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2022  建筑  2023  /峰会/  文化产业  /佟涛/

“来了就是青岛人”,青岛密集出招释放引才最大诚意

日前,住建部公布的《2018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青岛的城区总人口达到512.7万,与西安一道跻身特大城市行列。

人口的集聚和迁移,是“用脚”对一座城市的“投票”,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青岛持续不断地提升政策效能,打造平台,优化人才生态,广聚天下英才,一举成为2019年的全国“最佳引才城市”。

将“先落户、后就业”政策放宽到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连续三年降低落户门槛;启动“聚才行动”,出台十条举措吸引大学生来青、留青、回青创新创业;有区市政策叠加,推出顶尖人才“千万综合资助”、人才团队“亿元综合资助”等政策……疫情期间,青岛再次密集出招,持续“吸粉”,“来了就是青岛人”逐渐叫响。

“来了就是青岛人”,青岛密集出招释放引才最大诚意

01

2017年,山东省印发《山东省人口发展“十三五”规划》。其中提出,到2020年,济南、青岛两市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均达到500万人以上,迈入特大城市行列。

如今,三年时间已经过去,青岛是否完成了这一既定目标?

日前,住建部公布《2018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据其显示,青岛的城区总人口达到512.7万。

根据2014年11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也就是说,青岛已经正式迈入特大城市的行列,提前两年达线。

根据住建部最新公布的这份《统计年鉴》显示,目前我国城区人口1000万的城市共有6个,分别是上海、北京、重庆、广州、深圳和天津。这4个直辖市和两个副省级城市成为中国目前的超大城市。

超过500万,尚未达1000万的特大城市有9个,排在青岛之前的依次是武汉(918万)、成都(837.97万)、东莞(685.03万)、南京(657.2万)、杭州(650.49万)、郑州(626.19万)、西安(586.61万)、沈阳(565.12万)。

由此可见,从城区人口规模来看,特大城市已经是新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的“标配”。

“来了就是青岛人”,青岛密集出招释放引才最大诚意

02

当前的区域竞争主要是中心城市的竞争,众多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都在加快吸引人才和企业落户,通过改区扩大城市面积、增加人口规模,以自身的“做大”来带动产业的“做强”,最终起到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发展的目的。

一个历史现象是,山东的城市格局主要以中小城市为主,这与多个省份聚集一省之力做大中心城市的发展思路并不相同。所以近年来,山东积极调整城市发展思路,大动作频频:

2017年,山东省政府批复《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直面济南和青岛两市城区人口不足400万,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制约山东半岛城市群整体发展的问题,提出全面对接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做优做强济南都市圈和青岛都市圈,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9年7月,山东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外发布“山东省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明确进一步做大做强山东半岛城市群;以济南、青岛两市为核心,协同周边城市发展,优化调整行政区划,做大做强济南、青岛两个都市圈。

2020年1月14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发《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共7部分25条,明确提出加快胶东经济圈青岛、烟台、威海、潍坊、日照等“胶东五市”一体化发展,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

2020年的山东省两会上提出,2020年,山东将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出台省会经济圈、胶东经济圈、鲁南经济圈三大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指导意见,支持济南、青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培育发展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着力提升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创新引领力、人才集聚力,在服务国家区域战略中谋取主动、增强能级、赢得优势。从今年起,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落户条件。疫情期间,山东公布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20条”。其中包括济南、青岛中心城区尽快放开落户限制。

“来了就是青岛人”,青岛密集出招释放引才最大诚意

03

将目光跳出山东,放眼全国。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常住人口增长-0.6万,上海增长4.36万。京沪人口增长陷入停滞,并非京沪两地失去人口吸引力,核心原因在于这两地一直在主动控制人口规模。京沪的人口天花板限制,必然导致人口流动加速,为新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带来一波人口红利。

有潜在的人口增量,有山东省一系列政策的加持,青岛要做的就是引!引!引!

将深圳作为学赶的目的青岛,在招才引智上也在向深圳取经,尤其是理念、观念等方面。如今,“来了就是青岛人”不仅被青岛市主要领导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及,更是写入了《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学深圳、转作风”机制建设的意见》红头文件中,成为自上而下的思想共识:学习深圳开放包容的城市特质……让各类企业、各类组织、各类人才同场竞技、平等竞争,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吸纳人才,大力倡导“来了就是青岛人”。

针对年轻人普遍反映的青岛住房成本高的问题,青岛实施青年人才“留青行动”,为符合条件的博士、硕士提供15万、10万元的安家费,将住房补贴扩大到本科毕业,对在青就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取得全日制研究生、本科学历,且获得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分别按照1500元/月(紧缺专业)、1200元/月(紧缺专业)、500元/月标准发放不超过36个月的住房补贴。简化落户程序,全日制本科生、硕士、博士凭毕业证等材料,即可实现“一个窗口”“一次办结”。创业激励扶持方面,可按照项目或人才层次,给予创业项目40万至1亿元不等的补助,并可在一定期限内免减办公用房租金。

去年,青岛在全国率先实施“金种子”人才储备工程,从国内“双一流建设大学”和国外大学遴选一批优秀在校学生,与青岛市辖区内企业建立人才信用合同,学生毕业后按照合同约定来青就业,用人单位给予一定学费、生活及实习补贴,以人才储备方式集聚一批助推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的高素质人才。

“来了就是青岛人。”一句温暖而朴实的话语却透射出这座城市包容性自内而外的变化。

“来了就是青岛人”,青岛密集出招释放引才最大诚意

04

2019年,有近17万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人才和近6万名技能型人才在青就业创业。2019年年底,青岛市统计局对驻青10所高校应届毕业生开展了就业意向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9.84%的毕业大学生愿意留青工作,比上年提升4.44个百分点。智联招聘发布的《2020青岛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环境分析报告》显示,近40%的2020年应届毕业生选择在青工作,超70%的应届毕业生看重青岛的城市综合实力。脉脉联合京东发布《2019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报告》,在这份榜单的“毕业生去向热门城市”排行中,青岛排名全国第8,北方城市中仅次于北京。

一系列成绩和数据说明,青岛对人才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天方智库创始人罗天昊认为,青岛是有国际视野和开放精神的城市,在抢人大战中,青岛表现抢眼,未来需要再进一步。

2月22日,正是疫情防控最吃紧的阶段,青岛发布《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促进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实施意见》,出台21条举措,其中将“先落户、后就业”政策放宽到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已落户的可享受本市购房、申请人才公寓等政策。

早在2018年,青岛市发布人才落户细则,实现先落户后就业,人才落户“零门槛”,申请人凭身份证、毕业证或符合落户条件的证书即可申请落户。2019年时,先落户再就业落户门槛放宽至专科学历,人才落户政策不断扩大范围,降低门槛。此番将“先落户、后就业”政策放宽到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青岛连续三年降低落户门槛”一时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话题。

3月份,青岛启动“聚才行动”,出台十条举措吸引大学生来青、留青、回青创新创业。“聚才行动”再次明确提出,在青高校在校大学生、国内(境)外高校专科及以上毕业学年在校大学生均可申请在青落户,将先落户、后就业的政策范围扩大到国内(境)外毕业学年专科及以上学历层次在校大学生。

知名猎头企业锐仕方达集团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岳秀哲时刻关注着青岛的引才政策。在他看来,面临全国城市人才的竞争和发展,放宽落户限制已经是大势所趋。“各个区域地方随着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战略的不断清晰,吸引更多的人才聚集,实现人力资源的供应保障首先成了各地战略落地的首要环节。”岳秀哲认为,放宽落户政策对于城市发展十分重要,落户政策的不断放宽会吸引更多青年人才留在青岛。

3月24日,去年人口增量为青岛第二、增幅第一的城阳区举行“人才发展环境阳光发布会”,公布顶尖人才“综合资助”最高可达到1000万,人才团队最高可达1亿元等政策,力度之大远超深圳、杭州,青岛广邀人才的诚意再次成为网络热点。

诗歌就在眼前,脚下即是远方。晋身特大城市行列的青岛,向天下英才源源不断释放自己的强大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