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出台相关方案 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
为助力“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加快青岛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推动本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高地,近日,《青岛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发布,力争到2025年,本市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社会治理等方面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拓展,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高地,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探索形成“青岛模式”
《青岛市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发挥青岛制造禀赋优势,充分激发人工智能“头雁”效应,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形成应用驱动、技术引领、重点突破、产业融合的人工智能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建立完善人工智能产业共同体工作机制,加快汇聚领军企业、新锐企业、产业资本、专家人才等资源,深入开展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探索形成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青岛模式”,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
通过实施“四项工程”,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在综合支撑力、产业聚集力、创新创业活力、融合创新应用等方面水平和能力大幅提升,在工业互联网、智能轨道交通、智能家居、超高清视频、智慧医疗等重点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力争到2022年,培育10家国内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建设20个左右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形成50个左右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建设100个以上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到2025年,本市人工智能在生产生活、社会治理等方面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极大拓展,成为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应用与服务产业高地,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瞄准“1+4”领域,《方案》明确先导领域和方向
以“1+4”领域为先导,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寻找突破口、探索新路径。
“1”个核心平台指大力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构建全要素、全生产链、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新型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4”个重点产业指智能轨道交通,探索推动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运用,提高产业技术协同研发能力和增值服务,打造国际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制造和集成服务基地;智能家居,探索构建以孵化平台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产融结合建设全产业链体系,打造全球高端智能家居研发制造基地;超高清视频,探索推动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科技产业集群;智慧医疗,探索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加快布局精准医疗产业,打造国内知名的海洋生物医药研产基地。
工业互联网落实《青岛市工业互联网三年攻坚实施方案(2020-2022年)》(青工信字〔2020〕22号),牢固树立平台思维、生态思维,强化系统布局、整体推进和协同作战,推动工业互联网向下覆盖各行业各领域,向上承载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互为场景、互为基础、互为生态的协同应用体系,持续释放融合发展的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力争到2022年建成核心要素齐全、融合应用引领、产业生态活跃的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
智能轨道交通推动人工智能在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的运用,提高产业技术协同研发能力和增值服务。依托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动车组总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高端研发平台,构建以动车组全生命周期数据为基础、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的远程运维保障体系,实现从动车组设计、制造到检修运维全生命周期多源异构数据的采集、存储、治理、整合及挖掘应用。
智能家居依托山东省高端智能家电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发高端智能家电产品,引进关键配套,培育高端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构建以平台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产融结合孵化建设智能家居全产业链体系。推动开放式智能家居大数据平台建设,链接硬件、软件、内容、服务等生态资源,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家居产业生态。支持基于大规模定制的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提升家居产业智能制造水平。整合优势资源,联合社会资本,为创客提供包含投资、学院、供应链和渠道加速、空间、工厂、创新技术等一站式孵化服务。
超高清视频落实《青岛市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青政办字〔2019〕20号),开展4K/8K画质芯片、超高清显示模组、IP媒体路由器等关键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发展超高清视频制播设备、终端产品与内容制作。推进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创新生态建设,实施超高清视频内容制作基地建设工程,引进内容制作企业,汇聚高端人才,提升超高清产业市场化水平。
智慧医疗落实《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市政办发〔2020〕6号),深入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搭建智能超算海洋创新药物研发平台,加速海洋创新药物研产进程。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治疗新模式新手段,加快布局精准医疗产业,开发智能手术机器人、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临床诊断辅助系统等,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医械融合解决方案在临床诊断、影像识别、精准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协同发展。
实施“四项工程”
《方案》明确青岛将实施“四项工程”,十二项重点任务,首先实施重点企业链式培育工程,围绕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聚焦完善产业重点领域,建设具有更强创新力、更具附加值的人工智能产业链条。培育人工智能领军企业,支持企业建设人工智能制造业创新中心及国家、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载体。
引进孵化人工智能创新型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国际一流人才团队落户,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孵化一批具有技术领先、特色鲜明的初创型人工智能企业。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
再就是实施场景赋能千企千景工程,以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为重点,突破一批重点人工智能产品,推动人工智能与各行业融合创新,培育具有行业先导性的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项目,并加快复制推广更多的应用场景。
加快重点产品研发及规模化发展。促进人工智能在多领域的全景化应用。按照“以示范带应用、以应用带集成、以集成带动产业发展”的路径,推进人工智能在产业经济、市民生活、智慧城市等领域的融合应用。
还要实施公共平台创建提升工程。推动搭建开源开放、数据中心、评估测试、产学研协同等平台,提供知识图谱、算法训练、产品优化、人员培训等共性服务。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建设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人工智能支撑体系建设,推动智能化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布局,鼓励基于北斗导航应用的位置服务、定位导航授时体系设施建设。
实施创新生态营造优化工程,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建立集培训、教育、创业、风投、技术应用、产业化于一体的人工智能孵化和应用生态体系。
强化高端人才的培养和集聚。充分运用社会资本。支持人工智能企业与金融机构加强对接合作,通过市场机制引导多方资本参与产业发展。鼓励各类工业园区、众创空间设立人工智能及相关领域的天使、种子基金。
深化国内外交流合作,鼓励人工智能企业在青岛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举办展示交易和会议论坛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