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印发《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原标题:重磅!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023年3月25日)
为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充分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施“文旅提质赋能计划”,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助推文旅消费全面升级,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旅游业体系,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共同富裕,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提供有力支撑。
2.战略定位。秉持“万物皆可游、处处是场景”理念,突出市场化、国际化、数字化、特色化、精品化导向,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彰显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和幸福产业,打造具有世界风范、展现中国精神、彰显齐鲁风韵的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文旅融合发展新高地、“好客山东”全域旅游示范区。
3.发展布局。着力打造济南都市圈、青岛都市圈文化旅游发展极,强化长城、大运河、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东段)引领,以沿黄河、沿大运河、沿齐长城、沿黄渤海四大文化体验廊道和沿胶济铁路文化体验线为建设重点,辐射曲阜、淄潍、泰山、崂山昆嵛山四大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片区和沂蒙、胶东、渤海、鲁西四大红色文化弘扬发展片区,构建“两大都市圈拉动、三大公园引领、四廊一线贯通、八大片区支撑”的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4.发展目标。到2025年,率先实现文旅行业由全面复苏向高质量发展跃升,全域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5%。到2027年,基本建成文化旅游强省,业态多元、品质高端、绿色智慧的供给体系更加完善,年接待游客超过10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3万亿元,全域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6%,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0个,达到5A级标准的旅游景区30个。到2035年,高水平建成文化旅游强省,“好客山东·好品山东”金字招牌享誉全球,建成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二、塑强新时代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新优势
5.建设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示范地。实施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行动计划,深化重大文化片区建设。推进“山东文脉”、“海岱考古”、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等重点工程,打造“东亚儒学探源地”、“中华文明从未间断见证地”、“人类轴心时代文明高峰体验地”。加强泰山、“三孔”等世界遗产保护利用,推进济南“泉·城文化”景观、青岛老城区申遗,丰富提升“礼出东方”、“稷下学宫”等文化标识。全面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和博物馆事业发展。
6.建设全国红色文化传承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深度挖掘革命、建设、改革等不同时期和新时代重大事件、重大成就、重要人物事迹,打造精品力作、精品景区和经典线路,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提升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水平。
7.建设国际著名休闲度假黄金海岸。坚持陆海统筹、城海一体、人海和谐,大力发展海滨城市游、海岛生态游、海底探秘游、海洋文化游。推动长岛国家公园建设,集中打造刘公岛、鸡鸣岛、崆峒岛等一批深度游精品。实施“千里山海”自驾风景道、邮轮母港、海洋牧场示范区等重大工程项目,提升滨海旅游度假区和崂山、蓬莱阁等核心景区品质。
8.建设全国工业旅游首选地。深度挖掘大国工匠精神,推进工业旅游与科技、教育、文创深度融合。围绕工业遗产、博物馆、产业园区,提升打造青岛啤酒、百年宏济堂、张裕葡萄酒、东阿阿胶、中国东方航天港等一批国际化工业旅游基地。
9.建设全国乡村旅游目的地。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保护挖掘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实施乡村旅游“十百千”精品工程,培育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绘就新时代“鹊华秋色图”。到2027年,建成50个旅游民宿集聚区、30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培育1000个乡村旅游运营主体。
10.建设“沿着黄河遇见海”文化旅游新高地。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发起“黄河文化出海”倡议,携手沿黄省区共建品牌、共探文脉、共保生态,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打造黄河文化旅游带。举办黄河文化论坛,推动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推动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
三、全面提升文旅产业发展能级
11.实施千家景区焕新工程。开展景区品质改造提升行动,实行“一景区一方案”,丰富体验场景、迭代更新产品、拓展综合功能。开展“文化活化故事化”行动,把典故传说、历史事件、名人故居等深度融入景区景点、文创产品和展示体验。推出高等级景区创建新举措,支持各设区的市打造游客人次过千万的核心景区,鼓励县(市、区)打造标志性景区景点。
12.实施百企领航工程。推进文旅企业战略性并购重组和品牌化经营,引育一批综合性文旅企业集团,组建国有文旅企业联盟。到2027年,培育30个以上精品旅游“十强产业”领军企业,100家文旅领航型企业。大力支持民营文旅企业发展,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精特新”迈进。开展旅游创客行动,加快发展创意型、策划型“潮经济”。
13.实施重大项目引领工程。推进文化“两创”、红色文旅、数字文旅、海洋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黄河文旅、生态旅游、文旅康养、基础设施等十大类工程。到2027年,实施300个以上重大文旅项目,累计投资超过5000亿元,形成25个以上“雁阵形”文旅产业集群。
14.激发文旅消费活力。实施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行动,办好“黄河大集”、“乡村好时节”等民俗节庆活动。整合“山东手造”、“山东有礼”、“老字号”等产品,推出旅游必购品大礼包。实施百道经典鲁菜、百条美食街、百道网红小吃、百位鲁菜名厨等“四个一百”工程。创新突破淡季旅游,大力发展夜间旅游,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四、数字赋能文旅高质量发展
15.加快发展智慧旅游。推进5G、人工智能、扩展现实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实施“山东智造”文旅产业工程,建设山东省文旅虚拟现实科技融合发展中心。完善“好客山东 云游齐鲁”智慧文旅平台,依托全省“居民码”推出“好客山东一码通”。
16.拓展文旅新场景。实施全要素场景革命,将剧本体验、影视研学、体育赛事等融入旅游场景,建设多元化、智慧化特色街区。拓展公共文化场馆功能,建设城市文化艺术综合体。培育开发一批动漫、电竞、云旅游、云展览、云直播等数字化体验产品,支持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至少打造1台常态化、特色化演艺项目。
17.创新发展未来业态。积极探索前沿引领型、技术突破型、迭代升级型旅游产品和供给模式,组织开展文旅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重大关键技术研发。结合实际发展“零接触”旅游消费,建设智能化、个性化景区和饭店。大力发展共享旅游,推广与自驾游、休闲游、度假游相适应的租赁式公寓、共享汽车、异地还车等服务。
五、推动旅游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18.实施“乐宿山东”提升行动。引进全球顶级连锁酒店品牌,鼓励新建新评、升级改造星级饭店、星级民宿,建设文化、绿色等“好客”系列主题饭店。到2027年,星级饭店超过700家,达到五星级标准的饭店100家以上。政府采购住宿、会议、餐饮等服务项目,不得将星级、所有制等作为限制条件。
19.完善“快进慢游”交通网络。提升交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加快交通干线与景区连接线建设,拓展机场、高铁站、汽车站、邮轮码头等客运枢纽旅游服务功能。推进“旅游型”、“休闲型”高速公路服务区建设。到2027年,打造一批高标准旅游风景道示范路段,实现市市通高铁,16市高铁快速通达水平明显提高,95%的县(市、区)通达双高速公路,重要旅游资源三级以上公路全覆盖。
20.健全游客服务设施体系。推动游客服务中心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快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改造,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停车场节假日和周末免费开放。到2027年,新建100处以上自驾车旅居车营地、40处以上旅游样板驿站、300个以上旅游停车场。
六、擦亮“好客山东·好品山东”金字招牌
21.放大活动展会拉动效应。繁荣发展“活动经济”,形成四季不断、近悦远来的活动体系。每年召开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办好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国非遗博览会、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济南国际双年展等。鼓励市场化、社会化举办乡村旅游节、生态旅游节、国际旅游周,支持济南、青岛、烟台发展商务旅游、会奖旅游。
22.塑造城市旅游特色品牌。实施城市精品旅游工程,强化城市旅游功能,培育城市文旅地标,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城市、旅游枢纽城市,发布休闲城市旅游发展指数,形成国内一流、誉满全球、独具特色的文旅品牌集群。
23.加强全方位宣传推介。强化主流媒体精准推广,推出“春夏秋冬游齐鲁”系列宣传版本。实施新媒体传播工程,加强与国内知名在线旅游平台合作,建设文旅营销旗舰店,开展千个网红打卡地、千名文旅达人、千个好客故事、千件文创产品等“四个一千”行动。推进“好客山东旅游大使”计划,加强“文艺出海”、“文创出海”、“文物外展”,构建全球推介和国际营销体系。
24.营造一流旅游环境。完善旅游服务标准化体系,推动旅行社转型升级,提升地接导游队伍综合素养,打造“好客山东活名片”。构建诚信评价体系和好客服务质量监管体系,推行“信易游”、“信易宿”等信用惠民政策,健全旅游投诉快速响应处置机制。提升服务国际化水平和出入境旅游保障能力。守牢旅游安全、生态安全、文物安全等“一排底线”。
七、组织实施
25.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省市县三级协同推进,出台乡村旅游、旅游住宿业发展等专项实施方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强化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26.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完善鼓励民营经济、社会资本、行业协会进入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优化政府规划布局、宣传推介、环境营造、重大活动引领等工作机制。深化国有文旅企业和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因地制宜推动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进全省旅游产业统计体系。
27.保障项目用地。将文旅发展用地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加强分级分类保障。鼓励利用城市转型退出的工业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发展旅游业,支持利用闲置建筑物、腾退宅基地等建设文旅项目。对个人出租住房经营乡村旅游的,按规定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28.加大资金支持。整合设立100亿元旅游发展基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文旅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深化金融辅导、金融管家试点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支持申报文旅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项目。
29.强化典型激励。建立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发挥绩效考核引领作用,鼓励创先争优。实施“文旅强县”评价激励,给予每个县5000万元奖励。开展全省文旅高质量发展项目观摩,选树发布齐鲁文旅名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年度人物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