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2022  建筑  2023  /峰会/  文化产业  /佟涛/

“10后”们的博物馆暑期研学游有哪些新玩法

“我是王羲之,东晋琅琊人,也就是今日的山东临沂。上次我组织的兰亭雅集距今已有1700多年了,我也被后来人尊称为‘书圣’。和今天不同,我们那个时代朝局不稳,社会动荡,如我这般喜进山林的文人朋友们经常在风景秀丽处集会,而我们的集会之地也便有了公共园林的雏形。”

在布置古朴的中国园林博物馆《长物·居园》展区,12岁的赵佳仪身穿汉服,在一段古琴演奏后流畅地开启了历史小短剧的序幕。随后,小“白居易”“文徵明”“宋徽宗”依次登场,跨越时空“穿越”而至,共同上演千年后的“曲水流觞”。

近日,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温暖一平方”直播间采访了中国园林博物馆“遇见未来演说家”夜宿博物馆活动,第一场活动共有16个来自全国各个城市的孩子参加。

作为“仲夏夜之梦”暑期活动之一,中国园林博物馆依托馆内园林资源及展陈空间,于每周三开展夜宿博物馆暑期研学活动,让文物活起来。孩子们穿着汉服参与其中,扮演知名历史人物,运用自身搜集到的人物线索与所学知识,呈现以“曲水流觞”为背景的故事短剧,沉浸式感受古代文人的风趣雅致。

学习集中研学课程、体验雅集社教活动、角色扮演历史短剧……“10后”们的暑期研学游,会碰撞出哪些玩法新火花?

9岁的孙雨桐第一次来到中国园林博物馆,在短剧中,她扮演王羲之的小书童,语言清晰毫不怯场。“妈妈和我说,它是全国第一家以园林为主题的博物馆,可以学知识,还可以演剧。我觉得应该会挺好玩的,也很想演剧,就来了。”

在夜宿博物馆暑期研学活动中,孙雨桐听老师讲了“曲水流觞”的故事。“酒杯飘到谁面前,谁就作一首诗。我感觉这个游戏非常好玩!又充满了古人的智慧。”

“曲水流觞其实一直都是园林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光和宴饮文化有关,背后还承载了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追求。”中国园林博物馆讲解员司子业介绍,《长物·居园》以明人文震亨《长物志》中的园居生活美学为切入点,第一部分讲的是文人对于园林建造的理念;建造好园林后,再讲文人在园子里的生活需求;最后一部分叫“物心如一”,有了好的园子、幸福的生活后,追求的就是精神世界。“曲水流觞、文人雅集放在园林场景里,很契合主题。”

中国园林博物馆宣教部部长王歆音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夜宿博物馆、欣赏“仲夏夜之梦”,是中国园林博物馆十年来在暑假期间面向全国青少年的传统品牌活动。这几年,园林博物馆更倡导对孩子核心素养的锻炼,注重激发孩子的探知欲,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

11岁女孩王晨桦在短剧中扮演文徵明。她还记得曾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参加彩画夏令营学到的知识,譬如旋子彩画为第二等级,是明清官式建筑中运用最为广泛的类型,在每个构件上的画面均划分为枋心、藻头和箍头三段。只刷青绿底色的称为空枋心,中间再加一横则称为一字枋心,就有了“一统天下”之意。

“展览不仅是让大家欣赏文物、看个新鲜,更希望大家通过文物感受到背后纵深的时空价值,弘扬传统美学,体会园林的真正内涵。”王歆音认为,如何从园林艺术上借鉴过去的智慧、启迪未来城市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平时都是穿着志愿者讲解服给大家讲解这些展览背后的故事,今天我感觉自己变成了王羲之,从古籍里走出来了。”赵佳仪就读于石景山实验小学,已在中国园林博物馆担任了3年“园林小讲师”,这次短剧表演给她带来了独特的体验。

中国园林博物馆开设了园林美育、劳动、科学等多方面社教活动,如自然劳动营建、园林生态探访、铸牢华夏精神等研学课程,提升公众对园林科学和文化艺术内涵的认知及了解。其中,“园林小讲师”园林启蒙教育活动是向游客传播中华优秀园林文化和造园技艺的核心品牌之一。

13岁的安思颖最初在朋友的推荐下到中国园林博物馆参观,在中国园林古代厅,安思颖第一次听到一个高中女孩讲解展陈。“我觉得她讲得特别有意思,我也想成为她那样。”从2019年开始担任“园林小讲师”至今,她已坚持了4年。

今年春节,中国园林博物馆第一次尝试用短剧的形式来进行讲解和科普,用趣味的表达方式让更多人关注到园林。王歆音介绍,当时的主题是生态文明,通过好玩的时空穿越情节,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短剧角色扮演的形式把我们和古人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安思颖说,现在的自己更能理解古人当时的心境,看懂一些画和典籍。

暑假到来,博物馆正热。“在博物馆进行沉浸式角色扮演,是让孩子们迅速上手的一种学习方式。”王歆音认为,“博物馆不仅仅是观展和听讲解的地方,更是让孩子们自主进行终身学习的地方。”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余冰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