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建筑  /峰会/  文化产业  2023  2022  /佟涛/

“人工智能+”引领文旅产业跨越式发展

  张宜春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人工智能在形成新质生产力和国家高质量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地位,为各个行业释放出明确的政策信号。
 
  《意见》构建了“6大重点行动”和“8项基础支撑能力”的体系架构。“6大重点行动”涵盖了从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方面,而“8项基础支撑能力”则从模型、数据、算力、平台、环境、人才、法规、安全等多个维度夯实了发展基础。
 
  在《意见》的指导下,人工智能与文化旅游业的融合将不再是零散的试点,而会带来系统性、根本性的深度转变。这将为文化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艺术生产领域,人工智能将与各类艺术创作的各个环节实现深度融合,并实现工艺流程的整合。艺术创作由此变得更加大众化,并催生出更加综合的新型艺术形式。同时,可标准化、非创意性的生产环节将由人工智能替代。人类创作者需具备更强的个性化审美及创意表达能力,对于艺术工作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领域,人工智能将重塑文化遗产的保护及传承模式,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创新注入新的生命力,提升了高精度三维重建、沉浸式虚拟互动、展馆智能监测等领域的工作效率及业务质量,更催生了文旅融合等新生态,助力文化遗产跨越悠久历史长河,迈向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构建新一代公共文化推荐系统,实现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通过各类智能导览助手,增强用户文化体验感和参与度;构建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文化资源精准分配;搭建高黏性文化社群,推动数字文化发展,构建智慧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生态。
 
  在文化产业领域,人工智能将重塑整体产业生态,加速文化资源数字化资产化、文化装备智造升级、模型即服务产业集群等领域的变革,构建“数据驱动+技术赋能+虚实联动”的产业新范式,加速释放文化经济价值,将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文化治理与政务管理方面,人工智能将通过“数据驱动—知识涌现—辅助决策”的链式创新,提升文化管理决策的科学性;通过各类政务模型和辅助工具优化政务管理和服务能力,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和风险预警能力,催生“人机共治”新型治理模式,全面提升文化治理水平。与此同时,科技应用会推进文化治理方式变革,适配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从而推进我国文化治理体系的高质量建设。
 
  在旅游领域,人工智能将从目的地、产业、企业、游客等多个维度全面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如推动旅游目的地智能化监管和绿色发展,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促进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创企业产生,并对已有企业功能进行创新,使游客的出行体验得到更进一步提升。
 
  《意见》的发布,对于文化旅游行业的管理者、从业者和投资者而言,既有充满无限可能的机遇,也有不进则退的严峻考验。抓住机遇,意味着要主动拥抱技术变革,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将人工智能融入服务、内容、管理和创新的全过程,打造出更具吸引力、竞争力和文化内涵的新一代文旅产品。与此同时,需要时刻保持冷静,审慎处理技术应用带来的就业、安全、伦理和文化冲击,从业者需在智能服务、文化IP、安全治理等领域建立竞争优势,通过政策引导、技术赋能和产业重构,推动文旅行业向智能化、个性化、融合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