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内涵是传统节日的灵魂
包粽子、话传承、献爱心……端午节到来之际,各地相关纪念活动渐次拉开序幕。
散落在岁时“点”上的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价值观念,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节日即纽带,联结着传统与现代、过去和未来,润物无声地滋养着世代人民,成为民众安顿个体精神、休憩心灵的重要“节”点。每当节日临近,如何过一个有意义的传统节日总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过节过的是什么?是文化的传承、精神的延续,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传统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中国传统节日根源于古代农耕文化,是一种全民参与的文化创造,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最具活力和影响力、最具民族特色和个性的传统文化,其中寄托着无数美好的愿望,已积淀成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传统节日的灵魂就是其文化内涵。
从端午节说起,不少人称其为“粽子节”,这有一定道理。多数中国传统节日都与古老祭祀仪式有关,比如春节祭神,清明节祭祖,端午节祭屈原等,节日食品献祭形成了众多相关的饮食文化。据传,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源于投江的屈原,为了防止他的遗体被鱼虾啃食,人们将糯米包裹成三角形状,用竹叶系好,投入江中喂鱼。从某种程度上讲,粽子是端午节文化的物质载体。这与中秋节被叫做“月饼节”相类似。但是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过节理解为“吃吃喝喝”,甚至一味地渲染“吃”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风貌,寄托着古往今来中国人的理想情怀,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恩与敬畏、对家庭团圆与世间和谐永恒的企望。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特定的主题与文化内涵,构成了中华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寄托着中华儿女特有的家国情怀。传统节日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中国故事通过“过节”这一特别形式一代代传承与延续。因此,过传统节日重要的是要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引导广大群众在积极参与中体验节日习俗、展现中国精神、增进文化自信,焕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近一段时间,为迎端午,各地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从社区组织的居民包粽子比赛,到景区、传统文化基地开展的青少年端午研学实践,再到多地举办的端午诗会、龙舟大赛等,社会各界通过各种各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搭建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平台载体,推动传统节日走进人们生活、浸润人们心田,让大家在热闹的活动中沉浸式感受丰富厚重的节日文化内涵。
传统节日与人民群众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是中华亿万儿女共同的节日,我们有必要把组织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摆上重要位置,通过在传统节日及相关传说起源地等区域打造一批传统节日活动示范点,以点带面、多点成线,整体推动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提升水平、形成声势,努力营造良好节日氛围。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也正是基于这一道德自觉,尽管时代在变,但家国情怀始终是传统节日不变的底色。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挖掘展现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要坚持突出培育家国情怀,引导人们把爱国和爱家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要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思想熏陶和文化教育功能,让传统节日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文明节,推动节日文化活动千姿百态、精彩纷呈、健康向上。
传统节日有创新才有生命力
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是通过民俗活动表现出来的,民俗活动越丰富,越有利于传统节日的传承。因此,要围绕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精髓,创新其表达方式与传播形式,增强节日文化活动的群众性、广泛性,吸引力、感染力,让传统文化贴近人民,融入生活。
旅游是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切入点。在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可以通过增加体验类文旅产品供给,融“传统文化风俗”于“旅游度假场景”,将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有机融入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等旅游空间,创新打造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比如传统节日类研学游就受到了广泛欢迎。
传播传承节日文化,既要借助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象征性场景、仪式性物品,也需要适应当代生活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将传统文化通过当代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呈现在人们面前。比如,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过节新形式不断出现,不少年轻网友选择在线上体验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元宵节,他们在微信群里约一场诗词“飞花令”;清明节,他们在网络空间参与线上祭扫活动;还有更多的人通过直播和短视频分享自己家乡热闹的节日场景,又透过别人的镜头走进了不一样的过节现场。如今,各地在组织线下节日活动的同时,往往借助各种线上平台,推出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满足不同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各地群众纵然相隔百里、千里,也能通过云平台身临其境。新媒介为传统节日插上了传播翅膀,把不同时空的人会聚在同一片欢乐的海洋。
传统节日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既要创新表达方式与传播形式,还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传统节日作为生活的一部分,跟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的演进密切相关,它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大环境,而是会随着时代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传统节日的“现代化”是一个必然趋势。比如重阳节,长期以来,避祸除邪消灾、强身健体一直是其主要文化内涵,但是随着时代进步,我国对重阳节中的敬老意涵加以强化,倡导尊老、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赋予其老年节的时代内涵。再如清明节,原本主要是祭祀宗族先人,后来增加了对黄帝、炎帝等中华民族先祖的公祭活动,近些年逐渐扩大到对革命先烈的祭祀纪念,这种变化把祭祀对象从家庭、家族扩展到国家先烈,礼敬先人、慎终追远的文化内涵因此变得更加丰富。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对厚植新时代青年爱国情怀、塑造新时代青年思想品格、引导新时代青年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青春力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一些学校利用传统节日打造“红色思政课堂”,不仅有效推动了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更加深入人心,还带动孩子们在实践体验活动中弘扬了革命精神,传承了红色基因。
传统节日要与时俱进,就要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与意义。但是“赋值”应建立在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之上,背离或扭曲节日文化内涵的“赋值”是没有生命力的,也终究会被淘汰。
(作者:张春枝,系中南民族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