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建筑  /峰会/  2022  文化产业  2023  /佟涛/

乡村烟火气,氤氲文化味

  体验冰雪项目、领略花船巡游、观赏地戏表演……今年春节假期,“去乡村旅游过大年”成为不少人的出行选择,也圈粉了越来越多入境游客。有游客感慨:“乡村的烟火中藏着地道的中国味道。”

  乡村旅游何以不断聚人气、扬名气?用心守护乡风乡俗乡韵是关键所在。

  福建南靖官洋村注重传统建筑的活化利用,改善传统土楼内部环境,融入休闲业态,让“凝固的诗歌”成为品味乡村文化的重要平台;四川理县桃坪村坚持保护与传承并重,举办花儿纳吉赛歌节等民俗文化活动……守住乡村的“原汁原味”,小而美的田园才能留住远道而来的游客。

  乡村旅游热度攀升也是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生动注脚。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一砖一瓦皆故事,一街一巷载乡愁,把深厚的文化资源转变为旅游优势,有赖于因地制宜的开发与利用。

  安徽黄山西递村围绕村中处处可见的楹联,深挖楹联背后的“谦和”“自律”等文化理念,建设楹联广场等文化新地标,在潜移默化中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陕西柞水朱家湾村依山就势,打造终南山寨民俗文化村,将乡土、民俗等融入建筑艺术中,使生态成景点、村落变景区。实践证明,利用好蕴藏于乡村沃土之中的文化基因,实现从“静态展示”到“动态传承”的转变,将为乡村积蓄更多发展新动能。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迭代发展,乡村旅游有了更多新的“解锁方式”。智能导览系统的推行,使游客实现“一部手机逛乡村”;短视频等平台普及,“云端游乡村”拓宽了乡村旅游的可及性……数字技术日益融入乡村旅游的全链条,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满意度。

  推动乡村旅游“乘势而上”,同样离不开政策引导与支持。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推出90条“年礼好物  自在乡村”主题精品线路,进一步丰富了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立足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将过去散落的乡村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实现互补互促、联动发展,能够推动形成品牌效应,释放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动能。

  乡村旅游进入下半场,更要写好山水文章,守好生态底色。从山东荣成烟墩角村翩翩起舞的天鹅,到重庆武隆荆竹村郁郁苍苍的林海,再到甘肃迭部扎尕那村幽深狭长的峡谷,乡村旅游看的是山水美景,品的是悠远古韵,留的是心中诗情。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不能只关注经济效益,而应在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让游客能够在“望山见水”中记住乡愁。

  乡村旅游,一头连着游客的“诗与远方”,一头连着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守好青山绿水、用好数字技术、护好诗意田园,氤氲着烟火气和文化味的美丽乡村,令人心生期待。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06日 13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