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文创  青岛  2022  建筑  2023  /峰会/  文化产业  /佟涛/

“大考古”思路推动考古事业大发展

7月11日至12日,全国考古工作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会议全面回顾“十三五”以来我国考古工作的发展成就,提出新时代中国考古工作的总思路总目标,为全面实现中国考古学科和考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总体部署,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说,做好新时代考古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广大文物考古工作者要谋求新时代中国考古的大格局、大视野、大发展,树立“大考古”的工作思路,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守正创新,全面实现中国考古学科和考古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考古研究成果实证中华文明发展脉络

“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聚焦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等关键问题,策划了18项重大考古项目,系统实施1600余项主动性考古发掘项目,用考古成果诉说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介绍,山东承担了“考古中国”中“海岱地区古代文明化进程研究”“海岱地区夏商西周考古研究”两个课题,分别实施了岗上、吕村和大辛庄、青邱堌堆等遗址考古发掘,取得丰硕成果。岗上遗址发现海岱地区面积最大的大汶口文化城址,大辛庄遗址发现商代高等级居址、贵族墓葬。

同时,水下考古工作也在蓬勃发展。“南海一号”沉船现场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完成,进入整体保护阶段;甲午海战沉舰调查确认致远舰、经远舰、定远舰,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的实物教材;长江口二号古船采用世界首创的“弧形梁非接触文物整体迁移技术”整体打捞入坞展现了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高端制造实力;南海深海发现大型古代沉船,1500米下布设水下永久测绘基点,提取出水269件文物,水下考古迈入大洋考古新阶段。

“中心充分发挥出水文物保护研究优势,完成了致远舰、经远舰等出水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积极推进南海一号、小白礁一号、华光礁一号等重点文物保护修复项目。下一步将以‘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迁研究’为主题牵头申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一步明确我国水下考古近期和中长期研究方向、目标和重点项目。”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说。

现代科技与田野考古紧密融合

如今,科技考古深入田野考古一线,现代科技助力考古能力不断提升,多学科联合攻关推进重大学术课题进展,成了考古工作的最大亮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星灿研究员以三星堆遗址发掘为例,阐释了高新科技在考古中的重要性。“三星堆遗址2020年以来考古发掘过程中,建设考古发掘舱、集成发掘平台、多功能发掘操作系统,在多学科、多机构的专业团队支撑下,构成了传统考古、实验室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深度融合的工作模式,实现了考古发掘、系统科学研究与现场及时有效的保护相结合,确保了考古工作高质量与高水平。”

近年来,考古发掘方舱、考古现场移动实验室等专有装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考古工作中的科技意识显著增强,考古工地现场浮选、采样、检测分析等日益常态化,动植物考古、环境考古、碳14测年、同位素分析、微痕分析、人类遗骸DNA提取检测等广泛应用。

“考古学和古基因组学的融合,就是通过把考古遗存材料结合新技术方法,这有助于填补人类历史缺环,让‘遗存’说话。”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付巧妹以古DNA为例介绍考古领域的多学科融合。

制度创新推动遗址保护利用

在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中,对高青县陈庄齐国西周早期城址进行原址保护并建成遗址博物馆;在枣菏高速公路建设中,采取以大跨度桥梁跨越方式,对新发现的滕州西孟庄遗址本体进行有效保护;在国有建设用地出让项目中,对发现的临淄南马坊战国大墓等采取土地置换等措施,进行原址保护和展示……

“山东着力推进考古工作创新,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着力促进文物考古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着力促进考古成果普及转化、惠及民众。”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磊说。

陕西首倡“基地+”和“片区制”考古工作模式,依托重大项目、重点遗址建成了9个驻外“考古基地”,并将有一定区域工作和研究基础的考古队作为核心力量,统筹周边基本建设考古工作,整合区域文物考古资源,培训和培养当地文博工作者;四川着力推动考古成果转化利用,创新实施发现一处重要遗址、发掘成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建成一处国家大遗址、建设一座知名遗址博物馆、一位考古队长逐步成为一座博物馆馆长的考古新模式;浙江在全省范围内统一推行“先考古,后出让”制度,实行“四统一”“最多跑一次”等配合基本建设考古制度。

“我们要创新推动遗址保护有效利用工作,继续加大考古重要遗迹现场的原状保护,加强考古领队在大遗址保护利用中的作用,推动中国大遗址保护利用模式‘走出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李六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