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2022  青岛  文创  建筑  2023  文化产业  /峰会/  /佟涛/

“青选书记”下乡代言萝卜白菜 创立农产品品牌助力村民增收

“青选书记”下乡代言萝卜白菜 创立农产品品牌助力村民增收

  “这是我们村农田里砂姜黑土产出的‘宋小红’胡萝卜,红皮、红肉、红心,口感甜脆,营养丰富,特别适合榨汁。 ”6月2日,莱西市店埠镇葛家泊新村党委书记王玉峰面对镜头,推销起他们村出产的胡萝卜。 2017年9月,王玉峰从青岛市政府办公厅机关处级岗位上到基层挂职“第一书记”,两年任期满后,再次报名青岛市委组织部面向全市优秀党员公开遴选的村党组织书记,也称“青选书记”。在基层“村官”岗位上任职2年多以来,他成功为当地优良的白菜创立了“宋小黄”品牌,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和知名度,“宋小红”胡萝卜是他为当地农民创立的第二个特色农产品牌。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他个人总是不遗余力为这两个农产品品牌做代言,朋友戏称“宋小黄”“宋小红”就像他的孩子。王玉峰说,看着这两个“孩子”慢慢成长特别欣慰,他希望未来在基层有更多这样的“孩子”。

“青选书记”为胡萝卜代言

  近日,在崂山区金狮广场外墙的一块LED大屏幕上,播放出这样一则广告:一位戴眼镜的男士双手各提着几个胡萝卜,做欢迎的动作,希望大家来品尝这胡萝卜。这是一个公益广告,戴眼镜的男士就是“青选书记”王玉峰,这是他为帮村民推销农产品而联系的公益广告资源并亲自上镜代言。他还拉来了莱西市店埠镇的另外3名“青选书记”,一起为“宋小红”代言助阵。

  6月2日上午,莱西市店埠镇葛家泊新村的农田里,绿油油的胡萝卜缨随风摇摆,王玉峰随手拔出一根又大又红的胡萝卜,兴奋地讲述起“宋小红”的故事。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莱西市店埠镇大规模引入胡萝卜种植,经过近30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闻名海内外的‘胡萝卜小镇’。我研究了,目前从全国来看,年初有福建漳州的胡萝卜上市,年尾有内蒙古坝上的胡萝卜上市,而年中就是我们莱西店埠镇的胡萝卜‘宋小红’。 ”王玉峰说,葛家泊新村胡萝卜种植区土壤属于砂姜黑土,俗称黑黏土,为胡萝卜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宋小红”品牌胡萝卜具有“三红”特点:红皮、红肉、红心,且根形整齐均匀、色泽鲜艳、口感甜脆,在省内外“圈粉”无数,受到蔬菜批发商的欢迎。

农产品品牌助力村民增收

  “我们村有800亩胡萝卜,按今年的行情每亩胡萝卜能卖6000-8000元。未来随着品牌影响的扩大,收入肯定会持续提高。 ”葛家泊新村村委委员、东黄埠自然村主任韩喜锋告诉早报记者,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外地批发商来不了,村民们正在为销路发愁的时候,王书记已经为他们注册好了“宋小红”品牌,并且联系了很多销售渠道,这个胡萝卜收获季不仅没让大家发愁,收入反而比往年多了一些。

  东黄埠自然村的农田里,58岁的村民刘见和正带着家人一起收获胡萝卜,将胡萝卜去缨去泥后整齐摆进纸箱里,最上面盖上一层绿色的胡萝卜缨保鲜。刘见和说,他收到了一份来自外地批发商的订单,6500元包了1亩地的胡萝卜,他正赶着交货。“我们种的胡萝卜,榨出的汁都是甜的,营养又健康。”刘见和告诉早报记者,家里的5亩地全都种上胡萝卜。

  有了品牌,这农产品的价值也跟着水涨船高。刘见和说,前年开始,隔壁的宋村注册了“宋小黄”白菜品牌,这白菜的价格就上去了。去年的胡萝卜收获季过后,大家就跟着在地里种上了“宋小黄”白菜,算算每亩地一年的收入能超过万元,这在前几年都不敢想。

新闻故事

“宋小黄”“宋小红”诞生记

两年前首创“宋小黄”

  2017年9月,根据青岛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青岛市政府办公厅三级调研员王玉峰被派驻莱西市店埠镇宋村任 “第一书记”,帮助村民脱贫致富,改善农村生活是他的首要任务。他回忆,初到村里时,看到满是泥泞的路,感觉全村95户305人都在眼巴巴看着他,指望他给村里带来希望。

  王玉峰说,他发现村里不是没有好产品,而是没有好的包装和营销。“在西海岸新区的山东四海绿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学习特色农产品销售时,我们意识到也需要培育一个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王玉峰说,村里几名老人想到了每年在自留菜园里种植的一种黄心白菜特别好吃。“因为宋村种植的白菜个头小、黄心,就叫‘宋小黄’白菜。”王玉峰说,名字定下后,他协调专业机构帮村里做了“宋小黄”白菜品牌的注册等手续;邀请农业大学专家教授对土壤水质采样分析,获得权威的数据支持;建立农业合作社,建起种植基地;建好线上线下零售新模式;建成展示分装车间,通过礼盒包装创造就业岗位……一番忙碌,一个新的青岛特色农产品品牌诞生了。

  2018年是“宋小黄”白菜品牌真正发展的一年,村里成立了农业合作社,种植了10亩白菜,在大家努力下,当年冬天的销售收入达到了35万元。“那年冬天的白菜价格走低,但我们依然保持了很好的成绩,总共销售了约8000箱产品,客户反映特别好。 ”王玉峰说。

两年后再创“宋小红”

  在王玉峰的宣传和推动下,2019年,“宋小黄”白菜的产业走上正轨,名气甚至传到了北京,有了很多固定客户。 “我们没有盲目地大规模扩张种植,而是扎实稳固地做精做细产品质量以及发展规划。”王玉峰说,他们利用平台思维做乘法,建立了“宋小黄仓储中心”“宋小黄文创基地”,下一步将与相关企业合作,准备今年底前推出附加值高的“宋小黄”品牌泡菜,争取用3年时间将“宋小黄”打造成乡创IP产业。

  2019年9月,王玉峰结束了为期两年的“第一书记”挂职。他舍不得离开这片土地,此时正值青岛市委组织部面向全市优秀党员公开遴选200名村党组织书记,王玉峰赶紧报了名,从数千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留在了基层。 “还在莱西店埠镇,包括我原来任‘第一书记’的宋村在内的7个自然村合并为葛家泊新村,我也走上了为期3年的全职村书记岗位。 ”王玉峰说,当“第一书记”是帮人“扛担子”,当村党组织书记是直接“扛担子”,这“担子”就是村民们的幸福生活和长远发展。

  除了村里日常工作外,他又对当地的特色产品胡萝卜动了心思,迅速完成了“宋小红”品牌的落地。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们秋冬季节种植‘宋小黄’品牌白菜,春夏之交收获‘宋小红’胡萝卜。下一步,我们要以品牌发展为引领,整合新村优势资源,深入研究蔬菜深加工产业链条,进一步拓宽销售市场。 ”王玉峰对葛家泊新村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随着他的不断挖掘,将来可能还会诞生 “宋小紫”“宋小蓝”“宋小白”……

“青选书记”下乡代言萝卜白菜 创立农产品品牌助力村民增收

○声音

“我是村书记,就应该敢于发声”

  王玉峰告诉早报记者,青岛已经有了不少特色农产品,像传统的马家沟芹菜、胶州大白菜、城阳杠六九西红柿、黄岛蓝莓、北宅樱桃以及近期的网红马连庄甜瓜等,都是大家熟知的品牌,也是“宋小黄”“宋小红”的标杆。他希望“宋小黄”“宋小红”能达到这个高度。

  每次有各级政府部门组织的农产品展销会,王玉峰都不会错过,一定会到场做宣讲。 “产品的特点我记得滚瓜烂熟,而且可以当场品尝产品来验证。 ”王玉峰说,在展会上,很多不了解情况的人还以为他就是种植这些产品的农户,这也让他很欣慰,因为这说明他真正扎根到基层了。

  说到他不遗余力为农产品品牌做代言,王玉峰告诉记者,还得感谢很多单位的公益支持,为 “宋小黄”“宋小红”做免费户外广告的青岛奥海传媒就是其中之一。另外,他的领导、同事、朋友也都在不同场合为他的产品做宣传。 “就像创业一样,发展初期的农产品牌需要通过做宣传来扩大影响力,而我们没有广告费,我只能想办法四处‘化缘’。 ”王玉峰告诉记者,他因为工作关系认识青岛奥海传媒的负责人丁德亮,于是专门找到他,看有没有办法实现效果好且不用成本的宣传。没想到还真促成了这件事,丁德亮还提出了让王玉峰亲自代言的点子。

  “最开始只是想为产品做宣传,并没想到自己做代言。丁德亮提出这个建议后,我犹豫了一下,觉得会不会对我个人有影响?但再一想,作为这个村的党委书记,就应该敢于出头、敢于发声,大胆为特色农产品助威加油,这样才能扩大影响,收到好的效果,让农户们获得更多实惠。 ”王玉峰说,为村民们做贡献,就是他的工作。

○记者手记

为敢担当的网红干部点赞

  近期,人们经常在抖音等网络平台上刷到各地为农民“带货”的领导干部,有视频,有直播。他们用朴实的语言出镜为当地的农产品做公益代言,网友们除了为他们点赞,也会力所能及地拍下这些产品来品尝一下,因为领导干部推荐的产品可信度高。

  在莱西市店埠镇葛家泊新村采访的过程中,王玉峰很多创新突破的做法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除了为当地创立了两个农产品品牌外,他还在忙着很多其他的工作,改善乡村环境,规划乡村旅游、文化品牌,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在多个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两年多的基层工作时间并不长,但因为工作认真和喜欢钻研,王玉峰对农业和农村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和认知。他在村书记这个岗位上还有两年半的任期,他希望给农户们留下一条能长久发展的路子。

  “我们来做帮扶工作并不是单纯给村里带来资金资助,更重要的是帮村里培育出产业,这才是我们的目标。”农产品消费升级、农业供给侧改革、农村产业培育、乡村振兴……一系列的词汇从王玉峰口中说出,这是一名“第一书记”在农村帮扶工作中理论联系实际而得出的结论,同时也是一名全心为农民做实事的“青选书记”应该具备的作风。

  王玉峰敢于发声为特色农产品代言,看到这些代言的市民也应为网红代言人点个赞。希望越来越多的领导干部能站出来,为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助力,让农民获得更多收益,消费者获得更优质的产品。

/ 延伸 /

高配“青选书记”助力乡村振兴

  去年9月,青岛市委做出重大改革创新,市委组织部面向全市优秀党员公开遴选200名村党组织书记,吸引了全市2489人报名,最终160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和40名退役军人、返乡创业人员等社会党员脱颖而出。 160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中,有青岛市直局级干部2人、处级干部32人,区(市)管干部17人。去年12月1日起,他们被重点派往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的软弱涣散村和经济薄弱村,任党组织书记。这些干部被称为“青选书记”,在基层的3年任期里,他们与原单位工作脱钩,吃住在村里,奋战在一线。

  公开遴选村党组织书记是青岛市委的重大改革创新,目的是拓宽选人视野和渠道,加快建设一支过硬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达到选好一个人、盘活一个支部、振兴一个村的效果。这些“青选书记”的重要使命就是坚定不移抓发展,让村集体和村民富起来。村庄都有一定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关键在于能不能“慧眼识珠”,能不能找到一条符合村庄实际的发展路子。

  这些从机关领导岗位上履新的高配“青选书记”都对基层有深厚感情,有着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的激情,同时因多年在领导岗位上,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精确的资源为优势,能为农村注入新鲜活力,带来广阔视野,规划更多精准发展路径。青岛早报记者今年1月份曾采访报道过莱西经济开发区七星河新村正局级的“青选书记”张建东,他是从青岛市扶贫协作工作办公室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岗位上报名参加遴选,履新该村党委书记。“我在平度市当过两个镇的党委书记、在莱西市当过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在青岛市农委、市扶贫办分别担任过局级领导,此生全都在‘三农’工作岗位上,我不想把这一辈子积攒的工作经验和资源浪费掉,应该将这些赋能到基层中,让其成为乡村振兴的助力。”张建东告诉早报记者,他来自农村,对农民有情怀,对农业有经验,利用退休前这3年时间,希望打造一个乡村振兴的 “七星河模式”,带动一方百姓致富。

  “抓好党委班子、选准发展路子、想出致富法子、建好产业园子、打出产品牌子、鼓起农民钱袋子,实现‘六子登科’,最重要的是为村里打造一个有战斗力的好班子。”张建东说,乡村振兴不是修修路、刷刷墙、写几条标语,而是要有后劲的振兴,不是外部的资源倾斜,而是要有造血功能,通过组织作用激发大家的发展动力,真正有产业、有人才。乡村振兴最终的目标,是城乡发展均衡,农村人不愿意离开家,就医、教育、生活等资源没有城乡差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