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如何扬帆出海?文体名家分享“金点子”
原标题:中华文化如何扬帆出海?文体名家分享“金点子”
2022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日前在天津落下帷幕,如何让中华文化“扬帆出海”成为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各界知名人士纷纷建言献策,从多维度展现“文化输出”这份考题上不同的思路与答案。
体育出海|多角度呈现崭新、鲜活的中国形象
北京冬奥会无疑是2022年中国面向世界最闪亮的名片之一——参赛运动员将近三千人、与会媒体超过一万人,覆盖全球的影响力之巨大,让参与其中的奥运冠军武大靖深有感触。
“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对北京冬奥会都赞不绝口。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先生说,有两场奥运会同样精彩、无与伦比,一个是2008年夏季奥运会,一个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这是很高的评价。”8月29日,作为嘉宾出席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内容建设论坛的武大靖,谈到了体育带来的中华文化感召力。
武大靖告诉中新网记者,从让很多国际运动员眼前一亮的奥运村,到冰墩墩雪容融,再到中国美食、中国文化,在各个领域,北京冬奥会都有“出圈”的精彩瞬间。“东北话仅次于冰墩墩之后,通过冬奥会向全世界普及了东北话。”武大靖笑着说。
北京冬奥会为何能辐射全球,甚至借由体育领域增强中华文化吸引力?究其原因,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亮眼的竞技成绩和坚实的媒体力量都是重要因素。一场综合性国际大赛,赛场内外彰显的是的中国速度、中国成就、中国理念和中国精神。通过传媒的宏大叙事和细节体现,多角度呈现出一个崭新而鲜活的中国形象。
世界上所有赛事都有自己的IP,而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也在为中国体育IP的崛起“打样”。观众对“点”的认可延伸到“面”上,对事件或人物背后的文化内核产生了解和喜爱,就是一个成功文化输出案例。
作为亲历者的武大靖感慨说:“我们在海外有好多中国粉丝,每一场比赛他们都会专程去看。有这样的一群支持者给我们鼓励加油,我们并不孤单。通过比赛,更多国外的观众知道了我们,他们也会在现场去为中国队加油。”
文化出海|科技树下“敦煌飞天” 交响乐中“贵妃醉酒”
如果说赛场内外的成就折射出中华文明的跃动之美,那么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则彰显着中华文明的厚重底蕴和深邃意境。科技与文化相伴前行,更为文明的赓续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正如从古丝绸之路到今“一带一路”,始终被海内外高度关注的文化瑰宝敦煌,“数字化”正在让文物走出国门,将东方之美辐射全球。
8月29日举办的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论坛上,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在演讲中提到,莫高窟是集壁画、建筑、彩塑于一体的世界文化遗产,如何将其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是一大难点。经过将近30年的数字化工作,如今已经完成了278个洞窟的数据采集,留下了一批非常珍贵的历史档案底片。
2016年,敦煌研究院通过互联网将30个洞窟的高清数据公开免费向全球展示,访问量高达1680万人次。俞天秀告诉中新网记者,之前很多国外敦煌学研究人员只能依托于画册、文献或一些局部画面开展研究,如今从洞窟整体形制到壁面高清细节都一览无余。“互联网平台搭建了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桥梁,全球人民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来共享文化遗产的知识,有利于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他说。
在敦煌文化插上数字翅膀漂洋过海,焕发生机活力的同时,梨园戏台之上,“杨贵妃”醉酒后的莞尔一笑也引得台下金发碧眼的观众掌声雷动。作为本届中国网络文明大会的表演嘉宾,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王艳给观众奉上了一场名为《梅派遇上00后》的表演,京剧《贵妃醉酒》和网络热曲《万疆》的混搭赢得满堂彩。
在王艳看来,国粹艺术对外输出的关键点,一在于京剧本身的魅力,二在于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她回忆起2011年去欧洲巡演的经历:“剧场座位基本上都是满的,而且九成以上坐的都是外国人,谢幕要将近20分钟。观众意犹未尽。”更重要的是,她不认为外国观众看京剧只是“听个响”。
“咱们票友在精彩时刻会叫好,外国观众也会齐刷刷鼓掌。我们有时候低估了国外观众的欣赏水平,他们很懂戏。有的外国票友还提出,不要看纯武戏,要看有情节、有表演的文戏。”她说。
寻求东西方文化共鸣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关键,这是王艳的经验之谈。她曾在纽约新年音乐会表演过交响乐版《贵妃醉酒》,这一折京剧经典唱段经过全新创作和改编后,反响出乎意料的好。“交响乐版《贵妃醉酒》没有京剧乐队伴奏,我说‘那我怎么张嘴唱’?但毕竟是熟悉的旋律,经过西洋乐的包装,以东方遇上西方的主题呈现后,在纽约演出时非常轰动。”
科技树下“敦煌飞天”,交响乐中“贵妃醉酒”。科技和文明的相逢,文明与文明的互鉴,都闪烁着人类智慧的光辉,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出海指明方向——保持艺术本身的纯粹魅力,它可以跨越国界和语言的隔阂;同时拥抱科技扩大文化共鸣,让全世界领略到更丰富、更多样、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瑰宝。
影视出海|为何没有翻译,很多外国观众也能看懂?
早些年间,电视剧《甄嬛传》风靡大江南北,而后更进一步走出国门,受到不少外国观众的追捧和喜爱。影视作品带来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是超乎想象的,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让影视产业日新月异,也给文艺创作者们带来了更多讲好中国故事的机会。
曾在《甄嬛传》中出演“温太医”,并担任该剧礼学指导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张晓龙,同样出席了网络文明国际交流互鉴论坛。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谈到了影视剧该如何“扬帆出海”的议题。他认为,影视行业对外的作品输出在逐年扩大,稳中向好。
“《甄嬛传》是一个标杆,包括《苍兰诀》、《沉香如屑》、《大秦赋》在海外都很受欢迎。一方面是制作水平越来越高,另一方面是中华上下五千年,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美、各民族有各民族之美。很多外国朋友觉得中国是一个神奇的东方国度,(他们)极其喜欢。”
古装剧之所以在海外大受欢迎的原因,张晓龙认为离不开“美学”二字。无论是唐装汉服衣袂翩飞之美,还是作揖拱手端方礼仪之美,都是中华文明之美。“这十多年来,我看了各个版本的‘温太医’,有我在说泰语的,说缅甸语的,说西班牙语、英语的,证明了世界各个国度都在喜欢中国文化。”他说,文化传播一定要有美学高度,艺术是相通的:“音乐也好,美术作品、影视剧也好,即使没有翻译很多人也都能看得懂。为什么?艺术能直击心灵。”
除了古装剧,近年来视听领域有更多不同类型的作品成功“出海”。通过互联网平台,《对决》《破冰行动》《理想之城》等一系列作品,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人民了解中国人生活和英雄故事的窗口。
“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正迎来新机遇,影视出海的题材和类型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正如一位参会嘉宾所说,影视产业从业者应继续通过内容创意、精品创作、科技创新展现中国精神、反映时代风貌、传承优秀文化。(完)
(刘越)