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城市·青岛文化创意产业网 - 主管单位:《文化产业导刊 》青岛编辑部
  • 关注微信公众号
  • 关注新浪微博

从被质疑到受追捧 站到区块链风口的青岛人

来源:半岛都市报   时间:2019-11-07

 

刘洪涛从没有像现在这么忙过。

这位青岛本土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创业者的工作节奏因为一则新闻而改变。10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最高层的关注,催热了区块链行业。“守得云开见月明”,这是刘洪涛的感受。从概念热炒到质疑声四起再到如今热度飙升,跌宕起伏的区块链行业开始打破认知和行业壁垒,成为全民关注的公众话题。但在行业如火如荼之下,真正的从业者反而多了一份警醒和反思。

>>>缘起

为了“自证清白”

刘洪涛和区块链的故事要从2017年讲起。

刘洪涛曾在金融领域从业21年,其回青岛创业前最后一份银行工作是法国兴业银行中国区商业银行总经理兼上海分行行长。2016年,刘洪涛从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回到家乡青岛创办了供应链金融企业青岛闪收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7年,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大量供应链金融企业蜂拥而至,挑战裹挟着机遇而来。面对激烈的竞争,刘洪涛将注意力投向了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高度透明等多重特性的区块链技术,开启了闪收付“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探索。

为什么是区块链?

“坦率地讲,我们是被市场‘逼着’走上了区块链这条路的。”刘洪涛解释道,“我们这个行业一直面临一个尴尬,作为第三方平台,无论是与金融机构还是跟合作企业客户之间都存在一个信任问题,比如客户传给我们的资料,经我们再传给银行后,银行难免会担心会不会有更改,这也是所有从事供应链金融创业者共同的痛点。”

彼时北京、上海和深圳已经有了区块链+产业的落地应用,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篡改、高度透明等多重特性几乎能完美解决刘洪涛的困惑。

“我们也要布局区块链,不惜一切代价!”尽管当时的刘洪涛对区块链也是一知半解,但敏锐的嗅觉和对技术的信心让他坚定地认为布局区块链不仅是解决眼下问题的利器,更是在未来行业竞争中占据先机的法宝。

此决定一出仿佛在公司里扔了一颗炸弹。据公司市场总监王猛回忆,当时几乎所有的管理层都持反对意见。“对于区块链的认知都停留在比特币这类虚拟货币上,觉得搞区块链的都是‘骗子’。”刘洪涛和技术总监陈健费尽口舌,终于让大家初步达成了上区块链的共识。“大家都有危机意识,也担心未来会被这个不熟悉的技术颠覆了我们现有的业务,所以就抱着边做边看的态度来探索这个事。”

>>>布局

从求链无门到国家认证

为了建立自己的区块链平台,刘洪涛跑遍了大江南北,结果转了一圈发现,当时关于区块链更多是停留在概念和底层技术上,少有实际落地的应用。

就在刘洪涛求链无门的时候,一次公司搬家竟意外解决了问题。2018年初,刘洪涛的闪收付被崂山区作为金融创新企业引入到了白金广场办公,而他们楼上就是工信部旗下的赛迪(青岛)区块链研究院。一个有技术资源一个有实际产业应用需求,这对邻居一拍即合。后来在青岛地铁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及齐鲁银行青岛分行的共同支持下,青岛本土的第一个区块链+供应链金融平台“链赢金科联盟链”诞生了。

“跟很多搞区块链的最大区别就是,我们是从实际应用场景出发寻找技术,而他们更多的是搭建一套技术后摸索落地场景。”刘洪涛说。这一区别也让他们的区块链很快在实际业务中铺开。目前,“链赢金科联盟链”获批国家网信办的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成为山东省7家获批企业之一,也是青岛市2家获批企业之一。在应用方面已成功为青岛地铁及齐鲁银行部署区块链节点。

“链赢金科联盟链”技术总监陈健向记者介绍,以区块链在青岛地铁实际应用为例,基于地铁产业供应链应收账款业务应用场景和产业链的长尾形态、多级参与的共性,将链赢金科联盟链应用于地铁建设过程中的多级供应商共同参与、稳健经营和地铁施工过程中的及时收款的应用场景中,通过与上海、青岛地铁主导的供应链金融管理平台共同协作,实现业务数据的实时上链,并使用区块链技术保证上链数据的不可篡改,各环节上的风险把控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与认可,助力上海、青岛地铁打造和谐、稳定、高效的全国地铁产业供应链金融生态圈。

目前,刘洪涛的区块链平台正在与新希望六和等实业客户展开前期合作洽谈,未来有望在制造业、农牧业、食品行业扩大应用范围。

>>>警醒

区块链≠炒作加密货币

“尽管区块链概念很热,但公众多数还是不了解区块链究竟是什么,更不知道能干什么。”如今,来自政府、学校、企业的各种讲课、座谈、合作的邀约不断,科普区块链也成了刘洪涛每次出席活动的必备动作。

早在2008年,一个自称名叫中本聪的人发布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文章,并在2009年公开了早期实现代码,比特币由此诞生。比特币,正是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应用。

也正因如此,普通人往往会把区块链与虚拟加密货币相联系,但随后出现的一系列号称“某某币”项目,则受到了严厉打击。其原因正是因为,这些打着区块链旗号的虚拟加密货币风险并不可控,还蕴含着大量炒作、投机、欺诈风险。从2013年开始,一系列监管措施先后出台,将“某某币”类型的ICO(首次币发行)定性为非法集资而全面叫停。

蚂蚁金服总裁蒋国飞表示,区块链技术不等于炒作加密货币。没有实际价值锚定的加密货币,不应该是区块链产业的发展方向。应该警惕各种假借区块链名义的骗局,让这个本该产生更大价值的技术本身成为牺牲品。“区块链不是一夜暴富的工具,而是未来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

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也认为,区块链经历了被追捧到泡沫到低谷的阶段,但这同时也是大浪淘沙去伪存真的过程。区块链产业各方仍需要在尝试落地过程中重新思考区块链价值,而不是盲目制造伪需求。

飞象网CEO项立刚在接受半岛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很多币圈炒币的人十分兴奋,但国家重视区块链技术,决不是鼓励大众炒币,更不会鼓励发行众多的“空气币”,而是要把区块链技术研究透,用于社会管理和技术能力提升。

泡沫散去,区块链的真正价值,依然得到了“顶层设计”的肯定。2016年10月,工信部发布《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首次提出我国区块链标准化路线图。今年10月28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在首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中国央行可能率先推出数字货币。这一表态引起市场各方的强烈兴趣。

一系列支持实体经济、解决民生痛点的区块链应用也开始广泛试水。像刘洪涛所在的金融业,区块链帮助进行跨境汇款、交易结算资产认证和保护;在物流业,货物的数字化大幅改善物流网络的可见度和预测性;区块链电子票据、区块链电子发票、区块链电子处方……区块链正加速与各行各业进行创新性融合,为各产业的新一轮发展赋予了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