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上合示范区 胶州百年渔村初享“上合红利”
“我们村紧邻上合示范区,现在村里一半以上的家庭中都有人在示范区内企业上班,同时,示范区正在集聚越来越多的企业项目,带来了大量的人流。而周边恰恰缺乏休闲娱乐的地方,这恰恰是我们村的优势所在。”胶州市九龙街道殷家村党支部书记徐叔高说,渔村文化以及近年来建起的渔业历史文化主题公园、月季园等,正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6月22日,记者驱车前往殷家村,从上合示范区出发,十几分钟便到村口。远远望去,家家户户国旗飘扬,与红瓦绿树相映成趣。
殷家村是一个百年渔村,几十年来,出海捕鱼的村民一直在渔船上统一悬挂国旗,既是为了便于识别国籍,更是为了表达内心浓厚的家国情怀。出于对习俗的传承以及爱国情怀的表达,慢慢富裕起来的殷家村村民开始自发在家中悬挂国旗。
走进村内,海洋文化慢品街上,生动形象的墙绘展现着村庄渔业发展历程;村北的渔业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内,3艘不同年代的实景渔船,诉说着渔家的变迁。
殷家村曾经是个环境卫生脏乱差、村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的“落后村”。由于过去村民们都是驾着木壳船出海捕捞,船小出不了远海,危险系数也高,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村内柴草乱堆、污水横流、道路不畅。”徐叔高说。
2015年,从改变村容村貌入手,殷家村开启了一场由“里子”到“面子”的乡村蜕变——
全村仅用1天时间完成“三大堆”清除工作,60天完成了农村改厕工作,80天完成了全村道路的硬化、绿化和亮化工作;新建了垃圾池,成立了环卫队,购买了垃圾车,实现生活垃圾日清日送;为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全村筹资50多万元,修建了一座蓄水量2万立方米的大口井,铺设自来水管道1.25万米,安装了完整的净水设备,全村村民喝上了不间断供应的免费纯净水。村里还成立了渔业合作社,帮从事渔业捕捞的几十位村民获得低息贷款,小木船升级成铁皮船,不少村民当上了船长。
徐叔森是其中的受益者。这位从小跟着父辈出海的“渔二代”,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便独自驾着木壳船出海捕捞,在接受大海馈赠的同时,也遍尝艰辛。直到2018年,在村里的帮助下,换了铁皮船,徐叔森的生活发生了质变。
“出海更远了,捕鱼更多了,船上的通信全部信息化。”当上船长的徐叔森说,“我的船上养了7个人,月均工资2万元以上。我一年的收入保底也有几十万,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了。”
推开徐叔森的家门,他81岁的老母亲赵玉贞热情地邀记者进屋。“我嫁到这个村快60年了,出海、种地的日子都经历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赵玉贞乐呵呵地说,“村里逢年过节发福利,还给我们80岁以上的老人准备了免费午餐。”
眼下是休渔期,徐叔森仍闲不住,有空便在网上学习渔业知识“充电”。“闲暇时,还喜欢陪母亲到村北的月季园赏赏花。”徐叔森说。
徐叔森所说的月季园,是村民的休闲娱乐公园,种植了15000余株月季,盛花季,各色月季随风摇曳,争相吐艳,引人流连忘返。
“俺们村的这个月季园,现在不仅村民闲暇的时候来赏花,还吸引了很多周边的人来游玩,简直成了网红打卡地呢,到了晚上,满园的彩灯全部亮起来,比白天还要美。”村民王秀贞喜滋滋地说。
“网红月季园”正是殷家村为了能够享受上合示范区建设红利的一次“试水”。近年来,由于渔业资源的匮乏以及出海捕捞的艰辛,殷家村出海打鱼的村民比例逐渐下降,目前已经降到了40%以下。如何带领剩余的村民致富?殷家村开始探索村庄发展的新路径。
除了休闲娱乐,更大的“蓝图”已经铺开:殷家村成立了青岛海生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下一步将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瓜果蔬菜采摘大棚,把乡村旅游搞起来。“尽快把采摘大棚和农家宴建起来,采取全民入股、全民分红的形式,让全体村民一起享受村庄发展的红利。”徐叔高满怀信心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