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绣郎”穿针引线绣“敦煌”:千年刺绣技艺探传承新径
中新社兰州11月13日电 题:甘肃“绣郎”穿针引线绣“敦煌”:千年刺绣技艺探传承新径
作者 闫姣
夜幕降临,42岁的甘肃天水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武山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刘云帆,端坐绣架前,轻捻丝线,中指配合拇指轻弹绣花针,指法娴熟,动作轻盈,如是反复,在绣品上勾勒出了敦煌壁画中经典图案——水月观音。
系统性挖掘整理古代敦煌刺绣,是甘肃天水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武山刺绣代表性传承人刘云帆这两年最紧要的工作之一。图为刘云帆在创作富含敦煌刺绣元素的作品。 中新社发 谢秉锡 摄
受祖母熏陶,刘云帆从小痴迷刺绣,也经常接触刺绣知识。上初中时,他从往返丝绸之路做生意的亲戚口中得知,飞天、骆驼、丝路风光是不少手艺人的作品题材。从那时起,他多次往返敦煌,钻研起了千年前的敦煌刺绣,积累了不少敦煌刺绣的理念和故事。
近年来,刘云帆为多国外交官展示过陇绣非遗技艺,不少作品与富含敦煌刺绣元素的丝绸之路有关。其中,以丝路为原型的原创双面绣《玉帛之路》,获中国工艺美术界最高级别大奖“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奖”;《敦煌菩萨》被中国国家典籍博物馆收藏,《敦煌遗韵》被中国台湾大汉学院收藏。
图为刘云帆所创作的敦煌元素刺绣作品。 中新社发 谢秉锡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