑青岛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载体。

取经上海自贸区,创新创业青岛迈出坚定步伐!

我们从山东自贸试验区的整体定位来看,它要求自身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海洋强国的要求,加快推进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发展海洋经济,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

而以此为基准,如果说更好地服务对外开放总体战略布局是自贸区的“使命”,那么创新,就是自贸区完成使命的必要路径。

据悉,一年来,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承担了106项改革创新试点任务,占全部试点任务的94.64%,目前已实施50项、正在推进26项。对于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自身而言,其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创新中心、区域国际贸易中心等功能定位正逐渐凸显。

新的格局下,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成为青岛破题、实现差异化发展的坚实阵地之一。

据介绍,目前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内已集聚了海尔工业智能研究院、西门子(青岛)创新中心、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多家创新机构,并争取年内新设立2-3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开展中德高水平合作办学,青岛科技大学中德国际校区已正式启用运行,中德青年科学院、智能制造技师学院、青岛中德工业大学正在加快筹建,这些构成了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产业技术转型升级的创新强引擎。

借力“申城东风”,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要做什么?

2017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表示,要努力把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成为开放和创新融为一体的综合改革试验区,成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市场主体走出去的桥头堡。

这要求,上海自贸试验区要树立系统思想,注重改革举措配套组合,同时要强化区内改革同全市改革的联动、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的联动,不断放大政策集成效应。要发挥先发优势,率先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力争取得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也要加强同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的合作,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而在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交予了上海全新的三大任务,建设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成为重大任务之一。

8个月之后,作为有着充足经验,中国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园区之一,临港,承担起打造万亿级增长极的重任。据了解,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已形成包括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新能源汽车等的“七大”前沿产业集群;新型国际贸易、跨境金融、现代航运等“五大”现代服务业;离岸经济、智能经济、总部经济等在内的“四大”创新经济业态,都被临港新片区纳入“7+5+4”的产业体系规划中。

仅仅从揭牌至今年的10月15日,临港新片区共计签约项目410个,涉及总投资额达2800余亿元(人民币),成为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招商“圣地”。

显然,如今的上海已经成为全国打造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城市标杆。与上海再度携手,恰逢第三届进博会,青岛正式将合作开放的思路“具象化”,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也因而成为其“双招双引”的王牌地区。

取经上海自贸区,创新创业青岛迈出坚定步伐!

围绕产业重点,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正持续推动贸易转型升级,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积极引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逐步形成“金融放大贸易,贸易撬动航运”的生态发展闭环,进一步带动产业的集聚、融合——这为自贸片区发力现代服务业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而运用融合思维、包容思维,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将在此行深度借鉴上海经验,将瞄准行业的最前沿,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融入服务业发展进程,进一步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进行创新组合、融合发展。

此外,把握开放的东风,凭借“三化三型”政务服务环境等前卫、开放性政策,提升与国际接轨的理念、思维、机制和服务,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正以更加成熟的营商环境欢迎上海的企业家、创业人士集聚于此,实现合作共赢。

以“一新三地”建设为引领,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正成为青岛开放创新的特色片区的标杆。而相信此次的二度携手,发力“双招双引”、求学上海自贸区,这块创业城市的改革开放试验田,将更具创新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