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2022  建筑  2023  /峰会/  文化产业  /佟涛/

青岛将在全市全面推行“一事全办”“一业一证”

8月20日上午,“一事全办”“一业一证”改革新闻发布会在国际新闻中心举行。青岛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介绍相关情况,并宣布自当日起,“一事全办”“一业一证”改革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

办事“跑一次、找一窗”

早在2019年9月,本市就率先探索“一证(照)通”改革,为全国首创。2019年10月,青岛市出台《青岛市加快机制创新 深化流程再造 推行“一事全办”审批服务制度改革实施方案》,面向市场主体推出101个高频民生事务的主题式服务目录,在市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市南区、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莱西市等地试点“一事全办”主题式服务。2020年3月起,在胶州市、莱西市、崂山区、西海岸新区等地试点“一业一证”改革,取得了较好的阶段性成效。

“一事全办”以让市场主体办成“一整件事”为标准,按照能合则合、能并则并、能减则减的原则,对涉及两个及以上关联事项的服务主题按链条合并同类项,最大限度减少申请材料、缩短办理时限,将“多事多流程”整合为“一链一流程”,实现申请人由“跑多门、找多头”变为“跑一次、找一窗”。“一业一证”改革是在“一事全办”主题式服务的基础上对“一链”办理的深化提升,是将一个行业经营所需的多张许可证信息以一个二维码的形式加载到“行业综合许可证”上,实现一证准营、一码亮证。

“一事全办”“一业一证”改革的初心是以服务市场主体为中心,提高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核心是推动“政府侧”流程再造,以办成“一整件事”为导向,以市场主体经营周期为考量,从“以部门为中心”转向“以市场主体为中心”,优化事项链条、重构业务流程、简化内部环节,推动审批串改并;直观效果是市场主体不必带多套材料、跑多个部门、办多个许可证件,只需准备一套材料、点几下鼠标或跑一次窗口,就可以办成一整件事,拿到一张载明所有行政许可信息的行业综合许可证,获得准营资格。

审批时间压减78%

按照“重点突出、试点先行、标准引领、分步实施”的总体思路,着眼全过程、全链条服务,本市全面发力机制创新和流程再造,各试点区域改革行动迅速、亮点纷呈。

“一事全办”“一业一证”服务实现了办事“两减两少”。即减材料、减时限、少跑腿、少填表。改革后,市场主体办理“一件事”平均跑腿次数压减71%、申请材料压缩80%,审批时间压减78%。以开办药店为例,改革前最多需要跑8个部门、办理12个事项,最长需要21天才能全部办结。改革后,按照证照联办模式,仅需要跑一次,最快6天就可一次性取得营业执照、药品经营许可证等8张证照;申请材料由改革前的35份压减至9份、减少72%,填表要素减少60余项。截至7月底,全市共完成“一事全办”办件3494件,发放行业综合许可证385张,实现了全市10个区(市)全覆盖。

月底前“一业一证”实现网上办

市行政审批局在充分总结试点经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改革成果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开做了充分准备。

一是加强信息技术支撑。在山东省政务服务网(青岛)站建立了“一事全办”专区,将开设保安服务公司、兽药经营、开办饭店等35个高频办事主题的《“一事全办”告知单》通过服务专栏对外公示。其中有10个服务主题已开通全流程网上办理和双向快递寄送,申请人全程“零跑腿”、一次性即可完成开业前所有证照办理。

二是加强制度保障。出台《青岛市加快机制创新 深化流程再造推行“一业一证”改革实施方案》,结合本市实际,确定了以“行业综合许可证”为核心、以“六个一”为主要任务的“一业一证”改革“青岛模式”。明确在青岛市范围内选取办件频率高、行政许可权相对集中的事项,全面推行改革,分批分步组织实施。按照申请人“提报申请、分类分发、后台审批、统一出证”的流程,线上线下同步推进。

自8月20日起,“一事全办”“一业一证”改革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下一步,市行政审批局将继续扎实推进改革工作。一是持续优化“一事全办”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开展“一业一证”平台建设。开通区(市)级网上申报端口,强化多部门线上联办、分发流转、督办提醒等功能,不断拓展网上办理渠道,推动“一事全办”在自助终端、移动终端上推广应用。2020年8月底前开辟“一业一证”网上办理模块,实行网上办理,发放电子证件。二是进一步规范整合“一事全办”“一业一证”服务流程。按照指导目录和标准工作规范,组织市区(市)两级统一实施,为进一步实现“一件事”全市通办奠定基础。三是建立“一事全办”“一业一证”跨级联办机制。对同时涉及市、区(市)两级审批事项的服务主题,通过就近提交、系统推送、信息共享、快递送达等措施,实现市区(市)联动。四是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和链条长度。适时推出第二批“一事全办”目录清单。动态调整“一业一证”改革行业目录,将行业范围延伸到海洋产业,办理主体扩展到民办非企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