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建筑  /峰会/  文化产业  2023  2022  /佟涛/

旅游演艺如何拓展边界

  本报记者  秦  毅  文/图
 
  随着“跟着演出去旅游”成为新时尚,旅游演艺对旅游市场的强带动作用受到了多方重视。近日,由中国演出行业协会、陕西旅游集团联合主办的2025文旅融合·旅游演艺高质量发展大会,以“智启新章·文旅无界”为主题,会聚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代表和业界专家,围绕文旅体验的技术赋能以及旅游演艺内容创新等展开深度交流,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动行业转型升级、以科技与艺术融合推动旅游演艺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重塑演艺表达
 
  “作为国内最早布局‘文旅+演艺’的企业之一,陕西旅游集团在旅游演艺的探索道路上始终秉承内容为王、创新为要的发展理念,持续探索旅游演艺的前行路径。”会上,陕西旅游集团副总经理李军用集群化、精品化、数字化、国际化来概括旅游演艺的发展趋势。其中,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全息投影等高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正推动观演体验向更沉浸、更互动的方向发展。
 
  据悉,陕西旅游集团于2021年正式提出向科技型文旅企业转型的战略布局。其中,在数字体验方面,自主研发了多自由度、大载客量的宣传体验平台技术,获得14项专利,并应用于多个体验项目中。比如,陕西白鹿原景区的《夜谭·白鹿原》项目,通过“光影+演艺+艺术装置”的形式,打造出了白鹿寻踪、关中往事、星空梦境等12个沉浸式场景。
 
  同样,在湖南浏阳,科技的注入正在让烟火表演变得不一样。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七届浏阳花炮文化节上,15947架无人机成功挑战“世界上单台电脑控制最多无人机同时升空”纪录,而搭载7496支烟花的无人机编队则创下了“世界上搭载烟花数量最多的无人机编队飞行”的纪录,烟花与无人机编队的精准联动,一举斩获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烟花绽放是昙花一现的瞬间,而我们致力于改变这一点,通过融合声、光、电,让烟花变成文旅新引擎。”负责该烟火表演的湖南焰遇花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市场经理王一汀说。
 
  “从1988年国内首个‘餐饮+演艺’模式的《仿唐乐舞》到如今构建20余台精品演艺矩阵,从实景舞剧《长恨歌》成为行业标杆到音乐剧《丝路之声》筹备登上美国百老汇舞台,我们始终相信演艺是文化传播的活载体、文旅融合的重要桥梁。”陕西旅游集团·陕西朗德演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雨晨说,“科技融合、数字赋能对旅游演艺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科技感、互动感成为游客对演艺体验的重要需求。”
 
  “当前,实景山水、主题园区演艺等传统业态持续提质升级,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更为可喜的是,以无人机、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催生了全新的业态和模式,它们与演艺内容深度融合,以前所未有的视听冲击力和互动体验,极大地拓展了旅游演艺的边界,为行业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刘克智说。
 
  合作聚力,开拓广阔市场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票务信息采集平台数据监测和调研测算,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旅游演艺市场的演出场次、票房、观众人数都实现了同比增长,其中超过130亿元的票房就是市场活力十足的证明。与此同时,旅游演艺的市场还很广阔,有待进一步开拓。
 
  以陕西旅游演艺市场为例,全省的演艺布局并不均衡,大型旅游演艺主要集中在西安、延安、汉中,大型演唱会主要集中在西安、咸阳、榆林,其他市区基本空白;演艺进景区不充分,每年游客量过千万的咸阳袁家村、渭南中华郡景区,以及太白山旅游度假区、华山旅游景区、大明宫旅游景区等5A级景区都还没有旅游演艺项目,需要进一步统筹规划。
 
  在此次大会上,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与陕西旅游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一带一路”倡议指引下,双方将围绕共建丝路文化交流平台、推动旅游演艺市场繁荣展开为期3年的深度合作。这一合作将加速陕西旅游演艺资源的整合与升级,助力打造具有丝路文化特色的演艺精品。此外,通过引入高水平创作团队和市场化运营机制,推动重点景区与演艺项目深度融合,逐步填补区域市场空白,提升游客沉浸式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会上,陕西旅游集团旗下的西安丝路欢乐世界主题乐园被授予“丝绸之路优秀剧目展演基地”,将为优秀剧目创作展示与产业交流提供新舞台。“我们将持续创作和引进国内外丝路文化主题精品演出,努力将基地打造成产品不断、演出常态化、交流活跃的国际文化舞台。”陕西朗德演艺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孙宁说。(本报记者  秦  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