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半岛记者从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乡村振兴攻势打响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稳中有进,跃上新台阶。日前,青岛市乡村振兴攻势11月份工作进展情况发布,其中,顺利推进第三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建设,完成投礁8000空方;面向全市公开遴选了200名村党组织书记;已完成了6015个市域村庄调查摸底;建立了青岛市合村并居村庄规划设计单位资源库。
产业振兴方面,青岛市主攻土地规模化,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其中,在西海岸新区、即墨区、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每区市选择2个镇街共10个镇开展整镇土地流转试点,推广“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全市农村土地流转经营面积317万亩,占承包面积的53.5%;培育发展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328个,新流转承包地30万亩,土地规模经营占比增至62.3%。顺利推进第三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建设,完成投礁8000空方;第四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4个项目的实施方案通过部局专家评审,已下达批复文件,其中三家项目承担单位已完成投标并开工建设。
新增第六批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10家。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289家,其中过亿元114家,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1300多家,截至10月份全市农产品出口325.8亿元,增长5%。
组织振兴方面,青岛市积极构建农村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发挥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村庄布局调整后,撤销农村社区党委,形成“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员中心户”的组织链条。对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指导区市全部落实“四个一”整顿工作机制。面向全市公开遴选了200名村党组织书记。成立青岛农村干部学院,整合全市教学资源,培训94名涉农镇街组织委员和1500名村党组织书记。深化乡村振兴工作队联镇帮村和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截至目前,市派乡村振兴工作队签约联镇项目91个、总投资11.5亿元,帮扶村庄年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9.3万元;市派第三轮第一书记争取和引进资金2.4亿元,培育致富项目160个,帮扶村庄年均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7.5万元。争取中央和青岛市财政资金8000万元,扶持16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项目。
生态振兴方面,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了6015个市域村庄调查摸底;建立了青岛市合村并居村庄规划设计单位资源库;相关区市均已完成村庄布局概念性规划,计划于12月底前完成村庄规划应编尽编率达到30%。本市农村公路共完成路网提档升级工程148.666公里,完成投资29768.6万元,自然村通达工程11.29公里,完成投资2317.9万元,路面改善工程793.13公里,完成投资127285.1万元。目前,全市7个区市开展了垃圾分类,占全市村庄(社区)总数的78.8%。完成2019年度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26个,1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全部开工建设,已建设大沽河沿岸、黄岛区滨海沿线2条乡村精品线。
人才振兴方面,统筹全市乡村人才工作。制定全市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实施乡村人才引育10大重点工程,把农村创新创业人才、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乡村治理人才等5方面人才纳入乡村人才扶持范畴,全面落实乡村人才振兴激励措施20条。实施乡镇专业技术人才直评直聘政策,59项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纳入就业技能补贴范围。招募“三支一扶”人员71人。青岛大学、石油大学(华东)、青岛广播电视大学、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中心等4家培训基地已申报省级服务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基地。连续6年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列入市办实事,已完成2万人次的全年培训任务。
文化振兴方面,着力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尚。其中,全市共建成各级结婚礼堂99个,已为230多对新人免费举办了近90场新时代婚礼(平均每场婚礼为新人节约近10万元)。推动农村红白理事会工作,覆盖率达到100%,开展散乱坟墓整治攻坚行动,截至10月份全市共整治16.7万余座,按照现有进度及工作安排,11月份应接近或达到80%,12月底高于80%。全市建成镇(街道)综合文化站95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121个,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农村(3市4区)8个公共图书馆、8个文化馆,全部为国家一级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